天天看點

青海“藏畫之鄉”:青年藝人開辟新天地

青海“藏畫之鄉”:青年藝人開辟新天地

圖為夏吾尖措展示唐卡作品。(資料圖) 黃軒 供圖

中新網西甯2月17日電 題:青海“藏畫之鄉”:青年藝人開辟新天地

作者 韓麗 張添福

日前的一場瑞雪,讓“金色谷地”——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的隆務河畔,披上一層銀裝。新年新氣象,唐卡藝人夏吾尖措,坐在自己創辦的藝術苑,認真梳理新一年的工作思路。

隆務河兩岸的一些村落,“家家畫唐卡,戶戶有畫師”,享有中國“藏畫之鄉”美譽。當地有名的熱貢文化主要表現形态有熱貢藝術(唐卡、壁畫、堆繡、泥塑、金雕等)、熱貢六月會、黃南藏戲以及其它建築彩繪、民間歌舞、民族服飾、宗教文化等。其中,熱貢藝術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項目。

專業:為畫執着,開辟新天地

青海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夏吾尖措是同仁市隆務鎮吾屯村不多的“高學曆”唐卡畫師,畢業于青海民族大學藝術學院民族工藝美術設計專業,同時在藏學院輔修藏語言文學專業,獲得雙學士學位。

7歲開始,夏吾尖措在學習之餘,跟随父輩,鑽研唐卡技藝。在家人的傳幫帶和自己的努力下,夏吾尖措深深為唐卡技藝癡迷,同時,他沒有放棄對學業的執着努力。考上大學,他選擇了與愛好相關的藝術系,深入系統地學習美術學理論。

大學畢業後,夏吾尖措去西藏拉薩學習和研究,使自己能夠博采衆長,在唐卡技藝方面開辟一片新的天地。之後他在北京創業,因為對家鄉水土和親人的深深思念,使他萌發了回鄉創業的念頭。

2015年,夏吾尖措從北京傳回家鄉,在政府部門和家人的支援鼓勵下,創辦了同仁市勝境熱貢藝術苑,旗下設有職業教育訓練機構,從事國家級非遺項目的傳習保護、技能教育訓練、扶貧基地管理等。

敏銳的思維、清醒的頭腦,使夏吾尖措格外珍惜各類文博會、論壇、工藝美術作品展覽等交流和學習活動,并斬獲了不少金銀獎牌。

追求:傳承創新,打開新思路

“熱貢文化享譽世界,民俗文化底蘊深厚,地區資源豐富,唐卡文化産業帶動經濟社會發展、擴大就業等成效明顯,現已成為黃南經濟的支柱産業之一。”夏吾尖措說。

近年來,黃南州把文化遺産保護工作作為推動熱貢文化生态保護區建設的重中之重,通過挂牌成立專門機構、完善政策措施、改善發展環境、豐富保護方式等,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助力文化扶貧,在與産業和市場的結合中實作了傳承保護與經濟發展互動雙赢的目标。

借着政策的東風,夏吾尖措的藝術苑近幾年創作各類唐卡,研發文創産品,制作手工藝品和特色旅遊紀念品,輻射帶動同仁地區的村莊和農戶積極投身熱貢文化藝術産業,促進地區藝人或農牧民脫貧緻富。

2021年12月,夏吾尖措的藝術苑被共青團青海省委評定為“全省青年就業見習基地”。該藝術苑現以“公司+扶貧基地+技能教育訓練+文旅産業+大學生創業+文創産品開發+非遺傳承傳習”為經營模式,設有唐卡創作區、唐卡展示廳、手工藝品制作工坊、技能教育訓練室、圖書資料室、熱貢藝術體驗中心、民俗文化體驗及研學旅遊接待等。

但夏吾尖措認為,跟其他地區相比,對熱貢文化産業的保護投入相對較少、熱貢文化對外宣傳力度不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薄弱,文化産業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不足。

經過考察,夏吾尖措認為,“要講好同仁故事,還得規劃高端、精品旅遊線路,要留住外來遊客,深度體驗黃南的文化盛宴。”

創新:因畫精彩,迎接新時代

據記者了解,在守正創新方面,目前,夏吾尖措和他的團隊已經臨摹完成了清乾隆年間繪制的一套23幅壁畫。近兩年,在原有基礎上,創作漢傳造像藝術與熱貢唐卡藝術相結合的系列唐卡畫作,現已繪制十幾幅作品,該系列還有幾十幅正在計劃創作中。

作為勝境熱貢藝術苑唐卡傳習中心主任,為了友善學生們傳習唐卡技藝,夏吾尖措堅持以免教學、住宿和夥食等費用的方式,無償給學徒們傳授技藝,對黃南地區的技能人才培養付出了大的努力。

幾年來,夏吾尖措組織唐卡畫師團隊繪制壁畫與唐卡作品百餘幅,在繼承和發揚熱貢唐卡藝術的生涯中,他創作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熱貢唐卡藝術畫作。

在文旅融合發展的市場大前景下,夏吾尖措組織大學生進行創業,近兩年打造民宿、文創産品銷售展示點,進一步提升改造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裝置條件,文旅發展助推脫貧緻富,輻射帶動更多人就業。

今年34歲的夏吾尖措常常帶着一種感恩、一種使命,繼續做着自己熱愛的事業。

随着黃南州重大項目唐卡藝術小鎮的逐漸推進,夏吾尖措看到了更為長遠的發展前景,“同仁文化底蘊深厚,具有良好的地理優勢。我們還需要學習先進的思想理念、科學的方式方法。我希望自己在這片熱土上,能起到引領帶頭作用,帶領更多人走向幸福生活。”(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