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王玉蓮|父親的荷塘

【青未了】王玉蓮|父親的荷塘

文|王玉蓮 編輯|燕子 圖檔|網絡

20多年前,在民政部門工作的父親退休了。父親是個閑不住的人,承包了門前那幾畝池塘,他想用雙手改變村子的模樣,也想用勞動表達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出正月,父親已經開始忙活了。給池塘施肥、平整池塘裡的坑坑窪窪,最後再忙着給池塘送水。水從小河裡流出,在長長的水渠裡蕩着清波,然後流入池塘。寒食節,藕芽才萌發。清清的池水裡,鴨子和白鵝在悠閑地戲水。可是父親的心裡卻沒有那麼悠閑,他害怕這些小動物啄斷他嫩嫩的藕芽。他用小木棍在池塘周圍紮起了一圈栅欄,讓那些饞嘴的鴨子和鵝到一個沒有種藕的池塘裡去玩耍。圍栅欄可是個大工程,得耗費父親十天半月的時間。那些日子,父親經常累得滿頭大汗,我多次勸他幹活悠着點,父親接過我泡好的茶一飲而盡,然後抹了一把汗,滿懷信心地說:“不礙事,人幹點活累不着,就怕沒事幹會閑出病來,我覺得我能把池塘管理好!”。

母親在池塘邊開出來一片薄田。種上豆角、黃瓜,再種上韭菜、蔥、蒜。每到夏天,那些蔬菜郁郁蔥蔥和一池碧水荷花相映成趣,充滿了詩情畫意。

小荷已露尖尖角,最喜雨水及時來。可幹旱年份,天公不作美,你若等老天下雨,它會固執地半月二十天不下一個雨點,不能幹看着荷塘幹涸!父親便接上他的水龍帶,開始從水井裡向池塘裡抽水。荷葉兒沐浴在清澈涼爽的水裡,生長得很快,這時,小魚在荷葉下嬉戲,鴨鵝在水面上遊泳。清晨,圓圓的荷葉上面滾動着晶瑩透亮的水珠,真正讓人體會到大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精彩。

荷葉已經慢慢的長大。鴨和鵝已經傷害不到蓮藕的嫩芽了,父親便拆掉栅欄,還抽空搭上他的“涼亭”。村裡的老年人便聚攏來,他們在“涼亭”下打牌、聊天,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天氣越熱,來這裡的老年人就會越多。每天早上,父親總愛早早地搬好桌凳,等老年人們都入座後,他就會坐在一旁,做個忠實的聽衆。父親不愛打牌,隻愛勞動,他得圍着荷塘做他需要做的工作,幹他該幹的活。這時荷葉已經長的很大了,碧綠的如傘般的荷葉間,露出一朵朵潔白的荷花,娉婷袅娜,楚楚動人。夏風陣陣,荷塘周圍飄溢着沁人心脾的荷香。看蜂飛蝶舞,荷立蜻蜓,别有一番景緻。母親摘下一根根帶着黃花和刺兒的黃瓜,我在水龍頭上用水洗洗直接入口,真脆!真爽!母親又摘下嫩嫩的豆角,放在熱水裡一焯,再用麻芝一拌,加上佐料,那味道真是鮮美極了。父親以為冷落了他,忙在一旁讨好似的說:“妮,吃完飯我給你摘蓮蓬去。”鑽入池塘,我忽然想起詩人楊萬裡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又想起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裡的“最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這美景,不就在眼前嗎?

面對着一池碧水,亭亭荷花如苗條青春少女展示着它娜娜的身姿、妩媚的笑容。聞着荷花香,看荷葉在風中搖動,吃着爽甜可口的蓮子,我忽然覺得自己身處人間仙境裡,那份恬淡、那份灑脫絕不是用語言文字可以形容的。

秋姑娘在一場場秋雨後如期而至,荷花早已凋謝,荷葉變黃,蓮蓬也變成了褐色,以緻于逐漸枯萎。荷塘也日漸蕭條,一天天衰敗。忽然,枯了的荷葉間遊出幾隻毛茸茸的可愛的小動物,它們一會兒鑽到水裡,隐沒了形迹;一會兒又浮出水面,追逐嬉戲。小生靈的精彩表演令我怦然心動,這小家夥真惹人喜歡!我想捉住它們,據為己有。父親說:“閨女,你是捉不住它們的,這是野鴨。”我不信,沿着荷塘邊奮力追趕,他們居然飛起來了。呵,跟鳥一樣。望着野鴨撲楞着翅膀飛向遠方,我的臉上肯定寫滿了失望與無奈。父親說:“本身就是水鳥,是你把它們當成鴨子,你以為它們會像鴨子那樣笨嗎?”母親則笑着說:“長不大的傻閨女。”我心裡還為自己鳴不平:“俺哪裡傻?隻是想擁有這些小精靈。看它們烏溜溜的黑眼睛,扁扁的小嘴巴,還有那毛茸茸的小身子,多讓人愛憐!”我真舍不得它們遊走。

一陣蕭瑟的秋風吹來,風打着旋兒把枯葉吹進荷塘,落在水面上,像小船一樣轉了兩圈,然後輕輕飄動,我想那是最精彩的“秋之韻”舞蹈。

這時,父親已不在荷塘邊溜達,他有哮喘病,見不得冷風和寒氣。母親怕他着涼,不住地提醒他。但他還是喜歡穿上他的軍大衣,偷偷的往荷塘邊看上幾眼。

不經意間,荷塘已經結冰。水面被枯枝敗葉隔離的如碎玻璃。變淺的池水在冬日陽光下顯得更加沒有一點生機。有的地方能清楚的看見水底的小魚。白白的肚皮,在冰下的水波裡一閃一閃的,很誘人,便有調皮的孩子在水淺的冰面上刨洞捉魚。

母親這時候會大聲提醒:“乖乖,可别掉進凍溜眼裡(冰窟窿裡)了!慢慢上來吧,别摔着!”

一入臘月,父親便會早早的把池水抽幹,準備挖藕了。挖藕父親是幹不了的。就是想幹他的哮喘也不允許。每當這時候,就會有親戚朋友來幫忙。父母為人厚道,輩分也高,在村裡算得上是德高望重的長輩了。幫忙的人很多,母親就成了大廚,忙着做豐盛的午餐,準備讓這些忙了一上午的親人們美美的吃上一頓。

父親定好了規矩,每人挖的藕一半給自己,做為對每個人勞動的獎賞;剩下的一半則是他今年的收獲。

傍晚,該收藕了,等村裡人選好自己的那一半,父親便幫母親把剩下的一份裝上腳蹬三輪車拉回家,放在點着煤球爐的房間裡,怕藕凍了。凍了的藕會像軟軟的牛皮條,隻能炒着吃了,即使炒着吃,也沒有不凍的味道鮮美!幾天下來,房間裡裝滿了藕。

每到這個時候,學校大都放寒假了,母親很想讓我幫忙去賣藕,我死活不肯,初為人師,我始終放不下面子來。一次,母親去賣藕。腳蹬三輪車在半路上壞了。她老人家推着車走了好幾裡路,大冷的天,回到家時毛衣全濕透了。我太心疼了,心裡頭裝滿了愧疚,終于忍不住,決心“出山賣藕”。也是在那時,我認識了杆秤,學會了與買家讨價還價,我俨然成了一個小商販。有時候,去集市上賣藕,碰見我的學生,他們會畢恭畢敬的叫我“老師好!”買藕的人便會張大嘴巴愣愣的看着兩手淤泥的我,我也會坦然的望着他們,心裡卻在說:“看啥?我不偷不搶,靠自己的雙手吃飯。”其實剛上班那兩年,真的發不下工資來,我的花銷都是靠父母。現在想想,賣藕真的豐富了我的人生閱曆。

這些,都是20多年前的事了。如今,母親已經離開我們十年了。荷塘,也真成了父親一個人的荷塘。我常常感歎父親:一個退休的老幹部,妻亡大兒欠賬,大兒不知何處去流浪。自己省吃儉用,為兒還賬,獨守荷塘,晚景何其凄涼!父親卻說:“沒事,我扛得住!”可是,我分明看見,送走娘的那天,父親躲進了廚房,渾濁的淚水在他布滿滄桑的臉上流淌。在我們哭得死去活來的時候,父親一定也寸斷肝腸!看見父親的荷塘,我恍惚覺得母親的身影在眼前晃動。在荷塘邊,在她侍弄過的那片薄田裡,在忙碌的竈台旁……

常常夢裡見到母親,夢到我們一家人團聚,兄妹四人,圍在父母身邊剪紙,遊戲,因為争吃的東西打仗……這情景,多麼幸福甜蜜,讓人向往,夢裡笑醒,醒來淚濕臉龐……

現在,又到隆冬季節,藕又豐收了,我的娘,您能不能回來?我想陪您去賣藕,我還想給您買身名牌衣裳……

【青未了】王玉蓮|父親的荷塘
【青未了】王玉蓮|父親的荷塘

作者:王玉蓮,郓城縣一名國小教師,縣作家協會會員,菏澤市作家協會會員,曾在《郓城文藝》《曹州文苑》《時代文學》等發表文章。

壹點号心夢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