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國内“堵城”排行榜出爐,北京重慶位列前二,第三出乎意料

對于開車上班的朋友來說,早晚高峰堵車是再熟悉不過的事情,随着國内汽車保有量大幅上漲,進一步加劇了車輛擁堵情況。在人們的印象中,體量越大的城市越容易産生擁堵,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上月,百度地圖釋出了《2021年度中國城市通勤高峰擁堵榜單》,該榜單采用的通勤高峰擁堵指數,是指工作日早晚高峰時段内,軟體背景大資料記錄的實際行程時間與暢通行程時間的比值,比值越大證明擁堵越嚴重。

在不分類擁堵排名中,北上廣深四個超一線城市隻有帝都北京守住了“地位”,相比2020年上升兩位,再次登頂,緊随其後的分别是重慶、長春、貴陽。上海和廣州分列第五名和第六名,而深圳并未跻身此榜單前十,從側面也展現了新興城市在交通規劃方面的優勢。

2021年國内“堵城”排行榜出爐,北京重慶位列前二,第三出乎意料

上述排名中并沒有區分汽車保有量,是以參考意義比較有限,是以咱們接着往下看,在不同汽車保有量級别的城市之間,排名會有怎樣的變化。首先是汽車保有量超300萬的城市,在這一榜單中,排名可能更貼近大家的認知,因為上榜的大都是人口超千萬的大城市,前三名中的北京、重慶、上海更是人口超過兩千萬的大都市,交通面臨的壓力可見有多麼大。尤其是重慶,有山城和霧都之稱,從25.27km/h的通勤高峰實際速度可以看出,地理和氣候條件都對交通有着較大的影響。

2021年國内“堵城”排行榜出爐,北京重慶位列前二,第三出乎意料

汽車保有量在200萬-300萬之間的城市榜單,長春可謂是一枝獨秀,不僅擁堵指數遠高于排名其後的城市,通勤高峰實際速度也與其他城市存在較大差距。作為一汽的誕生地,長春算是國内最早的汽車城之一,同時,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之一,老城區的規劃具有比較大的局限性,道路改造的難度相比新興城市要難很多,公共交通的發展也難以追趕人們的需求,諸多因素綜合在一起,造成了“小城大堵”的局面。在這一榜單中不難發現,除了少數幾個城市通勤速度較低以外,大部分城市的通勤速度并不低,表明這些城市交通建設都發展得比較好,城市道路對汽車通行的承載能力比較強。

2021年國内“堵城”排行榜出爐,北京重慶位列前二,第三出乎意料

在汽車保有量100萬-200萬的城市中,大都為經濟相對較差省份的省會城市,貴陽、福州、蘭州等,都處于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交通基建目前還比較滞後,貴陽的處境與重慶類似,受地理和氣候因素影響較為明顯。另外從通勤高峰的實際速度也可以看出,大多數低于上圖保有量更大的城市,也佐證了交通條件落後的現實情況。

2021年國内“堵城”排行榜出爐,北京重慶位列前二,第三出乎意料

在汽車保有量低于100萬的城市中,交通管理的問題可能相比于其他城市更為凸顯一些,比照城市整體發展規模,汽車保有量還未達到飽和狀态。榜單分布趨勢與100-200萬級城市比較類似。

2021年國内“堵城”排行榜出爐,北京重慶位列前二,第三出乎意料

一個城市的發展,不可能無限制地向外擴張,解決交通擁堵的難題并非隻有擴建道路一個辦法。發展和完善公共交通也是切實可行的辦法之一,還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應用到交通管理上,百度總裁李彥宏在幾年前的人工智能大會上就曾提出,AI智能技術的應用可以使人們在交通擁堵當中等待的時間減少30%到40%,興許在不久的将來真的可以變為現實。你所在的城市是否進入了上述榜單?你認為“治堵”的方法又有哪些呢?歡迎在評論中指出。(文/優視汽車 馭風)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