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财富積累思維

作者:情商财商提升小故事

救濟不是萬能的 4

今天,走在費城的街道上,我們還可以看到昔日那美麗的房子一排排地矗立在兩邊。這些正是傑拉德勤勞、節儉的證明,而傑拉德學院裡的大理石雕像可以說是他最好的證明。傑拉德的大部分财富最終都被用于公益、慈善事業上了,其中主要的一項善行就是興建并維持了一個公共圖書館和一所孤兒院。也許正是由于他自己曾經像一個孤兒一樣,置身于陌生人中間,經受過那種孤零零的感覺,是以他特别同情那些貧窮、孤獨和被遺棄的孩子。在傑拉德學院裡,有一間布置得特别奇特的房間,“傑拉德特别吩咐,要為儲存他的著作和論文而專門挑出一件合适的房間。但是,他并沒有要求他的親戚對這間屋子作小心謹慎的看管,屋子裡的全部東西都是任意擺放進去的:他的箱子、書櫃,他的綁腿、照片,還有陶器,就連他的那條破舊、普通的長褲背帶,都很随便地吊在書櫃上。屋子裡的東西都在無聲地講述着自己的簡單、樸實而又小心謹慎的故事。”

在倫敦的一級醫院中,有一座醫院是由書商托馬斯·蓋伊捐資興建的。蓋伊是倫敦的一個書商,但是他的财富并不是來源于賣書所得,而是由于他買賣南海公司的股票。人們一直認為他隻是一個吝啬鬼。但是不管怎麼說,他一定是一個十分節儉的人,否則他不可能做出這樣的捐贈,更不會有這筆大量的捐款。要做到真正的慈善,一個人就必須擁有為了别人而犧牲自己的勇氣與精神。其實托馬斯·蓋伊很早的時候,就有要做慈善事業的念頭。他的最早的一個捐贈項目就是在塔姆沃斯興建了一座救濟院,其中共收留了14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後來公司破産了,他賠了許多錢,但是在這之前他已經賺到了幾十萬英鎊。他将這筆錢用于興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醫院。1724年,在他去世前不久,這所醫院竣工了。斯蒂芬·傑拉德每年都會給這些人發放撫恤金。不久後,他又為他們建立了一個圖書館。當他在塔姆沃斯上學的時候,他曾目睹了許許多多饑寒交迫、無家可歸的人們,惡劣的衛生條件、寒冷的天氣,對于他們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是以傑拉德決心要建立這個救濟院,要幫助那些人擺脫這種痛苦的生活境況。

蘇格蘭地區的慈善捐贈人經常把捐款用于建造醫院,尤其是建造承擔教育功能的醫院。愛丁堡的西爾略特醫院就屬于這種性質的醫院。它的建立人叫喬治·希爾略特。他是詹姆斯一世的一名金匠。這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醫院可以容納180人。在這所醫院竣工後,醫院的資産就不斷地升高——愛丁堡新城的大部分地區就是在喬治·希爾略特所擁有的土地上建造起來的——它的事業也就越來越發展、壯大。現在,在蘇格蘭的許多地方,接受免費教育的人已經高達4000人之多,此外,喬治·沃森醫院也是用捐款興建起來的以教育為目的的醫院。喬治·沃森醫院的分屬醫院比較齊全,其中包括兒童醫院、婦女醫院、考文醫院、唐納森醫院、斯圖爾特醫院,以及規模壯觀、剛剛開放的菲特斯醫院,這些依靠蘇格蘭當地人民的捐款興建起來的醫院,其最終的目的隻是為了能夠對兒童進行普通和高等的教育。使他們成為知識豐富的人。可以說,愛丁堡是一座為教育而捐獻的城市。在所有教育的捐贈中,還有著名的神學博士安德魯·貝爾生前建造于聖·安德魯斯的馬德拉斯學院。約翰·麥克拉特捐款興建的美元研究所,以及迪克遺産委員會。人們捐贈錢财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阿伯丁、班福和莫雷等一些縣區的教育水準,并且提升學校校長的個人素質和社會地位。事實上,它真的提高了學校的教學水準,確定了教學品質,這一點可以從劍橋大學那裡得到很好的證明:在這所知名的學校裡,那些成績突出的學生都是來自于這些依靠捐贈而建立教育機構的地區。

近年來,許多英國的慈善家都紛紛效仿蘇格蘭人的做法。在他們捐款興建的項目中,曼徹斯特建立的歐文學院算是較為出色的一個;還有利物浦的布朗圖書館和博物館;惠特沃斯為了加強技術教育而設立了一項獎學金制度,每年的獎金為100英鎊,并且每年都有30個名額;約書亞·梅森爵士創立了著名的伯明翰科學院,他創辦學院的宗旨就是向青少年傳授合理、廣泛、實用的科學知識。如果這些機構能夠得到其他同類機構的效仿,那麼我們将無比的欣慰。此外,一個富有的人并不一定要在自己死後将财産捐贈出來,他可以在有生之年進行慈善捐贈活動,進而展現自己善良的一面,并且可以實作願望。

在倫敦衆多的慈善捐贈家中,我們不應該忘記一個人,他就是美國大銀行家帕博德先生。有關他的生平事迹,都可以寫一本書了,但是在這裡由于篇幅有限,我隻能用一小段文字将他的事迹簡單地描述給大家。帕博德先生是第一個注意到倫敦勞工們是處在極其惡劣的生活條件下的人,也可以說,他是第一個為這些勞工實施補救措施的人。當時,倫敦正處于大量修建地上,地下鐵路,拓寬交通道路,興建新的公共設施、建築物的瘋狂占地時期,是以,窮人們被迫離開自己的居住地,仿佛是不約而同地消失在這片國土上一樣,不知道流亡到了哪裡。也許他們共同擠在一個不為人知的空間中,過着更凄慘的日子,并且更容易引發各種疾病。于是,一位名叫西德尼·沃德盧爵士捐贈了大量金錢,用來興建了各種協會,成立了幾家公司,試圖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由于這種現象而給窮人帶來的痛苦。在他之後又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效仿者。但是,直到帕博德先生為倫敦的窮人留下這一大筆财産之後,這些問題在一個比較廣泛的範圍内才有可能被處理。他的财産所捐贈的範圍不斷地擴大。帕博德先生自己的居住環境同一個普通勞工的居住環境一樣,幹淨、整潔、舒适。生活在這種條件下的勞工們,幾乎沒有誰再熱衷于酗酒,而是漸漸地提高了自己的道德水準。帕博德先生希望他的這些善舉能夠“直接地提高窮人們的生活水準和他們的生活品質”。這樣一來,不僅是現在的倫敦人,哪怕是未來的倫敦人,也都會對此感到十分滿意的。“從托管人所做的一切來看,他們确實按照他的意圖完成了他的使命,這本身也是一種高尚、道德的行為。”

但事實上,對于這些捐贈人來說,他們并不是一生下來就擁有萬貫家私的人,他們也都經曆過一段窘迫的生活。例如,約翰·惠特沃斯,他曾經是克萊門特先生手下的一個技術人員;約書亞·梅森曾先後做過串大街走小巷的小商販、面包房的勞工、制鞋匠、裁縫小工、煉銅工和電鍍工。隻有在最後的這個行當中,他賺到了很多錢;帕博德先生則是長年累月,不辭辛苦地努力工作,從美洲的一個小職員一直提升到倫敦的大銀行家。而他們所捐贈出來的大量錢财,正是他們靠自己的能力、勤勞、自立、節儉才賺來的。

慈善事業也許在一定程度上就像是一株隻開花而不結果的植物,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窮人的問題。構思一個慈善計劃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想執行它,并把它做好卻很難。有一次,我被人說服了,想建立一個“勞工之家”,但是很快我就遇到了許多阻力,也就不了了之了。我當時主要考慮的是那些為英國修建鐵路和碼頭的勞工們,雖然他們的工作非常辛苦,但是他們絲毫沒有節儉的意識;雖然他們都是心地善良的人,但是他們時常酗酒,是以在工作的時候,他們常常發生危險;一旦受傷,很有可能就是終生殘疾。例如,在修建曼徹斯特、謝菲爾德和林肯郡之間的鐵路時,共發生了22起創傷性骨折和74起單純性骨折事故,此外還有不計其數的灼傷、撞傷、劃破、脫臼的例子。有一個勞工由于爆炸而失去了雙眼,還有一個勞工斷了手臂,另外還有許多人,不是損傷了指頭,就是失去了雙腳,總之是永遠地失去了工作的能力。我的一位好朋友——愛伯羅先生——是著名的鐵路承包商,當他看到鐵路勞工的悲慘遭遇時,他便有心想給予這些受傷的勞工一點幫助,使他們能夠安度晚年。于是他便設想了一個計劃,他告訴我:“我剛才拜訪了一位非常有錢的鐵路承包商,他對你有一個請求,希望你能夠協助他興辦一個‘勞工之家’。你知道,目前有許多承包商和工程師都因為建鐵路發了大财,有的人甚至可以賺到上百萬的錢。不久前,這位承包商在路旁看到一個溝渠,裡面竟然有一個衣衫褴褛、可憐兮兮的老人。他說了一個名字,‘喂,是你嗎?’老人回答,‘啊,是我。’‘你怎麼會在這裡呢?’這位承包商問,‘我在這裡等死,我已經幹不了活了。’老人悲慘地說。‘那你為什麼不去養老院?那裡會有人照顧你,你可以在那安享晚年的。’‘我不要去養老院。就是死,我也願意死在這個露天的溝渠裡。’這位承包商第一眼就認出倦縮在冰冷的溝渠中的老人,是他從前的一個勞工,并且曾在這位承包商和其他承包商的手下幹了許多年;承包商可以賺到一大筆錢,但是這些勞工卻落到了這種悲慘的地步。這位承包商的良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動,想到還有許許多多的勞工會像這位老人一樣,正處在貧窮、饑餓的環境中,他們一定需要别人的幫助。不久之後,這位承包商就病倒了。在生病期間,他想到自己應該為那些勞工做些有意義的事情,于是他想到要興建一個‘勞工之家’。他現在讓我邀請你協助他,與他一起把這個機建構立起來。”

這個計劃聽起來很讓人欽佩,于是我很輕易地就答應下來,并且說要盡全力協助他完成這項事業。但是,當我們找到一些最有可能為這個計劃出力的人,征求他們的意見的時候,這些人卻給我們潑冷水,直接拒絕了我們的請求。由于他們的反對,“勞工之家”的計劃勢必要成為泡影了。當然,這些人找到了大量的理由來說明我們的這項事業是多麼的愚蠢,“這些鐵路勞工最不懂得節約,他們揮霍無度,把賺來的錢統統花在買啤酒、威士忌、香槟上。如果他們死在那種地方,那是他們命中注定的。但是如果他們願意改變這種奢華的生活的話,他們本可以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舒适、溫馨的家。這種腐化、堕落的人憑什麼就該得到比其他勞工更好的待遇呢?如果有養老院願意收留他們的話,就讓他們去養老院度完此生好了”。在這位計劃的倡議人病情好轉了以後,也就不再提起這件事情了,于是這項事業也就不了了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