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幕後|“雪遊龍”拼出中國速度,世界頂級賽道暗藏這些科技

2月11日,闫文港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遊龍”奪得男子鋼架雪車銅牌,這是中國選手首次在該項目站上冬奧領獎台。

2月14日,懷明明和應清在女子單人雪車決賽分列第六和第九位,創造中國在女子雪車項目上新的突破。

2月15日,中國組合孫楷智和吳青澤在雙人雪車決賽上獲得第14名,創造了中國代表團在冬奧會上的最好戰績。

中國冰雪健兒屢屢在冷門項目上實作曆史性突破,在這背後,離不開中國第一條世界頂級“雪遊龍”賽道及其背後的科研團隊,助力奧運健兒拼出了中國速度。

冬奧幕後|“雪遊龍”拼出中國速度,世界頂級賽道暗藏這些科技

冬奧會開賽以來,中國的“雪遊龍”賽道已經赢得各路奧運參賽高手點贊。

這條盤旋在延慶賽區的賽道是中國第一條、亞洲第三條雪車雪橇賽道,全長1975米,最大坡度18度,整個賽道垂直落差達121米,宛若一條盤旋在山間的“雪遊龍”。

國際奧委會國際雪車聯合會主席伊沃-費裡亞尼在評價雪遊龍時,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好的雪車雪橇場館。“你們不用懷疑,以我對世界各地場館的了解,雪遊龍是最棒的。”

冬奧幕後|“雪遊龍”拼出中國速度,世界頂級賽道暗藏這些科技

“雪遊龍”主賽道分為54個制冷單元,共有16個彎道及54條形狀各異的賽道段組成,其中第11個彎道為全球獨具特色的360度回旋彎道,在彎道數量、賽道長度和比賽難度等方面,都達到了國際頂尖水準。

由于建在山脊之上,“雪遊龍”的制冷裝置安裝技藝相當高超。為了使制冷劑源源不斷地輸入“冰龍”體内,并在“龍”的體内實作循環流動,保證冰層不融化,科研人員與工程技術人員在蜿蜒的賽道上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一節一節地将一萬多根制冷管焊接起來,這才讓“雪遊龍”成為“冰龍”。

而為了保證每一個彎道、每一個區域的溫控要求,科研人員為賽道安裝了遠端傳感裝置,可實時監測賽道混凝土溫度并調整制冷負荷,滿足雪車雪橇項目在環境溫度更高時正常運作。

冬奧幕後|“雪遊龍”拼出中國速度,世界頂級賽道暗藏這些科技

“雪遊龍”成為冰龍之後,賽道冰面平整程度是另一個技術難點。

作為冬奧會最快的項目,雪車雪橇素有冰面F1之稱,賽道最快滑行速度可達到140千米/小時。為了保證運動員的速度與安全,國際奧委會對賽道冰面厚度有着嚴格要求,誤差不能超過5毫米。

為了打造出世界上品質最高的冰面,“雪遊龍”與“冰絲帶”一樣,擁有一支制冰技藝高超的團隊,堪稱制冰國家隊,這個團隊需要連續噴灑上百層極薄的水霧,在總長1.9公裡的賽道上結成厚度50毫米的冰層,且誤差不能超過正負5毫米。

冬奧會期間,每到深夜比賽結束後,“雪遊龍”的制冰國家隊就開始了緊張的賽道養護工作。他們根據運動員滑行軌迹和冰面破損情況及時修冰、補冰,用多餘的冰将凹陷部分填平,再使用帶有冰刀的鏟子進行修複,最終形成一整片平滑的冰面。

冬奧幕後|“雪遊龍”拼出中國速度,世界頂級賽道暗藏這些科技

此外,由于“雪遊龍”建在南坡,白天的賽道受日照時間、日照強度以及地表溫度影響,容易造成賽道冰面變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保護賽道冰面,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科研人員研發出了一套獨特的“地形氣候保護系統”,利用地形、遮陽棚、擋風背闆、遮陽簾,有效減少了太陽輻射。

冬奧幕後|“雪遊龍”拼出中國速度,世界頂級賽道暗藏這些科技

冬奧會期間,“雪遊龍”赢得了世界各國參賽運動員點贊,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多次豎起大拇指稱贊“場館世界第一流”,中國雪車雪橇運動健兒也在這裡上演着速度與激情。

在這條賽道背後,科研人員與工程技術人員又何嘗不是克服困難與挑戰,在奧運賽場上拼出了中國速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