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因為“中國”一詞引起争議,谷愛淩和3年前的孫楊有什麼不同?

撰文/魔笛

結束了将近100天的冬奧旅程,谷愛淩如今已經回到了舊金山的家裡。

都因為“中國”一詞引起争議,谷愛淩和3年前的孫楊有什麼不同?

盡管過去100天行程滿滿,參賽、奪冠、拔草、頒獎、代言、跑步、演講、騎馬,但是回到美國之後,谷愛淩也沒有休息,馬不停蹄飛往紐約,參加Met Gala盛會,以及ESPN女性體育峰會,目前已知的是,未來一個月她至少有7個公開活動要出席,大有全美巡演的勢頭。

和1月末來到北京時國人對其期待不同,谷愛淩這次離開北京,因為一句話引起了巨大的争議。離京前一天,谷愛淩在社交媒體上使用了“謝謝中國”這句話,瞬間在中文網際網路世界掀起了波瀾。敏感文字所帶來的翻天覆地的力量,想必谷愛淩通過這樣一場“回家風波”有了切身的體會。

從冬奧會開始以來,谷愛淩身上的特殊性,無外乎兩點。

第一點,國籍的争議;第二點,成長環境和教育背景的特殊性。出生于美國,接受美國的精英教育,在美國的基礎設施中學習滑雪,加上是否放棄美國國籍存在不公開不透明的情況,成為了整個中文網絡族群讨論的焦點。

都因為“中國”一詞引起争議,谷愛淩和3年前的孫楊有什麼不同?

在這個大的讨論範圍空間裡,一部分人了解谷愛淩的成長背景,接受谷愛淩身上的自由主義特征;但另外一部分人持有相對激烈的民族主義,對于谷愛淩是否放棄美國國籍,甚至對于是否要繼續前往斯坦福讀書,存在或多或少的看法。

最頭部的公衆人物,大範圍的閱聽人基礎,且分為兩撥具有明顯對立角度的群體,在這種情況下,谷愛淩回美國,是一件可以預見到的熱點事件。

公衆人物在發言之前,一般要對自己的言行深思熟慮,細緻到咬文嚼字。但這次風波回過頭來想,真的并不能夠怪谷愛淩,谷愛淩無錯,淺層次來說,她在中英語境切換下沒有注意到其中的差别,深層次講,這與她從小的成長環境與周圍語境有關系,自由主義的烙印,會大過共同體主義。

都因為“中國”一詞引起争議,谷愛淩和3年前的孫楊有什麼不同?

當然,對谷愛淩感到不滿的網友也沒有錯,對于公衆事件發表看法是網民應有的權利,隻要是讨論不涉及人身攻擊,不違背法律法規和公共良俗,都屬于正常。

但是有支援谷愛淩的人從道德和全球視野的角度批評這部分網友,從教育缺失、沒有個人理性思考的角度來批評,也是有失偏頗,有偏激的嫌疑。

這次谷愛淩因為“中國”這個詞語引起的争議,3年前也曾發生在孫楊的身上。當時的孫楊用“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不可以不尊重中國”,一度讓網友們情緒激烈,但過了一段時間回過味之後,原來為孫楊義憤填膺的人,都紛紛反過來攻擊孫楊,意識到民族情緒不應該被肆意使用。

都因為“中國”一詞引起争議,谷愛淩和3年前的孫楊有什麼不同?

在争議的誕生方式上,谷愛淩和孫楊有明顯的不同,谷愛淩處于一個感謝的角度,她對于北京和中國也是發自内心的熱愛,媽媽的愛國教育也培養得很到位,走之前感謝中國,看出的是她對中國的感情,和對這段經曆的珍視。

如果不想讓3年前的孫楊事件重演,就要恪守理性,了解清楚這一點,不管秉持什麼樣的态度,都不會脫離正常讨論的範疇,不會導緻事件陷入無序的争議當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