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咪咕需要更多王濛

撰文 / 王雨婷

編輯 / 董雨晴

受咪咕熱度影響,本月内,中國移動股價創新高,2月8日和9日,中國移動連續兩日大幅上漲,僅9日當天市值就上漲了超1300億元,總市值達1.43萬億元。對于中國移動而言,“富養”了多年的親兒子,也算是在這一次冬奧期間給其争了口氣。不過,當下國内體育産業的盈利模式仍舊相對單一,視訊網站的成本同樣高企。對于咪咕而言,如何把這門生意做到不賠本,還是一個待解的難題。

咪咕需要更多王濛

“我的眼睛就是尺。你不用看回放了!”“這個成績真不快,你們是不是覺得我在凡爾賽?”“大家不要忘記我們的小兒子李文龍啊。”

北京2022冬季奧運會開賽僅三天,中國代表團在短道速滑項目上的兩個奪金之夜,就成了微網誌上的絕對主角。和他們一同登上熱搜的,還有前中國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國家隊成員王濛的個性解說。

此時,在電視機前收看賽事直播的觀衆,也許會一頭霧水,除了社交平台上不斷爆發的段子截圖,究竟該去哪裡看王濛的正式解說?但隻要他們點進相關話題頁面就會發現,諸多新媒體片段的出處,都指向了一個相同的平台——咪咕視訊。

這個一度在視訊網站行業内排不上名的平台,憑借全量全場次直播冬奧,正在成為本屆冬奧會背後,不争的受益者之一。作為中國移動的子公司,咪咕公司在創立的第八年,終于等來了自己的出圈時刻。

“燒錢”入局

在本屆冬奧會以前,咪咕的知名度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對于較少收看體育比賽的網友來說,幾乎從未聽說過咪咕視訊這個名字;而在不少體育迷的心中,咪咕是他們手機裡不可或缺的應用程式。

之是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和咪咕近年來的版權購買政策不無關系。

咪咕視訊誕生的2014年,是名副其實的體育大年,巴西世界杯的熱度從南美傳至亞洲,中國男足艱難挺進亞洲杯。體育轉播市場火熱空前,中超聯賽和NBA網絡版權先後以27億元兩年和5億美元5年的“天價”,被樂視體育和騰訊體育拿下。

在一衆平台争相出手之時,咪咕始終不溫不火。其視訊資源仍以一些腰部影視劇集為主,既沒有具備市場号召力的體育IP,也缺乏高品質的影視綜原創内容,被第一梯隊的愛奇藝、騰訊視訊等平台遠遠地甩在身後。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時,愛奇藝和騰訊視訊分别以2.73億和2.03億的月度活躍使用者分列行業第一、二位,即便是位列第三位的優酷也有1.44億。但當時,關于咪咕視訊的活躍使用者數一直未有相關資料披露。

這種沒什麼存在感的尴尬局面,終于在四年後發生了一些改變。2018年,咪咕以10億元的價格,從央視手中拿到了俄羅斯世界杯的轉播權,且到手價比優酷低了6億元,此舉标志着咪咕正式進入體育賽道。

當時,各大資料監測平台才開始注意到咪咕,不過即便是搭上了世界杯的快車,咪咕在2018年的月活也僅在兩三千萬的量級。

但在轉播效果方面,咪咕也算扳回一局。正如咪咕文化業務發展事業群執行副總裁李軍所說,“咪咕一進體育行業就玩了個大的。” 根據咪咕方面披露的資料稱,“這屆世界杯為咪咕彙聚起43億人次的流量,用戶端下載下傳量同步激增,多次被推薦到APP Store首頁,并登頂首位。”

這讓咪咕堅定了繼續購買版權的決心,殺入體育大賽道這片紅海,并就此開啟了版權收割的征程。

咪咕很快與蘇甯的PP體育達成合作,用PP體育已有的歐洲五大聯賽和中超版權,完成了自己的内容搭建。2020年4月,咪咕又拿到了CBA未來5年的新媒體轉播權。據懶熊體育報道,該項目成交金額近20億元。

此後,新冠疫情的突然而至,幾乎重塑了國内體育市場。入局較早的蘇甯、愛奇藝和優酷等平台,整體進入疲軟期,甚至提出了退出的計劃。國際頂尖比賽大面積推遲,使用者和廣告主紛紛流失,前期高昂的版權費用回收無門。曾經高舉高打預備入局體育賽道的玩家們紛紛熄火,而這恰好給了後發的咪咕以機會。

之後的故事,大家也都有所耳聞。2020年,咪咕視訊與央視達成合作,取得了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0年歐洲杯、2022年北京冬奧會、2022年卡達世界杯以及2023年中國亞洲杯的版權。而據懶熊體育報道,咪咕近些年,僅在體育版權購買上的支出,就遠超100億元。但對于這一金額,咪咕方面并沒有給出官方确認。

截至2021年底,咪咕平台聚合的體育IP則超過了30個,日均場次達20場。這個版權數量,對于咪咕平台上的體育迷來說,無疑是幸福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屆北京冬奧會上,咪咕獲得的是全量全場次賽事的直播權益,将解決以往冷門賽事無轉播的問題,同時避免賽程撞檔無法同步收看的尴尬。

因為體育賽事比任何其他内容形式都更注重即時性,而直播有着短視訊卡段和延時點播無法比拟的時效性,一旦比賽結果公布,觀賽的體驗就會大打折扣。這也是為什麼無數體育迷,就算熬夜通宵,也要執着守候直播的原因。

不差錢的中國移動

入局體育賽道僅四年,卻可以砸重金拿下多個體育賽事轉播權,不得不讓外界好奇,咪咕的财氣從哪兒來。

微網誌咪咕相關話題下,有網友留言,“移動手機号有5G流量包的同學下個咪咕看一眼,搞不好你已經有咪咕會員了。感覺那麼久沒用這個會員,簡直虧爆了。”

相信有不少網友和他一樣,如果不是要真金白銀地付款,可能永遠不會将咪咕與中國移動聯系在一起。

事實上,咪咕公司是中國移動面向移動網際網路領域設立的子公司。2014年前後,據中國移動自己披露,其想要試水視訊領域,打造一款網際網路創新型産品,于是便有了最初的咪咕視訊。

不過,對于當時的中國移動來說,尚且不能了解,視訊網站是一個十分燒錢的生意。包括騰訊視訊、優酷、愛奇藝在内的多個大型選手,燒錢拼殺了十餘年。據不完全統計,在此期間,行業内燒錢總金額已超1000億元,卻依舊沒有拼殺出個結果。以頭部平台愛奇藝為例,其年内容成本在近幾年間普遍達到百億元以上。

但家底殷實的中國移動,容忍了咪咕視訊的出手闊綽。是以,無論是軟體資質,還是硬體層面,咪咕的配置都不會輸給愛奇藝、優酷、騰訊等老牌長視訊平台。

軟實力層面,解說被看作是咪咕近年來的一張“王牌”。取得2018年世界杯版權後,咪咕先後邀請詹俊、李元魁等坐鎮解說。2021年剛剛結束的東京奧運會上,請來“百曉生”陳晨解說田徑比賽。小到牙買加選手的半紅半黃的發色由來,隊員的兼職副業,大到項目的規則制定和世界紀錄的産生過程,陳晨都爛熟于心,也令觀衆對咪咕的解說陣容較為滿意。

咪咕方面向《财經天下》周刊透露,東京奧運會結束後,他們便向冬奧四金得主——王濛,發出了深度合作邀請:“王濛是我們首批邀請的冬奧解說嘉賓,其與咪咕合作包括解說、綜藝及周邊。”

而“濛主”(網友對王濛的愛稱)還僅是本屆冬奧會解說及嘉賓團隊中的一員,咪咕方面表示,本次冬奧會,咪咕帶來了530餘場全自制解說,解說+節目嘉賓超150位,總制作時長超1000小時。解說團隊中,既有經驗豐富的專業解說員如:宋世雄、韓喬生、黃健翔;也有冬季項目名将:周洋、楊揚、李堅柔等,嘉賓預算不可謂不充足。

咪咕需要更多王濛

硬體層面上,咪咕直播充分享受到了中國移動的科研技術成果,賽事直播可以應用到中國移動的5G信号。據中國移動官方披露,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營運商,中國移動已建成超70萬座5G基站,服務使用者超9.6億。冬奧會中的短道速滑、鋼架雪車、雪橇等比賽項目,都對速度有着極緻的追求,不斷挑戰着人類“更快”的極限,這也契合了5G網絡高速的特點。

對于中國移動來說,“富養”了多年的親兒子,也算是在這一次冬奧期間“揚眉吐氣”。

受咪咕熱度影響,本月内,中國移動股價創新高,2月8日和9日,中國移動連續兩日大幅上漲,僅9日當天市值就上漲了超1300億元,總市值達1.43萬億元,市值在A股中排名第四,僅次于貴州茅台、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截至發稿,中國移動股價已有小幅回落,但仍處于高位,達63.9元/股。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移動的使用者總數約9.56億,5G套餐客戶超3.31億。

獲客容易賺錢難

日前,有咪咕從業人員告訴《财經天下》周刊,公司為冬奧項目設立了一個臨時大學營,不少員工春節仍然在崗,以迎接本次“冬奧大考”。不過,盡管在解說層面上咪咕賺得了不少關注度,但在本輪“考核”中,咪咕仍需要直面一個問題,如何将短時間内集聚起的上億級别的流量,轉化成為平台的長期使用者?

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的直播權益,曾在短時間内為優酷帶來了突破3000萬的使用者增量。可好景不長,新使用者來得快去得更快,有優酷前中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批使用者在世界杯結束後的幾天内,就流失了。

體育比賽的閱聽人,不同于社交平台使用者或影視、綜藝觀衆,他們的選擇往往更簡單也更直接。“因為平時我基本上隻看西甲,咪咕把版權買了我就會下載下傳咪咕。”球迷劉之遠告訴《财經天下》周刊。

觀衆的這一屬性,對咪咕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優勢在于,使用者對體育賽事的需求彈性較小,因而隻要拿到轉播權,便可以守住穩定的基本盤。并且該群體的付費意願較強,不惜為競賽開通VIP,以追求更高清的畫質和無廣的流暢觀賽體驗,有利于變現為會員收益。

劣勢在于,使用者登入呈現較強的周期性。觀衆們隻有在賽會周期内,才會回歸到咪咕平台。公開資料顯示,東京奧運會期間,咪咕累計曝光量達333億,但此後的半年時間裡咪咕便“銷聲匿迹”,甚至并沒有出現在很多機構針對視訊網站的年終盤點裡。非賽會時間,使用者則會選擇“愛優騰”等主流長視訊平台,因為此類平台或多或少擁有獨家的影視劇資源或内容IP,可以填補使用者的日常娛樂需求。

“咪咕對于我來說,就是個看球的軟體,它有啥電視劇我都不知道,至少我感興趣的電視劇和綜藝都不在咪咕播。”劉之遠坦言。

事實上,持這種觀點的人并不在少數,使用者對于咪咕除體育比賽以外的其他文化内容,例如針對冬奧賽事打造的衍生節目《運動者聯濛》等,知之甚少,平台使用場景相對單一,整體對賽事版權的依賴性較強。這也意味着,一旦咪咕的版權購買行為出現中斷,使用者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流失。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體育賽事本身對平台來說,仍是一個賠本賺吆喝的生意。目前,多數涉及體育賽事營運的平台鮮有實作盈虧平衡的。對于許多網際網路平台來說,體育流量像一座儲量巨大,但開采冶煉難度極高的金礦。幾年前,高調入局的阿裡、騰訊等網際網路大廠,都曾因在賽事營運和内容生産上欠缺專業能力而吃了大虧,花天價買入的版權,最終卻變現無門。當時,業内通行的做法是,将體育與娛樂行業進行結合,找尋新的變現方式。

實際上,在體育産業發達的歐美市場,人們早已善用娛樂化營運手段打造完整的體育産業鍊,形成了以體育賽事為核心,同時建立包括體育資産、體育媒體、贊助商、體育場館、體育特許商品公司以及體育營銷、經紀公司為主的完整産業鍊。

當下,國内體育産業的盈利能力仍舊是一個難題,核心賽事的版權費用水漲船高,但商業模式卻僅限于付費會員、廣告和賽事營運等,且還有一個十分核心的問題,體育付費使用者的量級,還遠達不到覆寫版權成本的程度。

對于衆多平台來說,這也是待解的難題。

如今,冬奧賽程已然過半,當短時熱度褪去,如何平衡上述利弊,提高賽後使用者留存率,依然是出圈的咪咕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