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漢八旬老人愛上國畫,手畫地标繪出《中國地圖》《荊楚大地》《武漢三鎮》

極目新聞記者 葉文波

實習生 周劭娴 曾妮

2月16日,武漢市武昌區,極目新聞記者來到楊園街道紡器社群劉雲老人家中,濃濃的墨香撲鼻而來,隻見老人家中擺放着整齊的畫筆與顔料,客廳、走廊處處挂着劉老近年來創作的國畫。其中最新的作品是一幅中國地圖,從線條的勾勒到色彩的渲染,無不展現着老人的技藝與情感。

武漢八旬老人愛上國畫,手畫地标繪出《中國地圖》《荊楚大地》《武漢三鎮》

劉雲老人今年81歲,從武冶退休,是一名有52年黨齡的老黨員。這幅得意之作擺在客廳正中間,一進家門便映入眼簾。劉老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這幅中國地圖名叫“祖國萬歲”,是自己耗時整整一年才完成的畫作。他自豪地說:“我們祖國很美,山河壯麗,無論是曆史建築,還是近代史,都值得我用畫筆記錄下來。”

武漢八旬老人愛上國畫,手畫地标繪出《中國地圖》《荊楚大地》《武漢三鎮》

記者湊近端詳,劉老興緻勃勃地指着畫中的地标介紹道:“這是代表甘肅敦煌的莫高窟,展示中古時期廣闊的經濟、文化、科技等生活場景;這是代表中國北京的天安門和長城,它們象征着偉大的中華民族;這是湖北宜昌的長江三峽大壩,這個大壩的意義遠超過一個工程,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此外,孔府、屈原廟、江南三大名樓,辛亥革命紀念館、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遵義會址、延安寶塔以及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等都呈現在畫中。

對于一名退休老人來說,創作的曆程并不是那麼容易。劉老視力其實并不好,但畫畫需要長時間用眼,并且他又是按比例縮小原圖,其繪制的過程非常精細,也十分瑣碎。他說:“我經常拿着放大鏡,一畫就是幾個小時,繪畫跟做人幹事一樣,這股堅持的韌勁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财富。”

武漢八旬老人愛上國畫,手畫地标繪出《中國地圖》《荊楚大地》《武漢三鎮》

說起與繪畫的結緣,劉老記憶猶新。“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記得上國小時,我在課堂上畫了一列火車,拿了一百分,就是從那時起我對畫畫産生了濃厚興趣。後來考上技校,進入國企武冶,一幹就是幾十年,全國各地出差,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但直到退休才有時間好好練習。”據劉老介紹,他真正開始潛心自學國畫,是幾年前的事。他補充道:“現在幹什麼都友善,我想畫什麼,在網絡上都可以搜尋到圖檔。”

武漢八旬老人愛上國畫,手畫地标繪出《中國地圖》《荊楚大地》《武漢三鎮》

除了這幅震撼人心的中國地圖,劉老還繪制了許多其它的作品。《武漢三鎮》是劉老于2019年耗時一年首次完成的大幅國畫,黃鶴樓、漢陽兵工廠、武漢綠地中心等武漢著名地标都在畫裡盡展風采。2020年抗疫期間,老人又聚焦荊楚大地,将秭歸王昭君、襄陽古隆中、紅安将軍縣等元素繪入一幅《荊楚大地圖》,着墨巧妙,用人文曆史講述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蘊。

武漢八旬老人愛上國畫,手畫地标繪出《中國地圖》《荊楚大地》《武漢三鎮》

“我畫畫就是出于興趣愛好,無論是給家人的新房作畫,還是用畫筆去記錄祖國的站起來、好起來、強起來,都是盡一份個人的心意。”雖已步入杖朝之年,劉雲老人依然精神矍铄,熱情不減。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現在,劉雲老人還經常被紡器社群等機關邀請,給青少年們傳授自己的繪畫技巧和講黨課、講黨史。劉老表示,自己年過八旬,依然可以為社會貢獻力量、發揮餘熱,他感到很欣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