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滿門皆才俊,九子皆人傑:這才是父母的正确打開方式

曾經羨慕過蘇轼父子三人滿門皆才俊,向往過王羲之父子二人的書法造詣,直到認識他,才知道真正優秀的父母是這樣的。

生育9個孩子,無論男女,每個人都為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世人稱之為“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就是梁啟超,最優秀的身份是父親。

滿門皆才俊,九子皆人傑:這才是父母的正确打開方式

編輯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檔描述(最多18字)

長女:梁思順,著名的詩詞研究專家。

長子:梁思成,創辦了東北大學建築系,中央研究院的首屆院士,中國現代建築學的創始者,妻子還是才女林徽因。

次子:梁思永,同樣是中央研究院的首屆院士,卻是考古界的重要創始者。

三子:梁思忠,美國軍校的高才生,擔任國民革命軍的軍官。

次女:梁思莊,任職于北京大學圖書館,圖書館學的重要創始者。

四子:梁思達,著名的經濟學家和工商管理學家。

三女:梁思懿,擔任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的社會活動家。

四女:梁思甯,投身新四軍,成為一名老革命家。

五子:梁思禮,火箭系統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真正的科學家。 9個孩子,每一個都在各自領域引領一番天地,他們的成就都離不開梁啟超。

雖然梁啟超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有限,但他一直堅持給每一個孩子寫信,據統計,給孩子們寫的信有幾百封。在信裡,梁啟超以朋友的身份關心孩子的學習,發現孩子的興趣,發現孩子的興趣,探索孩子的能力,引導孩子的成長。

1

尊重

《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有一個場景:5點15分,男主法罕一出生。5點16分,男主爸爸就宣布——我的兒子将會成為一個工程師。

從此,法罕一的命運就定型了,一直在成為工程師的路上奔跑。沒有人關心過他究竟想做什麼。

滿門皆才俊,九子皆人傑:這才是父母的正确打開方式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樣,恨不得準備最好的給孩子,願意把所有的經驗傾囊相授,努力安排好孩子未來的路,隻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可并沒有一位家長問一句:孩子,你想做什麼?

曾經,《銀河補習班》火爆全網,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馬飛和馬皓文父子之間的對話:“你長大後想做什麼?”“上清華北大啊,媽媽說的。”

如今細想,多麼毛骨悚然。被安排的人生如此可悲,慶幸馬飛遇到了出獄歸來的馬皓文。

犯過錯誤的馬皓文為了走近兒子,放下身段,同兒子做朋友。同吃,同住,同玩,同學習。從自己的言行舉止中感染兒子,并不是以父親的身份告訴兒子你錯了。

甘地夫人曾說:青年對父母的愛與尊重,來自于壓抑自己的願望和愛好,放棄自己的選擇,屈從于父母的願望。這種痛苦,壓抑着他們的熱情和對人生的樂趣。 孩子是生命的延續,并不是夢想的續集。為人父母,放下身段,作為朋友,尊重他的每一個選擇。

2

界限感

武志紅老師曾經提到過一個邏輯——漿糊邏輯: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就像漿糊一樣,混亂不堪。 曾經看到一個新聞:半夜11點,民警接到一個奇怪的報案——18歲的女兒拿着剪刀和父親打起來。

女兒不是父親的小棉襖嗎?這個棉襖咋還黑心棉夾針呢?

原來,疫情期間,女兒在家上網課,本該是上課的時間,女兒還躺在床上玩手機。父親看不過,就拍了女兒在床上的視訊發到了群裡,号召共同的群友批判女兒。

18歲,正是愛面子的時候,女兒感覺特别委屈。誰知,10點多,父親喝了點酒,在房門外喊女兒沒人應,直接推門進去。

一掀被子,又看到女兒在玩手機,又開始數落起來。

誰知道,女兒直接拿起剪刀和父親對峙。 父親不敲門就進女兒卧室,何況女兒已經18歲了,而且不經女兒允許就拍女兒在床上的視訊,侵犯了女兒的隐私。

這種沒有邊界感的行為其實屢見不鮮。在最近熱播的綜藝《婆婆和媽媽》中,張铎的媽媽就犯了錯誤。

一起生活的第一天,勤快的婆婆就準備洗全家的衣物。早起的她顧忌着兒子兒媳正在睡,直接推門進去拿換洗的衣服。臨走的時候順便還幫兒子蓋了被子。

滿門皆才俊,九子皆人傑:這才是父母的正确打開方式

不經允許闖進休息的兒子房間,還幫40歲的兒子蓋被子,這樣的行為或許是中國式父母的關心。

舉着愛孩子的大旗,在兒女的世界随意行走。 《無聲告白》中有一句話:父母的關心就像雪一樣,不斷地落到你的身上,最終會把你壓垮。

再親密的關系,也要保持界限感,為孩子保留一份自由呼吸的空間。

3

随緣

網站上曾經有一個調查,數字讓人震驚:成年後,每年陪伴父母30天的人數有34%,不夠30天的有20%,陪伴 7到9天的子女隻有24%,還有22%的陪伴時間隻有不到7天。

作為父母,要面臨的分離焦慮比孩子更嚴重。 不久前,一部沒有一句台詞的8分鐘卡通片《包寶寶》火了。

女人一個人在家,寂寞,無聊。突然有一天,一個小包子變成了“人”,叫着女人媽媽。

滿門皆才俊,九子皆人傑:這才是父母的正确打開方式

欣喜若狂的女人帶着包子寶寶逛街,吃飯,一起生活。日子一天天過,包子寶寶漸漸長大。想和其他小朋友玩得時候,卻被擔心的媽媽抱回了家,一次次争吵之後,包子寶寶把媽媽關在了房門外面。

傷心的媽媽做了很多事情讨好寶寶,得到的卻是包子頭也不回的背影,隻能眼睜睜看着他跑出家門。

直到有一天,包子竟然帶着女朋友回家,令媽媽驚恐的是,包子寶寶竟然是回來打包行李,要徹底離開這個家。

無法阻止的媽媽最後竟然一口将包子寶寶吃掉了,這樣,寶寶就再也離不開自己了。

《包寶寶》的導演坦言過拍攝這部短片的初衷:當父母對孩子的愛到了極緻,為了不讓孩子離開,甚至會毀了孩子。父母要學會放手。

孩子就是父母手中的風筝,隻有放手,風筝才能飛得更高。成全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尊重。 孩子的離開,是父母面臨最大的考驗,因為這是一場命定的辜負。 英國心理學家克萊爾說過: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孩子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

世間的愛皆是為了相守,隻有父母的愛,隻為了等待分離,如朋友一般,不強求,聚散皆是緣。

尊重對方的一言一行,把握好彼此之間的分寸,珍惜每一次相聚與分離。成為朋友,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最好的相處方式。

作者簡介:左甜,以心悟生活點滴,用文記人間百态。探尋人間有真愛,世間有真情的小碩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