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廈門有哪些曆史悠久的元宵文化習俗?

[新聞頁-台海網]

廈門有哪些曆史悠久的元宵文化習俗?

放荷燈,感受節日氛圍。

廈門有哪些曆史悠久的元宵文化習俗?

提花燈,參與漢服大巡遊。

台海網2月16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昨日,廈門島内外處處洋溢着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特色民俗活動精彩紛呈,在歡聲笑語裡,市民們共度元宵佳節。

寶龍一城

穿漢服放荷燈 模仿古人過元宵

昨日,記者來到廈門寶龍一城購物商場,參與了一場穿越時空的“上元燈會”。現場有猜燈謎、繪花燈、放荷燈等活動。寶龍一城的“上元燈會”已舉辦多年,特意用元宵節的古稱“上元節”取名,意在讓市民體驗古時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市民李婉悅是一名漢服愛好者,昨天她早早就買好了老虎花燈,來現場參與百人漢服大巡遊。“我從大清早就開始化妝、做古風造型,還專門約了攝影師,準備給自己拍一套元宵古風大片。穿着漢服猜燈謎,吃元宵,可以體會一把古人過元宵的感覺。說不定在燈會上還可以邂逅另一半呢。”李婉悅開心地說。

猜燈謎現場,三排燈籠都被人群圍滿了,一張張紙條上寫着各類燈謎。“婉言相勸,打一文具。”“我知道!是圓規!”市民徐女士帶着讀一年級的兒子一起猜燈謎,猜中後特别開心。徐女士說:“帶孩子來參加燈會,一來是體驗元宵節的氣氛,二來是想增長孩子的知識,邊玩邊學,開闊視野。”

沙坡尾社群

猜燈謎吃湯圓 廈港元宵味兒濃

昨日,思明區廈港街道沙坡尾社群舉辦“元宵歡喜來逗陣”活動,吸引許多孩子和家長參加。猜沙坡尾地标漫畫燈謎,在心願闆上寫下願望,都有機會換取禮品。天台上,人們還可免費品嘗商家煮的湯圓,以及部分台青商家做的台灣特色小吃拼盤。

“我在燈籠上貼了小魚!”演武國小二年級學生一鳴自豪地提着自己做的花燈,跟着父母到沙坡尾藝術西區賞花燈。“這是孩子自己做的,裝飾步驟由他自己完成,這比買來的有意義。”一鳴的家長說,“我們每年都會來這邊賞燈,這裡的活動很豐富,有猜燈謎還有湯圓吃,過節氣氛很濃。”

家住蓮坂的曹女士特地到沙坡尾賞燈,她和女兒一家人繞着夜市走了一個來回,感覺還沒有看夠,她說:“這裡有廈門特色的元宵風味,今年元宵節過得真開心。”

内官社群

“裝瓯”傳百年 今年“肉山”60多座

廈門有哪些曆史悠久的元宵文化習俗?

■内官社群的“裝瓯”民俗。 戴舒靜 攝

昨日,在翔安區民安街道内官社群,一年一度的“裝瓯”傳統民俗活動如期舉行,雞、鴨、羊、豬肉等擺成60多座“肉山”。“肉山”堆放在内官社群宗祠内,每一座都有近兩米高,上面插滿了各式鮮花和彩燈,宛如一棵棵聖誕樹。

“今年的瓯是近幾年最多的,達到60多座。”社群老人會會長陳祯祥說,往年一般是三四十座,今年一下子增加了二三十座,“這間接說明我們社群這幾年人丁興旺。”

據介紹,“裝瓯”習俗在内官社群已流傳上百年,隻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斷過幾年。根據習俗,前一年新婚和添丁的家庭,都要到宗祠裡擺一座“肉山”,祭拜列祖列宗,也表達心懷感恩之心。

陳祯祥說,活動結束後,大家會把“肉山”一一拆下來,挑回家做成佳肴,擇日邀請親朋好友來家裡吃飯,分享喜悅。

鐘山社群

鑽燈腳祈平安 送燈民俗有特色

昨晚,海滄鐘山社群舉辦了閩台地區盛行的的元宵鑽燈腳民俗。據史料記載,該民俗從清朝乾隆年間就開始了,已有兩百多年曆史。

昨晚7點多,在鐘山社群蔡氏家廟,上百個家庭領到了“福”燈和“旺”燈,随後,鑼鼓開道龍頭引路,領到燈籠的家庭在社群巡遊。居民蔡世才說,在鐘山社群,隻要家中上一年有新添男丁的家庭,在元宵節這天,都會來這裡祈福,家廟會送出一盞“福”燈,祝福新生兒健康聰明平安。同時,新娶的媳婦也會來這裡,在“點”過的燈下鑽燈腳,從宗祠取走一盞“旺”燈,希望家中人丁興旺。

嵩嶼街道從業人員介紹,以往的“點燈”是男丁的特權,不過随着移風易俗專項整治工作的推進以及文明新風的樹立,鐘山社群的“點燈”都成為新生兒幸福的祈願,再無性别之分。(文/記者 蘭雲絲 戴舒靜 李曉輝 圖/陳嘉新)

【連結】

廈門還有這些元宵習俗

台海網2月16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除了“丁瓯”和“鑽燈腳”,廈門還有哪些曆史悠久的元宵文化習俗呢?

廈門原版老照片收藏愛好者紫日收藏了一張1996年的老照片,拍攝者為彭二萬,展現了元宵節廈禾路上的舞龍活動。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榮譽指導、廈門文史專家彭一萬介紹,元宵節中國民間有耍龍燈的傳統習俗,耍龍燈也稱“舞龍”“龍燈舞”,在中國漢代民間就已相當普遍了。“耍龍燈”的表演,有“單龍戲珠”和“雙龍戲珠”兩種。在耍法上,各地風格不一,各具特色。

彭一萬說,過去在元宵節這一天,除了點燈和吃湯圓,廈門還有遊街活動,人們手持燈籠排成串,在路上走來走去,街上熱熱鬧鬧的,也叫遊燈河。在遊燈河的時候,街上還有各種各樣的民間表演,比如唱南音、猜燈謎等活動。

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吳偉棟收藏着清末民初廈門民間使用的粿印,上方是龜粿印,下方是糕仔印,分别用于制作龜粿和糕仔。

彭一萬介紹,龜自古以來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就是吉祥的象征,元宵“乞龜”是閩台民俗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廈門也有元宵節“乞龜”的習俗,相聯系的便是龜粿。“乞龜”意即乞求神龜賜福,群眾将“龜”乞回家中分而食之,寓意“呷平安”。 (記者 龔小莞)

【相關新聞】

串聯特色要素

邀您悅遊湖裡

廈門有哪些曆史悠久的元宵文化習俗?

■孩子們在玩套圈遊戲。

台海網2月16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昨日,“歡樂元宵·悅遊湖裡十二時辰”全媒體釋出會在廈門五緣灣凱悅酒店舉辦,活動以“悅遊湖裡十二時辰”為主線,串聯湖裡區特色要素,引領“湖裡春季悅遊生活”度假風潮。

嘉年華同期還開展雲旅購爆款放送活動。2月19日上午9點至晚上9點,将開展“悅遊湖裡十二時辰”好所在直播,主播将帶領大家“穿越”湖裡區各地标進行打卡,直播期間有精美禮品發放。

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湖裡區将不斷創新開展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活動,落實好各項優惠政策和惠民措施,為市民和遊客提供更多樣的産品、更深度的體驗、更優質的服務。(記者 劉佳盈)

鼓浪嶼遊園會

邀遊客共參與

台海網2月16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燈謎、投壺、套圈、彈珠、毽子等互動區域熱熱鬧鬧,現場還有湯圓免費吃。昨日,鼓浪嶼文旅中心在鋼琴碼頭小廣場舉辦元宵遊園會,邀請遊客與市民共度元宵佳節。

紅燈籠結合燈謎的氛圍布置,讓小島瞬間染上節日的氣氛。現場不僅可以猜燈謎、品嘗湯圓,還可以憑借當日購買的鼓浪嶼核心景點門票等方式免費參與遊園活動。住在島内的何先生昨日帶着家人專程參加遊園會。他說:“鼓浪嶼不僅風景美,舉辦的活動也非常有意義。”

昨天的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裡,公益社教課與開春的藝術詩會一同呈現,重溫傳統文化。市民與遊客們通過元宵猜謎、制作宮燈等體驗項目,走進故宮文化,了解元宵節曆史。 (文/圖 記者 林曉雲 通訊員 黃昕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