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初愛理不理,如今高攀不起”,比亞迪漲價折射出什麼?

撰文|蔡家倫、編輯|康 喬

前段時間,比亞迪汽車的官方釋出了一條車價調整說明,據官方透露近期将對旗下多款新能源車型進行調價,而主要針對的就是王朝網和海洋網相關車型。原來自2月1日起,比亞迪汽車的王朝和海洋相關車型,其價格将要實行上調的政策,其中多款車型價格上調幅度在1000-7000元不等。不過,對于在2月1日前訂車的顧客将不會受到價格上調的影響。沒想到,作為自主品牌的比亞迪,竟然也選擇了漲價;同時我們更想知道,比亞迪這次為什麼要漲價,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又有什麼影響?

“當初愛理不理,如今高攀不起”,比亞迪漲價折射出什麼?

補貼退坡,原材料缺乏,漲價迫不得已

比亞迪這次涉及價格上調的車型,主要包括比亞迪秦PLUS DM-i、秦PLUS EV、宋Pro DM-i、元Pro、漢EV、漢DM、唐DM-i,及21款唐DM。同時具體到車型次元,宋Pro DM-i車型上調1000元,元Pro價格上調為7000元,漢EV車型上調5000元,其餘車型價格上調在3000元。

車價的上漲對消費者而言,肯定不是個好消息,但比亞迪此次上漲車價也純屬無奈。要知道,随着2022年的到來,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再次下降。而且根據最新補貼政策,國家補貼将同比降低30%,2023年12月31日後上牌的新能源汽車不再補貼。

“當初愛理不理,如今高攀不起”,比亞迪漲價折射出什麼?

除了國家政策變化外,汽車制造業持續許久的缺芯、少電,以及原材料漲價等問題,非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在2022年愈演愈烈,而且“晶片荒”對新能源汽車的影響程度要遠大于燃油車型,自然對比亞迪的影響也相當大。并且不單單是比亞迪,寶馬、奧迪、大衆、捷豹路虎、雷諾、戴姆勒等多家汽車巨頭,自從去年8月份以來,就陸續宣布減産;就連一直被譽為擁有進階應急方案的日系車企豐田汽車,也不得不因為晶片短缺宣布暫停生産線。

“當初愛理不理,如今高攀不起”,比亞迪漲價折射出什麼?

大環境有影響,自身也有問題

憑心而論,大環境确實對比亞迪旗下車型産品産能、價格有較大影響,但比亞迪自身也有問題。深究起來,比亞迪在動力電池領域深耕多年,意在向全行業提供刀片電池,但如今卻連自家供貨都跟不上,是不是說明比亞迪的産與銷兩大環節的銜接有問題,市場預判與供貨管理、銷售體系之間溝通協作不夠?

而且從使用者與經銷商的回報來看,這并非是刀片電池推出後才有的新問題,産銷之間的不協同,已經是比亞迪的老問題。

“當初愛理不理,如今高攀不起”,比亞迪漲價折射出什麼?

另外,比亞迪在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什麼新問題。員工吐槽管理不規範透明,裙帶關系過多、升職空間有限等;經銷商吐槽産品與網絡規劃混亂,定價缺乏系統考慮,如好好一個唐電動版售價30萬以上,然後推出燃油版将價格拉到10萬左右等,這些在業内都不是秘密。說得直白些,這次比亞迪旗下産品會漲價,自身管理原因也不可忽視。

“當初愛理不理,如今高攀不起”,比亞迪漲價折射出什麼?

比亞迪,已經在做調整

有一說一,從技術角度看,比亞迪絕對是很有前瞻意識,研發能力也令人佩服:電池、手機、汽車、雲軌、晶片電子、太陽能乃至口罩、消毒液等多個産業比亞迪都有布局,也有自己在新能源市場的核心技術。

對現在的比亞迪來說,技術已不是問題,管理和産能才是掣肘問題項。為此,比亞迪已經對自己内部的業務架構進行調整,還提拔了大量年輕有為的高管各自主管一方。此外,比亞迪還掀起前所未有的内部反腐,每季度還将反腐成果公開。另外,湖北省襄陽市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于前些時候簽署了戰略合作架構協定,商量共同建立襄陽比亞迪産業園,這個産業園将涵蓋新能源汽車整車工廠、汽車零部件工廠、動力電池工廠、動力電池零部件工廠、零碳園區等五大項目,而且有消息指出,比亞迪在襄陽的項目至少包含30萬輛整車制造及30GWh刀片電池産能。如此一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比亞迪的産能問題。

“當初愛理不理,如今高攀不起”,比亞迪漲價折射出什麼?

點評

現在的比亞迪,産品已經不愁賣了,而且逐漸擺脫了自己的低端形象;現在擺在比亞迪面前的問題就是如何能提升自己的産能和管理水準,以滿足日趨增長的訂單需求。如果比亞迪在産能和管理方面,依然沒有太大起色,那麼比亞迪的漲價問題或是訂單問題,還将延續。

(本文系《禾顔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