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京長江文都的新時代擔當

南京長江文都的新時代擔當

長江文化曆史悠久、源遠流長,作為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其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深刻把握長江文化的豐富内涵,充分彰顯其精神價值,在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征程中實作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重要精神力量。南京作為長江流域的文化中心城市,在地域文明體的演進和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長江文化氣質和長江文都格局。

南京作為一個跨越長江兩岸的文化古都和現代都市,其文明體的曆史發展程序與長江大動脈密不可分,有着内生共運的文化機理和人文走向。尤其是南京曆史上作為十個朝代和政權的都城,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曆史地位,更是将長江文化與中華文化的内在交融、與外來文化的廣泛交流推向時代高度,同時亦使得南京文化的自身發展更具一種長江氣質和澎湃格局。從南京地域文明體的文化生長、融合、勃興和輻射四個次元上分析,南京文化因江而生、跨江而融、通江而興、擁江而名,南京在長江文化發展中發揮了“文都”的中心彙聚、交往和傳播功能。

深入研究長江文化内涵,彰顯其時代精神價值,南京應當發揮“長江文都”的重要擔當,通過強化集體記憶、深化載體熔鑄、活化媒體聚合、催化主體創造和濡化客體對話,将中華民族的精神創造成果源源不斷地轉化為促進中國現代化建設和世界文明共同進步的現實力量,以中國智慧豐富人類文化寶庫。

南京長江文都的新時代擔當

南京五馬渡 攝影:丁劼

強化集體記憶

文化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長江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資源,必須加以有效保護和積極傳承,使凝結于其間的文化價值得以延續,以揭示人類生存與發展永恒主題的智慧之光照亮前行道路。雖然文化資源往往表現出地域性特征,并通過一定的文化符号呈現出來,成為地域文明體的價值指征;但文化所凝聚的智慧資源是流動的,是可以分享的,是可以引領人們進行新的實踐創造的,必須通過強化集體記憶加以弘揚。因而,南京面向新時代之問的長江文化精神建構,應當從文化資源走向文化叙事,在回答“我有什麼”的基礎上回答“我是誰”,真正塑造一個有靈魂、有體溫的文化母體。

南京的長江文化叙事可以從三個方面展開,

一是要駐留往事,全面梳理和挖掘長江文化曆史遺存和散落的文化資訊,在不斷豐富和完善曆史叙事的基礎上,提煉其内在的文化精神,并以跨學科的地域學研究深化故事的社會次元,将曆史的文明向度和價值尺度恒久駐留于人們的文化記憶中。

二是要更新叙事,長江文化的生命力不僅僅是記憶過往,而更為重要的是活在當下,因而南京要将長江文化的價值核心通過文化再生不斷加以新的呈現,在活化傳統文化智慧資源的過程中,形成新的文化生命表達。

三是要謀略大事,将長江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互鑒作為時代發展的主軸,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積極建構與世界其他文化的對話之窗與互通之路,彰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化和諧生态。

深化載體熔鑄

文化作為人類文明的實踐成果具有物質性和精神性的雙重特征,長江文化在其長期演進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物化成果及其空間形态表達一直延續至今,成為長江文化保護的重要文物遺址類資源。同時,延綿于人的精神世界的非物質文化成果,則通過不同載體形式,存在于人的生活中間。南京作為“長江文都”的功能,不是強調其在長江文化物質形态遺存的簡單集聚(事實上不可移動文物本身也無法在空間上集聚),而是突出非物質文化形态的載體建設,通過深化長江文化精神的載體熔鑄,彰顯長江文化的曆史内涵和時代價值。

南京長江文化的載體建設可以立足三個空間次元加以深化。

一是城市空間的次元。城市是人們現代生活的文化空間,特定的建築、道路、園林和公共藝術裝置等設施空間,可以時刻喚起人們的叙事和情感記憶,也将融入其中的價值内涵潤物無聲地沁入人們的心田。因而,在做好長江文物遺址保護利用的基礎上,根據城市功能區的定位和人們生活審美需要,不斷拓展展現長江文化精神的有形城市空間,科學建構合理設施,成為長江文都建設的重要辨別。

二是符号空間的次元。文化的精神成果可以通過不同的文化符号加以表達和呈現,南京應加大長江文化主題的各類文學藝術精品創作和文創産品開發,使長江文化智慧不斷通過各種載體為人們所體驗、了解、分享,同時也成為人們精神創造的優秀基因和文化生活的重要元素,實作長江文化對人們精神需要的滿足。

三是情境空間的次元。數字技術的發展為文化傳承與弘揚提供了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條件,也使散落的文化資訊得以在虛拟技術平台上系統性、整體化地呈現,可以給人們帶來十分震撼的文化體驗。南京應當将數字技術有機融入到長江文化物态空間和非物态空間的建設之中,通過建構新型文化體驗情境,創造性地實作長江文化曆史積澱的現代轉化和價值活化,讓科技理性之光與文化智慧之光融彙成照耀人們時代生活的多彩陽光。

活化媒體聚合

數字化革命引領人類社會進入資訊時代,文化傳承與創新借助媒體技術的發展實作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在弘揚長江文化的新時代主體實踐中,必須注重通過活化媒體聚合,将文化基因融入到人的數字化生存中來,實作文化的數字型轉化和媒體傳播再造。南京在發揮長江文都的功能上,所追求的不應當局限在傳統意義上的文化地域中心,而應當拓展為文化媒合中心,進而實作長江文化數字資源聚生基礎上的創新引領。

南京長江文化的媒體聚合可以在三個方向上發力。

一是充分發揮機構傳播作用。除了以傳統媒體機構作為基礎支撐,開展長江文化資訊的系統建構之外,應當充分整合各類場館自媒體的建設力量,同時借助類型多樣的市場化文化生産和經營主體,圍繞長江文化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全面開啟南京長江文化數字建構工程,形成數字傳播矩陣,凸顯文化内容生産與數字化傳播的集合優勢。

二是善于運用社交傳播平台。依托各類網絡社交門戶,活躍長江文化資訊的大衆交流,通過主動引領社交主題,不斷形成長江文化的讨論熱點,将長江文化活化于人們日常的文化審美與精神創造之中。

三是積極加大對外傳播力度。以策劃長江文化事件和推出長江文化精品為主軸,持續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活動,通過文化交往對象的所在地媒體形成有效傳播,彰顯長江文化的獨特魅力。

催化主體創造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創造,每個人對于文化的習得和運用都是主體精神能動的過程,同時賦予客體或交往對象以某種意義,進而不斷建構自身的文化價值系統和行為實踐方式。從主體精神傳承與建構出發,弘揚長江文化的關鍵在于不斷催生主體的精神創造力,将長江文化所蘊含的中華文化基因與經濟社會發展時代因子有機結合,形成文化的創新表達與價值内生。南京長江文都的新時代擔當,需要在優秀文化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上走在前列,不斷激發主體創造活力,形成大衆文化生活的時尚引領。

文化主體的時代創造可以着眼于三個方面的突出成果。

一是打造文化精品。南京文化的長江氣質離不開經典作品的塑造,應當集合創作主體多元高端的優勢,以開放的姿态和前瞻的眼光,結合科技手段的融彙應用,持續推出南京長江文都的代表之作,引領長江文化在新時代攀上高峰、走向世界。

二是豐富文創産品。除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原創生産外,還應當鼓勵大衆共同參與文創産品的設計、制作,形成創意生活的積極态度,共享文化對人們的精神洗練和身心愉悅。

三是推出文旅新品。南京文旅資源十分豐厚,突出長江文化格局的形塑與和融,增加人們的新鮮體驗,使長江文化的魅力不斷通過文旅新品展現出來,是長江文都功能得以發揮的重要方面。在面向世界的文旅和消費目的地建設過程中,能夠給人們帶來沉浸式文化體驗成為文旅産品競争力的重要因子,因而在文旅新品的開發上要走出一條場景體驗、價值體驗、技術體驗和自我觀察、自我發現、自我創造相結合的新路徑,讓人們在文化之旅的過程中實作心靈之旅、智慧之旅、創造之旅的實踐契合與精神收獲。

濡化客體對話

文化發展的重要次元之一就是不斷地與客體開展價值和意義對話,尋求了解、認同,最終經過客體對象的差異化、個性化的選擇和意志磨砺,形成文化共同體成員關系及其内在結構的優化。文化通過心靈對話的關系建構方式對于個體來說不是強制性的,而是滋養化育、潤物無聲的浸入過程。因而,弘揚長江文化無論是對于共同體内部成員而言,還是面向不同的文化共同體對象,都需要通過濡化客體對話的恒久理念及其實踐,久久為功地與時代同向而行、與人的成長相生相伴。

從南京長江文都功能的時代定位出發,在濡化客體對話方面需要進一步形成三大着力點。

一是增強文化體驗。城市即文化,一個現代城市生活本身就是文化的延續、展開和創造。南京以發揮長江文都功能為己任,首先就要增強生活在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對長江文化的精神價值體驗。除了對城市實體空間的文化形塑外,還需要通過文化節慶、儀式、習俗等,延展文化記憶空間和情感空間,實作人與城的文化共生共育。

二是擴大文化對話。文化對話的核心在于觸動人的心靈和砥砺精神追求,是在人們對于文化智慧“日用而不覺”的基礎之上,形成自我精神價值自覺建構的過程。一方面要主動策劃文化事件,聚焦對文化對話的關注和成果分享;另一方面要将文化對話的線上與線下有機結合起來,發揮媒體的文化對話功能,不僅活躍民間文化對話的廣譜作用,而且深化主流文化對話的引領作用。

三是推動文明互鑒。以通江達海的文化胸襟,促進以長江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使南京成為長江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策源地和成果集聚地,将長江文都的格局建構在美美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責任共擔和價值共同之中。

南京長江文都的新時代擔當

長江三橋濕地公園 攝影:方飛

作者:曹勁松(南京市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博士;江蘇省揚子江創新型城市研究院首席專家)

編輯:小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