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村振興】宋水仙:做民族技藝的傳承人

【鄉村振興】宋水仙:做民族技藝的傳承人

宋水仙是非物質文化遺産水族馬尾繡國家級傳承人,40多年來,她不忘守護,傳承馬尾繡制作技藝的初心,不僅成為馬尾繡現代化領路人,也成為了馬尾繡技藝技能傳幫帶重要人,今天,我們來聽一聽宋水仙背後的故事。

【鄉村振興】宋水仙:做民族技藝的傳承人

在三都馬尾繡傳承保護展示中心,宋水仙正在給徒弟潘正永指導馬尾繡技能,作為傳承人,她堅持探索、專研水族馬尾繡技藝,立志一定将馬尾繡好好傳承與發揚。

“馬尾繡是我們水族婦女世代傳承的一門特殊的刺繡技藝,我們一定要把這個技藝傳承下去,不能失傳。”水族馬尾繡國家級傳承人宋水仙說。

一直以來,宋水仙注重的不僅僅是技藝技能的傳授,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隻有這樣,設計出來的産品才能符合市場的需求,受到大家的青睐。

“因為馬尾繡它是一種獨特的刺繡技藝,那我們不管在創新的這方面,不管怎麼做,那我們的馬尾繡核心工藝,搓馬尾這個環節和馬尾原材料都是傳統的。以前是做給自家用的,現在就是已經跟時代接軌了。”水族馬尾繡國家級傳承人宋水仙說。

是以說,宋水仙在技藝技能的傳授上道路上,她專注傳承與創新,堅持與時俱進的理念,做自己的品牌,這也成為了大家學習的榜樣。

“跟宋老師在一起學習,我覺得最大的收獲就是她作為國家級傳承人,在技藝這一塊得到很大的提升,還有産品創新,産品創新這一塊也有很大的進步。”宋水仙徒弟潘正永說。

【鄉村振興】宋水仙:做民族技藝的傳承人

“人家的生活水準高了,人家買的東西,人家也要求高了,是以,就想到了一定要做個創新品牌,就是在體系方面規範一些。”水族馬尾繡國家級傳承人宋水仙說。

從自給自足,到推陳出新,最終把傳統的手工藝品打造成為文創産品,甚至是藝術品,對于宋水仙而已,這一路走來可謂是經曆了酸甜苦辣,但更多的是欣慰與自豪。

“在傳承路上,就知道我們這個馬尾繡是我們的寶貝,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一個瑰寶,一定要傳承下去...有這個信念,但是不知道走這條路有這麼曲折,現在終于走出來了,這感覺特别的開心。”水族馬尾繡國家級傳承人宋水仙說。

現如今,水族馬尾繡被更多人熟知,越來越多的水族繡娘也在宋水仙的帶領下,撐起緻富的半邊天,宋水仙用40年的青春年華兌現了承諾,做技藝的傳幫帶人。

“利用我們家門口的資源來增加我們的收入,不用出門,我們馬尾繡的技藝能夠增加收入。下一步我們會通過政府的這個平台去宣傳,我們自己也要更加的努力,讓馬尾繡能夠在走品牌的這條道路上,與時尚時代接軌,然後把我們的馬尾繡這個品牌做好做大做強,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水族馬尾繡國家級傳承人宋水仙說。

【鄉村振興】宋水仙:做民族技藝的傳承人

潘正永是宋水仙衆多“學生”之一,經過跟随宋水仙學習,她認真學習馬尾繡制作工藝技術,學習民族旅遊商品市場營銷等内容,通過學習與實踐,自己也從學生變成了老師。

“潘正永脫穎而出了,現在做的很棒。”水族馬尾繡國家級傳承人宋水仙說。

如今,潘正永已經“出師”,自己創辦了三都縣嘉慶民族工藝品發展有限公司。“吃水不忘挖井人”,企業發展起來後,潘正永緻力于鑽研技術,開拓市場,她整合當地剩餘勞動力資源充分利用群衆,采取以訂單式生産來帶動群衆就地就業,目前,帶動就業1000多人。

“以公司為載體,就是讓更多繡娘集中到這裡來學習,也想讓他們把他們指尖上的技藝轉化為指尖上的經濟。”宋水仙徒弟潘正永說。

【鄉村振興】宋水仙:做民族技藝的傳承人

秉承師傅宋水仙的創新理念,潘正永可以說是手把手的教授群衆技藝,目的就是要提高産品的附加值,拓寬市場,實作居家就業,增加群衆的收入。

“在自己家繡,他們顔色搭配,覺得都不太符合市場的需求,我們經過企業這邊來教育訓練,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然後通過我教他們要怎麼做才達到客人的要求,符合市場的需求。”宋水仙徒弟潘正永說。

有了技藝,現在潘正永想做的是擴大規模,給群衆提供技能教育訓練基地,把所學的技藝傳授給更多的群衆,大家共同受益,讓指尖技藝變為指尖經濟。

“現在我們公司,也慢慢的擴大了,訂單也越來越多了,我打算把跟宋老師學到的技藝,把我學會的技藝教給更多繡娘,經過他們的技藝,轉變為經濟,居家就業,在家也有錢賺,希望姐妹們一起發财緻富。”宋水仙徒弟潘正永說。

如今,越來越多的繡娘把指尖技藝轉變成了指尖經濟,從“錦繡計劃”巧手緻富到婦女發展産業助力鄉村振興,處處都展現着哪裡有婦女,哪裡就有婦女組織,黨組織建到哪裡,婦女組織就覆寫到哪裡,真正發揮婦聯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在未來,三都縣婦聯持續引領廣大婦女在鄉村振興中貢獻巾帼力量、展現巾帼風采。

END

【鄉村振興】宋水仙:做民族技藝的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