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乡村振兴】宋水仙:做民族技艺的传承人

【乡村振兴】宋水仙:做民族技艺的传承人

宋水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国家级传承人,40多年来,她不忘守护,传承马尾绣制作技艺的初心,不仅成为马尾绣现代化领路人,也成为了马尾绣技艺技能传帮带重要人,今天,我们来听一听宋水仙背后的故事。

【乡村振兴】宋水仙:做民族技艺的传承人

在三都马尾绣传承保护展示中心,宋水仙正在给徒弟潘正永指导马尾绣技能,作为传承人,她坚持探索、专研水族马尾绣技艺,立志一定将马尾绣好好传承与发扬。

“马尾绣是我们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一门特殊的刺绣技艺,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不能失传。”水族马尾绣国家级传承人宋水仙说。

一直以来,宋水仙注重的不仅仅是技艺技能的传授,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符合市场的需求,受到大家的青睐。

“因为马尾绣它是一种独特的刺绣技艺,那我们不管在创新的这方面,不管怎么做,那我们的马尾绣核心工艺,搓马尾这个环节和马尾原材料都是传统的。以前是做给自家用的,现在就是已经跟时代接轨了。”水族马尾绣国家级传承人宋水仙说。

所以说,宋水仙在技艺技能的传授上道路上,她专注传承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做自己的品牌,这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跟宋老师在一起学习,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她作为国家级传承人,在技艺这一块得到很大的提升,还有产品创新,产品创新这一块也有很大的进步。”宋水仙徒弟潘正永说。

【乡村振兴】宋水仙:做民族技艺的传承人

“人家的生活水平高了,人家买的东西,人家也要求高了,所以,就想到了一定要做个创新品牌,就是在体系方面规范一些。”水族马尾绣国家级传承人宋水仙说。

从自给自足,到推陈出新,最终把传统的手工艺品打造成为文创产品,甚至是艺术品,对于宋水仙而已,这一路走来可谓是经历了酸甜苦辣,但更多的是欣慰与自豪。

“在传承路上,就知道我们这个马尾绣是我们的宝贝,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一个瑰宝,一定要传承下去...有这个信念,但是不知道走这条路有这么曲折,现在终于走出来了,这感觉特别的开心。”水族马尾绣国家级传承人宋水仙说。

现如今,水族马尾绣被更多人熟知,越来越多的水族绣娘也在宋水仙的带领下,撑起致富的半边天,宋水仙用40年的青春年华兑现了承诺,做技艺的传帮带人。

“利用我们家门口的资源来增加我们的收入,不用出门,我们马尾绣的技艺能够增加收入。下一步我们会通过政府的这个平台去宣传,我们自己也要更加的努力,让马尾绣能够在走品牌的这条道路上,与时尚时代接轨,然后把我们的马尾绣这个品牌做好做大做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水族马尾绣国家级传承人宋水仙说。

【乡村振兴】宋水仙:做民族技艺的传承人

潘正永是宋水仙众多“学生”之一,经过跟随宋水仙学习,她认真学习马尾绣制作工艺技术,学习民族旅游商品市场营销等内容,通过学习与实践,自己也从学生变成了老师。

“潘正永脱颖而出了,现在做的很棒。”水族马尾绣国家级传承人宋水仙说。

如今,潘正永已经“出师”,自己创办了三都县嘉庆民族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吃水不忘挖井人”,企业发展起来后,潘正永致力于钻研技术,开拓市场,她整合当地剩余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群众,采取以订单式生产来带动群众就地就业,目前,带动就业1000多人。

“以公司为载体,就是让更多绣娘集中到这里来学习,也想让他们把他们指尖上的技艺转化为指尖上的经济。”宋水仙徒弟潘正永说。

【乡村振兴】宋水仙:做民族技艺的传承人

秉承师傅宋水仙的创新理念,潘正永可以说是手把手的教授群众技艺,目的就是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拓宽市场,实现居家就业,增加群众的收入。

“在自己家绣,他们颜色搭配,觉得都不太符合市场的需求,我们经过企业这边来培训,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然后通过我教他们要怎么做才达到客人的要求,符合市场的需求。”宋水仙徒弟潘正永说。

有了技艺,现在潘正永想做的是扩大规模,给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基地,把所学的技艺传授给更多的群众,大家共同受益,让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

“现在我们公司,也慢慢的扩大了,订单也越来越多了,我打算把跟宋老师学到的技艺,把我学会的技艺教给更多绣娘,经过他们的技艺,转变为经济,居家就业,在家也有钱赚,希望姐妹们一起发财致富。”宋水仙徒弟潘正永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绣娘把指尖技艺转变成了指尖经济,从“锦绣计划”巧手致富到妇女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处处都体现着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党组织建到哪里,妇女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真正发挥妇联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未来,三都县妇联持续引领广大妇女在乡村振兴中贡献巾帼力量、展现巾帼风采。

END

【乡村振兴】宋水仙:做民族技艺的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