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漫創作靈感有“庫”可尋 上海交大建中華文化内容IP資料庫

國漫創作靈感有“庫”可尋 上海交大建中華文化内容IP資料庫
國漫創作靈感有“庫”可尋 上海交大建中華文化内容IP資料庫

圖說:“當國寶遇見國漫” 公益活動 來源/采訪對象提供

為激活大陸優秀文化遺産内容價值,讓文物“活起來”,讓更多年輕人知曉與傳播國寶文物,上海交通大學文物數字傳播合作基地(福建)與國漫“福見中華”元宵福卡公益活動創作組聯合,讓國寶文物與國漫碰撞創意火花。

該活動從 “中華文化内容IP資料庫(福建)”中選取了四件“海絲文化”的代表性文物,與動漫中人物形象實作“精神理念”比對。今年元宵節“H5+動漫賀卡(電子賀卡)”公益活動主題為“絲路明月”,将陸上絲路起源及海上絲路起源結合,挑選特别的國寶進行聯合展示和祝福。上海交通大學文物數字傳播基地(福建)主任童清豔教授介紹,此次元宵節被選中的四件文物簡介除按文物年份、構造之外,突出介紹福建地方政治、經濟、藝術文化。比如青銅時代玉戈,是使用者權力與身份的象征物;鄭和銅鐘有“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銘文;唐波斯孔雀綠釉陶瓶反映了古代波斯與福州之間的貿易往來,是研究波斯古代文化和福州等地的海外交通、貿易等的物證;宋兔毫碗在黑色釉面上呈現豎向絲縷狀的自然紋理,細密如兔毛,是典型東方瓷壇藝術。

“當國寶遇見國漫” 公益活動迄今已連續舉辦三年,曾攜手陝西曆史博物館及上海博物館、浙江博物館、河北省博物院等多家博物館聯合舉辦,通過動漫人物“代言”對應氣質的國寶文物,同時送上與之比對的新春祝福語,讓年輕人在傳遞新春祝福的同時,傳播對文博的興趣和熱愛。

2019年起,上海交通大學文物資料庫與福建省文物局合作,在對國家文物類别梳理的基礎上,按福建地方文化特色為主題進行分類,以文物傳播價值為重要參考名額,如資料庫裡分類“海絲文化”“紅色文化”“船政文化”“壽山石文化”“建盞文化”等,打破國内文物數字傳播中單一圖檔、年代、材質的介紹,将文物蘊含“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政治哲理、商貿智慧以及審美藝術呈現。

文物資料庫緣起于童清豔主持的國家哲社重大項目“網絡與數字時代提升中華文化全球影響力途徑研究”,童清豔認為中華文物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存儲着中華文明與集體記憶,中華文物裡的曆史故事、審美藝術是提升中華文化全球影響力的要素,易建構在全球範圍裡的文化信任度,并得以有效傳播。讓文物中蘊含的文化提煉與傳播出去,就迫切需要建構中華文化“認同、分層與傳播”的文物文化内容遴選機制,需要研究文物的數字文化要素及其全球傳播體系。

目前,“中華文化IP資料庫系統”已經獲得國家版權局軟著登記(8039625),資料庫聚焦中華文物與流行文化、世界文化相融,可推動文物成為網絡小說、影視作品、動漫、網絡遊戲、直播等數字媒體中的元素,有效傳播文物所蘊含的政治哲理、商貿政策與藝術審美價值,增強中華文化全球影響力。

通訊員 高璐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