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7年,山東土豪斥巨資購買硯台遭人嘲笑,後經專家鑒定價值兩億

2007年,山東青島舉行了一次特殊的展覽會,會上隻呈列了一件展品,名叫“中華騰龍硯”。

展會結束後,這件展品經過國家權威機構以及有關專家的估算,市場價值高達兩個億!次年還被錄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單,同時還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紀錄之中!

那麼這個“中華騰龍硯”到底是怎樣的一件展覽品?它又是怎麼被制造出來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筆墨紙硯”自古以來就被中國人稱為“文房四寶”,其中的“硯”則有着“南端北易”這個說法。

端硯指的是端州(現廣東肇慶)所産出的石硯,以石質細膩,滋潤,制成的端硯發墨不損,冬天不結冰而著稱,是北宋時期皇室的貢硯。

2007年,山東土豪斥巨資購買硯台遭人嘲笑,後經專家鑒定價值兩億

而易硯,又稱易水硯被譽為“天下第一硯”,硯台質地優良,色嫩而純,澀中不滞筆,澀而易發墨,色彩尤為鮮豔,名列古代宮廷貢硯中的第一位。

1991年,在易縣一座荒山中,來此地砍柴的幾位鄉民,忽然間在不遠處發現了一塊巨石。

于是便有一名好奇的鄉民上前檢視,看看這塊巨石為什麼這麼大,而等到他在仔細勘察後發現,眼前的這塊巨石竟是一塊巨型紫翠石。

因為易縣自古就盛産硯台,是以對于制造硯台所用的石塊也多有耳聞,這幾名村民雖然不是專業的制硯師,但俗話說得好,“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

是以當即就有以為村民認出眼前這塊體型巨大的巨石,就是制造易硯所用得上好的材料——紫翠石。

看着這巨大無比的紫翠石,這幾位村民不敢耽擱,于是連忙跑下山去通知了當地政府,聲稱自己在山上發現了一塊巨大的紫翠石。

原本當地政府一開始還不相信,村民口中的巨石有多大,但是當政府的從業人員來到現場後,也被眼前的巨大所驚住了。

在海拔三百餘米的山坡上,這塊巨石光是裸露在外面的長度就有十多米,其餘部分全都被山體所隐埋。

2007年,山東土豪斥巨資購買硯台遭人嘲笑,後經專家鑒定價值兩億

在經過實地調查後,當地政府在協商後,專門召集了幾十名勞工,耗費一個多月的時間,才将這塊巨石從山體裡清理出來。

随後為了運送這塊巨石下山,當地政府又開辟了臨時的小道,專門用來運輸,前後又耗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把這塊石頭運下山。

最終根據測算,這塊巨石長度接近二十米,高度在四五米左右,寬度則不等,最寬處也在一兩米的樣子,整體重量約180噸。

在發現了這塊巨石後,當地政府便想着,能不能将其制成具有代表性的工藝品,以此來展示易縣悠久的傳統曆史。

又經過一番商議後,最終當地政府決定,由當地著名的制硯大師鄒洪利帶領另外三十二制硯師一同雕刻這塊紫翠石。

鄒洪利出生在易水河畔,從小就深受父親的影響,對于易縣傳統的制硯文化十分向往,等到大學畢業後,鄒洪利便回到家鄉,投身于傳播弘揚制硯文化的事業之中。

2007年,山東土豪斥巨資購買硯台遭人嘲笑,後經專家鑒定價值兩億

當政府從業人員向鄒洪利表明來意後,鄒洪利當即就答應了,随後便收拾好行囊跟随從業人員來到了雕刻作坊,在這裡他見到了另外三十二名雕刻師。

為了展示易縣獨特的制硯文化,鄒洪利和三十二名雕刻師,耗費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最終确定雕刻形象。

硯體為五十六條騰飛的巨龍,中間則是“日月山河”“中國版圖”以及九隻神龜遍布四周,最外圍則是“萬裡長城”。

制成後的整體效果十分震撼,尤其是當從空中俯視的時候,那種撲面而來的立體感,會給予最強烈的視覺體驗。

鄒洪利等人在确定好圖案後便立刻開始工作,可是當他們投入到實地工作時才發現,困難遠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多。

最直接的一點就是,這塊巨石重達180噸,即便是分工合作,每個人所負責部分的工程量,依舊十分巨大。

但鄒洪利等人并沒有因為困難而放棄,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雕刻,每個人都使盡了渾身解數,各種獨辟蹊徑的創作雕刻技術,全都被一一運用。

在随後的六年雕刻時光中,鄒洪利等人一共使用各種刻刀一萬餘把,電動機械工具一百多台,另外還有各種硯雕配件一萬餘件,投入的資金數目更是巨大。

2007年,山東土豪斥巨資購買硯台遭人嘲笑,後經專家鑒定價值兩億

1998年,這塊經過鄒洪利等三十三位制硯師聯手,前後耗時六年有餘的,後被譽為“中華騰龍硯”的硯台被成功制成。

完成後的“中華騰龍硯”全身長12米,寬度為3.12米,高度為1.5米,總重量約為58噸。

硯體内盤踞着形态各異的五十六條騰飛巨龍,象征着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和睦相處,而“騰飛狀”則寓意國家民族發展欣欣向榮。

在巨龍的外圍則是“萬裡長城”,這一中華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象,同時在内部還雕刻着“日月山河”,表示中華文化能與日月争輝。

而在硯池部分,則雕刻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以及九隻神龜,黃河,長江兩條大河形象也躍然而上。

九隻神龜則代表着九州大地,中國自古以來就在九州大地上繁衍栖息,黃河,長江則孕育了多彩的中華文化。

中華騰龍硯自從制成之後,當地政府便邀請了許多制硯專家前來觀摩,來到現場觀摩的各個專家,在看過中華騰龍硯之後,無不驚歎。

他們聲稱,在體量如此巨大的硯體上,還能進行這樣精細的雕刻,展現出來的效果也是如此的震撼人心,這在制硯雕刻領域内絕對是僅有的第一回。

可以說,這座硯台得到了與會專家一緻的高度評價,這也讓鄒洪利等雕刻師倍感自豪,覺得自己這幾年來的辛苦沒有白費。

2007年,山東土豪斥巨資購買硯台遭人嘲笑,後經專家鑒定價值兩億

随後這塊巨硯就被當地政府所收藏,一直到2007年,吉尼斯世界紀錄中國官方,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進階認證官受邀來到易縣。

在經過實地的測量之後,易縣這尊“中華騰龍硯”得到了認證,被授予“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與此同時,中華騰龍硯的名聲也随着這次認證,傳播得更加廣泛了,不斷有人慕名而來,就為了能夠見一見這尊硯台。

當現場參觀的人發現,騰龍硯中最大的一根“龍須”就有一個成年人手臂粗細的時候,接連不斷的驚歎聲便傳了出來。

而在衆多圍觀的人群中,有那麼一個人,雖然面部表情依舊十分鎮靜,可是他的眼神卻從沒有從這尊硯台上移開。

他姓戚,全名戚蘊發,來自于山東青島,是一位企業家,身家頗為豐厚,而此時的這位戚老闆眼睛正死死地盯着面前這尊騰龍硯。

在駐足觀看良久後,戚老闆心裡做出了一個絲毫沒有讓人感到意外的決定,他想要把這座硯台給買下來。

于是他便通過各種方式試圖與當地政府取得聯系,随後他便表明了自己的來意,那就是想要購買這座騰龍硯,無論花多少錢都行。

2007年,山東土豪斥巨資購買硯台遭人嘲笑,後經專家鑒定價值兩億

具體的交涉過程并沒有什麼資料流傳出來,而且最終的成交價,無論政府還是戚老闆都沒有對外公布。

不過我們可以确定的一件事就是,戚老闆成功買下了這塊騰龍硯,這也讓戚老闆的名氣随之暴漲。

在與政府簽訂好相關協定後,戚老闆便如願以償地獲得了這塊巨硯,随後戚老闆便準備将其運回青島。

可是這塊硯台,實在是太重了,而且體型也比較龐大,對于運輸能力的要求十分苛刻。

為了能夠盡快運回這塊硯台,同時也為了避免在運輸過程中出現磨損,戚老闆為此也付出了高昂的運費。

在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艱難跋涉後,這塊硯台終于被運送到青島,随後便被存放在一個露天停放場中。

之是以會露天停放,主要還是因為硯台的體型過于巨大,戚老闆一時間還沒有找到一個可以存放的室内環境。

在左思右想之後,戚老闆決定先将自己一部分的廠房給搬空,之後重修裝修,将廠房給打通加高。

2007年,山東土豪斥巨資購買硯台遭人嘲笑,後經專家鑒定價值兩億

在忙活了好一陣時間後,戚老闆終于給這塊巨型硯台找到了一個遮風避雨的場所,看着眼前的硯台,戚老闆的心裡高興極了。

不過讓戚老闆沒想到的是,最大的麻煩并不是給巨硯找一個遮蔽風雨的場所,而是面對網絡上的流言蜚語。

自從網絡上傳言山東富商斥巨資購買中華騰龍硯後,就一直有人在議論此事,但是其中的負面評價遠遠多于正面評價。

有人提出,硯台本來是文人書法繪畫時所用的物品,這座硯台體型實在是太過龐大,完全不能放在桌子上,毫無實用價值。

也有人說道,這哪裡是一個硯台,簡直就是一艘“船”嗎。甚至還有人議論道,“中看不中用,純屬是瞎胡鬧,還不如雕刻成一個洗澡盆。”

如此衆多的流言蜚語以及惡意評論,讓戚蘊發心中十分惱火,他認為網上的這些人,根本就不懂得什麼叫做藝術,更不了解硯台的曆史文化。

在感到異常惱火後,戚蘊發決定,自己要舉辦一次展覽會,專門向大衆介紹這塊中華騰龍硯,同時也是為了宣傳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制硯文化。

2007年,山東土豪斥巨資購買硯台遭人嘲笑,後經專家鑒定價值兩億

于是在戚蘊發的精心準備下,預定的展覽會如期舉行,而聽到中華騰龍硯将會再次展覽的消息後,當即就吸引了大量人群前來參觀。

于是在2007年的某天,來自國内外的諸多遊客蜂擁來到展覽會上,參觀中華騰龍硯。

而在另一邊,戚蘊發為了更好地介紹中華騰龍硯以及它所代表的曆史文化,還專門聘請組建了三支宣傳團隊,輪番交替不停歇的向到場觀衆,介紹這塊硯台。

在一天的展會結束後,這塊巨硯再次被送了回去,同時展會也在網絡上引發了更多的議論,同時還有許多人,将現場拍攝的照片給傳來了上去。

随後關于這塊巨硯的評論也漸漸扭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這一次的展覽,了解了硯台的曆史文化,也明白了騰龍硯所蘊含的曆史韻味。

展覽的成功也讓更多人願意去了解,這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再後來中華騰龍硯也被國家有關部門得知。

2007年,山東土豪斥巨資購買硯台遭人嘲笑,後經專家鑒定價值兩億

随後在經過國家權威機關以及行業内的專家共同評測,認為“中華騰龍硯”的市場價值高達兩億!

這對于絕大多數的普通人而言,無疑是一個天價,但是戚蘊發卻對此表現得極為淡定,因為他所愛的并不是硯台的價格,而是硯台所蘊含的文化藝術。

2008年6月7号,“中華騰龍硯”硯台制作技藝,得到了國務院的審批,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中。

同時這塊硯台還将在,第二屆文博會大芬油畫村的開幕式上再次亮相,目的就是為了讓國外友人目睹中華第一硯的風采。

同樣的,這塊巨硯還将于2009年6月9号,入駐鄭州世紀歡樂園,讓河南人民親身體驗硯台的魅力。

為了能夠順利進駐園區,相關的從業人員早在年初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設計模拟硯台進園的路線了。

而為了保證硯台最終能夠完好地進入園區,從業人員還專門為此耗費了兩三天的時間,開辟了一條特别通道。

2007年,山東土豪斥巨資購買硯台遭人嘲笑,後經專家鑒定價值兩億

最終在2009年6月9号這天,“中華騰龍硯”按照預定日期,成功入駐鄭州世紀歡樂園,以供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參觀留影。

戚蘊發聲稱,“這一次除了讓河南人民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中華騰龍硯’,還有一層目的就是通過這次活動‘以硯會友’。

希望彙聚更多熱愛藝術的收藏家與傳藝作授的制硯師們一起切磋交流,為弘揚傳播傳統文房知識之發展添磚加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