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物道君語:

元宵,願新一年,燈明月明,燈月長明,心中長明。

//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次月圓的日子,也是一年中最美的夜晚。星月相輝,燈火點點,夜色薄寒霧濃裡,燈與火在天地之間浪漫閃爍。

它閃爍在情人心中,這一天被稱為情人節;它閃爍在婦女老少心中,這一天可以“走百病”,驅厄消災;它閃爍在平凡人間的夜晚,帶去了一場溫暖光明。

元宵,最可貴的便是閃爍。

它既代表着燈光明亮,也展現了蔥茏活力,讓人心中微微發熱,走向明天。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元宵詩中最喜這首:“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是說等月亮爬上梢頭,城裡燈火如晝,他們便穿越萬千人海,赴一個月出相會的約,聊點兒女情長的話。

這是情人之間的浪漫相會,但在更早之前,這其實是人與明月的約定。

古時,夜色降臨,沒有華燈初上,唯有明月在夜晚帶去點點光明。元宵,是一年中第一次滿月,比平時更圓、更透、更亮,灑在地上,照得房屋、街巷、樹木發出清輝。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中華文化通志》記載,此夜人們将火把舉過頭頂,跑到山上去追月亮。多麼宅家的人,也會滿懷歡喜跑到院子,爬上屋頂,小孩也爬上大人的肩膀,然後一起擡頭望月。

這一風俗,稱“迎月”。這是中國人面對元宵最初的浪漫:月亮出來,我們就見面。

更為本質的原因是,他們笃定、相信,站得越高,離月越近,就會擁有與月亮一樣的美好。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像月一樣,無論陰晴,都會圓滿;像月一樣,即使在黑暗裡,力量微弱,也要發出自己的光;最主要的是,元宵圓月是第一個良辰美景,預兆美好也将萌芽發生,迎月,即迎接好運。

元宵,天心月圓,是世間一次盛大的光臨。

中國人對月的感情總是尤勝于太陽,盡管它沒有太陽耀眼、熾熱、普照,但人們似乎也無意于此,反而覺得比起追求火熱的人生,簡單、溫暖、光明的日子更為實際與重要。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正月半,龍燈看。”元宵節,亦是人間燈節。

《東京夢華錄》記載,初七後,京城裡就開始搭燈山,用缤紛的彩緞紮成,還用神仙畫,或反映市井生活的畫裝飾其中。街道上的香鋪、茶坊、酒肆,也都置備有自己的燈火。

大相國寺有“詩牌燈”。木質的牌子,上面镂空刻詩,有“天碧銀河欲下來,月華如水照樓台,有“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之句。然後再罩上一層輕紗,燭火放置在牌内,風雅至極。

然後一到元宵,處處燈山、鋪鋪燈火、盞盞花燈,開始上彩、點燈,五顔六色交相輝映,能把大街小巷的馬路都照得透透亮亮。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很快,遊人聞訊而來,人頭攢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元宵節是一年中燈火最旺的節。

即使是沒有臨街的店鋪,或者小戶人家沒有條件做華麗的花燈,也會用竹篾之類的編織兔兒燈,或挂上一個普通的紙燈籠,再紮上彩絲帶。

所有人都參與到狂歡裡來,滿面春風,飲酒作樂,興緻盎然。“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滿街笑臉,是元宵節最動人之處。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不過在我們這個時代,或者說疫情之下,想到曾經能擁有狂歡與快樂,如今不再容易得到,總讓人有一種心酸的心情。

此夜燈火,人生幾何,遺憾是世界上最常有的事。

唐寅說:“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無論此刻你在賞燈、在玩耍、在他鄉工作、在勤奮刻苦,隻要你綻放笑顔,那一刻你也擁有了今日良宵。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在元宵,有“走百病”的習俗,也叫“散百病”“溜百病”。

《帝京歲時紀勝》記載:“元夕婦女群遊,祈免災咎。前一人持香避人,曰走百病。”這一夜吃過晚宴,賞過花燈,家家戶戶的人們就會穿上盛裝,攜手遊玩到街市上。

其中有一人持香先行,遇橋争先搶過,稱“渡百厄”;遇冰要大步跨過,謂“走百病”;蘇州枕水人家,橋多走橋,謂“走三橋”......

一直走到夜半始歸,不懼煩累。健步行走,擺脫疾病,人們相信新的一年将健健康康。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在宋朝,借元宵舒展身體的活動還有“探春”“踏青”。《武林舊事》記載:“都城自過收燈,貴遊巨室,皆争先出郊,謂之‘探春’。”

常去的有都城附近的園圃,養種園、藥梁園、庶人園,也有鐵佛寺、鴻福寺、倉王廟、十八壽聖尼寺......且“百裡之内,并無阒(qù)地”,周邊百裡之内,人聲鼎沸,并無什麼寂靜無聲之地。

雖說元宵以“行走”的方式消除百病,是過去人們對疾病的認知有限,而希望寄托于外物,許下心願,占取福氣。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方法并不科學,其中是否真的消災轉運成功,也并不可知。但那種隐秘的力量是,如果每年走過、做過、許願過,我們心中都會覺得自己有好運加持,做事更心安,生活充滿希望。

詩人說:“崔家姊妹雙燕子,踏青小靴紅鶴嘴。”你看那些探春踏青的姑娘們,沒有一點柔弱之勢,她們體态矯健,歡喜如燕。

元宵,元消。消除對未來的頹廢之感,重拾對未來的期待,充滿活力的奔赴,才是元宵的意義。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現代過元宵與古時,大不一樣了。在汪曾祺的年代,雖然就已不大熱鬧,但燈節還是要過幾天的,“十三上燈,十七落燈”,這樣年,才算真正過去。

也就是說無論如何,看過了團團如滿月,經曆了明明晃晃的燈節,新一年的慶祝才算圓滿。

周必大在他的詩裡《元宵煮浮圓子》中說得更直接:“星燦烏雲裡,珠浮濁水中。”浮圓子,也叫湯圓、元宵。是說它圓圓滿滿如珠子,盛在碗裡,就像浮在烏黑雲中的一個明星。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那時的人們過元宵,祈求的正是新年光明。

這圓圓滿滿的珠子,裝在星空,何嘗不是月亮;裝在人心中,何嘗不是明燈。

新的一年會怎麼樣呢?是一如舊年,有汗水、壓力、不圓滿,還是開始蛻變,更上一層樓;是前途光明,還是迷茫不已;是一帆風順,還是偶有挫折......

這一切都得留到未來去解說經曆,此時此刻,元宵佳節,星月明明,祝親愛的你,總有一場悠久的光明,為你而來。

祝親愛的你,歲歲年年,心中長明。

今日元宵:燈明月明,燈月長明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