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時濟南的元宵節,芙蓉街上最熱鬧!

據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

之三:元宵佳節,昔日芙蓉街上最火爆

如果要問:昔日濟南的元宵節,哪個去處最熱鬧?回答是:在清代,在相當長的一個曆史時期之内,這最為熱火的地兒非芙蓉街莫屬。

攝影:邵凱

其一:芙蓉街上燈千碗

清代雍正初年,濟南人有一個集中看燈的好去處;你道是哪裡,是大名鼎鼎的濟南金街芙蓉街。

據文獻記載,昔日的芙蓉街是一條充滿文化氣息的街道,數百年裡,它都是濟南的“花燈一條街”。

在芙蓉街成街不久的清雍正初年,時任山東青州府同知的蕭山詩人張文瑞寫下兩首芙蓉街詩。

這是我們迄今見到的芙蓉街成街之後最早的文獻。

由這兩首詩可以清晰地看到:早在三百年前,芙蓉街已是箫鼓盈街,燈彩輝耀,成為了遊女、士子的遊覽場所,進而繁華、熱鬧得非同一般,用當今的流行語來說,成為了濟南的“花燈一條街”。

這兩首詩,出自張文瑞的詩文集中。

張文瑞(1685——?)字雲表,号六湖,浙江蕭山人。早籍太學有聲,屢試不舉。後随例谒選,授山東青州府同知。他在位上修炮台,興水利,除盜安民,頗有治績。

張文瑞工詩,在其所著《六湖先生遺集》中,有兩首寫芙蓉街的詩歌。

一是《濟南元夕》:

流覽齊州九點煙,品題七十二名泉。

芙蓉街上燈千碗,水面亭西笛一椽。

節序每從忙裡過,月華偏向恨人圓。

靴邊踏破緣何事,不負詩逋負酒錢。

還有一首《元夕後踏芙蓉街口占》:

撲燈天氣頗宜人,遊女闌珊路不塵。

三五月圓二八缺,老夫來踏七橋春。

三百年前,濟南人元宵到哪裡賞燈,芙蓉街——“芙蓉街上燈千碗”;而且,這芙蓉街觀燈是和在濟南最拿魂的旅遊項目——遊千佛山(“流覽齊州九點煙”)、觀七十二泉(“品題七十二名泉”)相提并論的。

還有,芙蓉街不惟是元宵賞燈好去處,平時還是濟南元夕期間踏街遊樂最佳場所,也是去大明湖、水面亭踏春遊覽之通道(“老夫來踏七橋春”)。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寫到元夕之後,這條街上變得“遊女闌珊路不塵”,這句詩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明顯的:它是就元夕之時,芙蓉街必然是遊女如雲,摩肩擦踵的盛況而言的。

張文瑞曾寓居百花洲上,酷愛濟南山水,另有《曆下偶題》亦頗有情緻:

輕鞭款段繞明湖,六月熏風養綠蒲。

愛煞濟南詩景緻,山如花蕊水如珠。

張文瑞的這兩首芙蓉街古詩彌足珍貴,因為這是我們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關于芙蓉街成街之後的文字記錄。

“燈千碗”,這是一個十分宏大的數字,雖然這是作詩,我們不能以此數字為準,但說明芙蓉街當時燈彩之繁多、觀燈場面之熱烈,作為濟南觀燈勝處的事實,卻是毫無疑問的。

這樣的歲月、這樣的場面延續了很久很久。

鄭鴻(1830——?)字伯臣。山東曲阜人。諸生。自幼聰敏,好為詩古文辭。屢試不中。著有《懷雅堂詩存》。

鄭鴻生活的年代,已經比上面的張文瑞晚了将近二百年之久,他卻依然看到了芙蓉街觀看花燈的盛況,而且,比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

下面是鄭鴻詩作《曆下竹枝·芙蓉街》:

紅粉青娥結隊來,看燈人坐兩邊排。

芙蓉街接芙蓉巷,人面芙蓉萬朵開。

清光緒刻本《懷雅堂詩存》

此詩對于芙蓉街觀燈寫得相當詳細。從觀燈的人群、觀燈的秩序、地點與方位,以及觀燈的情緒,都有生動描繪。

“紅粉青娥”,顯然賞燈以女性為多,這與清初唐夢赉《濟南上元竹枝詞》所寫“風俗香閨不出門”,顯然有了巨大變化。

“看燈人坐兩邊排”,足以見出觀燈之盛況,一是芙蓉街的兩邊全是人群,二是“坐”看,說明觀看時間會很長,且晚了就沒有坐的地了。(注:何以如此,看看後面你就明白了,原來不僅是看燈,其後還有民俗表演、遊戲伴玩呢!)

第三句“芙蓉街接芙蓉巷”,更不得了,一條街不夠,顯然是擠滿了觀衆,隻好又轉移到毗鄰的另一條街——芙蓉巷裡去了。

第四句“人面芙蓉萬朵開”,寫人們觀燈的熱烈情緒。人人笑逐顔開,昂奮無比,臉上好像鮮豔盛開的芙蓉花。這“人面芙蓉”卻又緊扣着“芙蓉”的街名,真的是奇思妙想。

火爆熱鬧,而又秩序井然,文雅有緻,這便是昔日芙蓉街的節日風采。

攝影:魏華

其二:芙蓉街上的遊戲伴玩

芙蓉街作為濟南“金街”的曆史地位,你不承認不行。前面談到,芙蓉街自誕生起,便是濟南的“花燈一條街”,後來,它又成為了濟南的“遊戲伴玩一條街”。這有嘉慶年間山東按察使王汝璧的詩可以為證。

王汝璧(1746——1806)字鎮之。四川銅梁人。清乾隆三十一年進士。嘉慶四年擢山東按察使。五年,遷江蘇布政使,官至安徽巡撫、刑部侍郎。著有《銅梁山人詩集》二十五卷。

在其《銅梁山人詩集》中,有《芙蓉街踏雪分韻得“踏”字》一詩:

裂竹砰訇風臘飒,太平鼓打聲鐺 。

雪泥一尺深複深,蠟屐紅裙相 遝。

六街風色何蕭森,滿地冰棱似渠荅。

閉門箫管寒淩兢,凍合夫容水硠磕。

頗聞花市唐花開,鼠姑婀娜夭桃 。

清揚窈窕薰蘭芳,蔓草覭髳藏艾納。

褰裳結腳來訪之,三百青錢問不答。

天花彌迳堆瓊瑤,子所居奇笑應嗒。

化工無心德泰大,取之不盡随撷趿。

夜寒燈火鬧分朋,何人連臂歌且踏。

土牛彳亍來何遲,一片春聲動闾阖。

王汝璧于嘉慶四年三月擢山東布政使,一年後離任。此詩當寫于嘉慶五年(1800)正月十五前夕。

首句“裂竹砰訇風臘飒,太平鼓打聲鐺 ”,太平鼓,也稱臘鼓。羊皮鼓。中國北方民間娛樂習俗。舊曆臘月用于祈福、祈太平的歌舞表演。全句說,爆竹轟響,鑼鼓铿锵,雖則是嚴冬朔風淩厲,但歡快熱烈的太平鼓表演卻在芙蓉街隆重登場了。

接下來則是觀衆的情況:“雪泥一尺深複深,蠟屐紅裙相 遝”,在深深的積雪中,數不盡的士子遊女踏雪而來,摩肩擦踵,興緻勃勃,各種聲響交織一起,場面宏大壯觀,好一個人氣爆棚的花花世界啊!

護城河 | 攝影:邵凱

下面,詩人宕開一筆,從天寒講到濟南花市的唐花(即堂花。北方天寒,臘月所賣鮮花供新年所用者,出于暖室,稱為唐花)正開,雖婀娜窈窕但價格昂貴,斷不如這猶如“天花”的大雪,在普天之下所堆就的“瓊瑤”世界美麗呀!

然後詩人的叙述又回到芙蓉街上:“夜寒燈火鬧分朋,何人連臂歌且踏”,“分朋”,分組;分組遊戲,顯然遊戲之興緻到了極緻之境,這時,就連詩人也忍不住和友人們手挽着手,且歌且舞起來。

最後,一場大戲的華彩段落終于出場了,“土牛彳亍來何遲,一片春聲動闾阖”,土牛,用泥土制的牛;古人在農曆十二月出土牛以除陰氣。後來,立春時造土牛以勸農耕,象征春耕開始。

“彳亍”二字,巧妙地把土牛搖搖擺擺的笨拙可愛姿态刻畫出來,充滿着诙諧意味,土牛登場,使得芙蓉街的火爆達于極點。雖則時在寒冬臘月,但是,春天的氣息,春天的聲響,已經彌漫在濟南的千家萬戶之中。

太平鼓、觀衆分組踏歌之舞、土牛表演……芙蓉街成了遊戲伴玩、民俗表演等各類文化和節慶活動的舉辦場地。

(全文完)

作者:侯林 侯環

來源:風香曆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