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度征文|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

編注:

本文是少數派2021 年度征文活動 标簽下的入圍文章。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少數派對标題和排版略作調整。

和往年不同,今年文章的資料表現将很大程度上決定征文活動的最終走向,包括「雙倍稿酬(由飛書贊助)」活動獎勵、最終票選名單以及征文獎品類型。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不妨通過充電或評論的方式支援作者。

好像,「XX 是一種生活方式」這樣的句型要被用爛了。但是我實在想不到一個更好的方法去總結我接下來要寫出來的這篇文章。畢竟,在少數派的寫作本身,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而我的生活方式中的确有不少成分是圍繞寫作這個目的去展開的。盡管我不是職業作家(天哪,我覺得如果我有那個自律的能力的話,我很想成為一名自由撰稿人),但是寫作已經超越了愛好的範疇 —— 是以我隻好把它定義為生活方式。

去年年底,我恰好迷上了美劇《Sex and the City》。這部美劇以 Carrie Bradshaw,紐約一家報紙的專欄作家,書寫她自己和朋友們的羅曼史,作為展開的方式。當然了,這部美劇以其開放大膽的鏡頭著稱,但是我卻總是為主角 Carrie 寫作的方式(時間、地點)而着迷:有的時候她是在窗邊,看着對面的一對情侶做着不可描述的事情;有的時候是坐在床上,點着一根煙,開始冥想;有的時候是因為受不了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擁擠不堪,出門去咖啡館看着來來往往的人群 —— 或許正是這份寫作時無拘無束的自由,讓我最為渴望吧。

年度征文|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

Carrie 和她的 PowerBook G3閱讀是寫作的開始

擷取資訊可能是輸出資訊的第一步 —— 我反正是這麼覺得。自由的寫作本身就來自大量的泛讀,怪不得人們常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套路都擺在那裡,寫作的時候留心借鑒,的确是事半功倍的。

我的閱讀來源其實還算不上太「廣泛」,隻有一些會經常關注的媒體 / up / YouTuber,作為資訊來源我個人認為已經足夠,同時也不會每天感到資訊過載。由于個人感興趣的點主要集中在科技 / 數位方面,關注的媒體網站也大多數在此列。

不過,在列舉之前,我要先免責聲明一下:

以下列舉的 YouTuber / UP 主 / 網站 / 媒體,除了少數派之外,與我本人沒有任何利益往來。與少數派的利益往來,僅限于我作為少數派作者的稿酬,不構成任何商業意義上的廣告。

以下列舉的 YouTuber / UP 主 / 網站 / 媒體,盡管是我的資訊源,但這不表明我認同這些 YouTuber / UP 主 / 網站 / 媒體上曾經釋出的、正在釋出的,或者是将來要釋出的所有觀點。

以下列舉的 YouTuber / UP 主 / 網站 / 媒體并非我資訊來源的全部。

YouTuber / B 站 up

現在是一個視訊的時代,對吧?是以免不了的,我也關注了一些 YouTuber 和 B 站 up,主要也是有關科技的。關注視訊類的賬号,其實主要是因為有些時候看文字測評很容易睡着,視訊其實從形式上有趣、直接得多,同時獲得的資訊量并不算少。每次 Apple 産品的測評解禁,我總是蹲守幾家媒體第一時間的上手評測。

但同時,視訊能給到的資訊終歸有限 —— 無論是時長,還是視訊本身具有的更強的直覺性,都是它提供更多資訊的阻礙。是以,我也會在視訊後參考媒體報道,去關注一些很多視訊評測尚未提到的細節。

極客灣

年度征文|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

極客灣對于 M1 的解析

看極客灣的視訊,其實是從 iPhone 12 開始的。他們做的 A14 分析視訊,确實讓我見識到了「極客」二字不是說說而已。硬核的硬體解說視訊一直是極客灣的主打,無論是高通骁龍、麒麟還是天玑系列,極客灣一直使用專業而且易懂的方式講解不同移動 CPU 之間的比較與代際關系(要是沒記錯的話,把原神作為 benchmark 也是從他們這裡卷起來的一陣風吧?)

LinusTechTips

年度征文|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

Linus Tech Tips 的傳統藝能 —— 光速吟唱

老萊「知名果黑」的名聲坐實之後,我就開始關注這家視訊了。現在,LinusTechTips 旗下在 YouTube 早已不止一個号,可以說是已經演變成為科技評測界的「巨頭」之一了。LinusTechTips 的更新頻率無疑是我關注的科技類 up 主 / YouTuber 中最為頻繁的(幾近日更),同時内容也是最為豐富的 —— 從裝機到最新的硬體評測再到科技生活中常見的小問題,LinusTechTips 都有涉及,風格也是風趣幽默,并非科技測評類賬号常見的嚴肅中立風格。并且,其中并不乏一些十分硬核的分析(例如針對電腦關機相關問題的troubleshooting)。 最後,LinusTechTips 也在 B 站開設了官方賬号,并且聘請國内字幕組進行雙語字幕翻譯,可以說是十分良心了。

先看評測

年度征文|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

先看評測的顯示器橫屏與購買建議

先看評測的一系列橫評比較類視訊是給我留下最為深刻的印象的:從真無線耳機到顯示器再到吸塵器、洗衣機,先看評測并非專注于 3C 數位,而是将生活電器也納入了評測對比的行列,可以說是更加貼近生活的,但同時在專業性上不打折扣。《55 寸 4K 電視隻要 1200,拼多多爆款電視能買嗎?》是我認為他們目前做得最好的一條 —— 它不僅從産品參數以及實測性能的角度告訴我們如何進行選擇,更是幫我們(消費者)做了 out-of-the-box thinking:廠商為了減少成本,到底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各類科技媒體

既然「偷師」,那麼自家人的網站怎麼能少!少數派上的文章盡管我并不是每篇都很感興趣,我也沒有充值會員,但是僅僅是首頁的内容,其實就足夠我在寫作時參考和學習。

有些相關主題的寫作,我可能會去少數派翻一翻前人的作品,從中汲取一些靈感。比如今年寫《2021 年最适合你的翻譯 App 是什麼?你可能需要這份指南》的時候,我就無情參考了 Harvey 在 2020 年寫的相關對比,從這篇文章中學習了翻譯工具比較的架構,最終在自己的文章中加入了個人更加關注的特性點。

此外,寫《城市漫遊指南 | 魂斷莫斯科》時,我也參考了此前少數派其他《城市漫遊指南》系列的文章,看看大家對于一個陌生的城市,最為關注的是哪些要點 —— 再結合自己對于莫斯科的情感和體驗,去描摹個人在莫斯科的生活。

也正因為如此,我真的非常感謝少數派這個平台,可以參考的資源那麼多的同時,也保證了内容的品質和更新的頻率。

年度征文|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

《WIRED 連線》是一大學技數字生活類的國際雜志。這本雜志本身能夠提供的資訊倒不算特别多,但是每次它的主題文章都能夠有那麼一兩篇特别吸引我的眼球。比如我這兩天看到的有關俄羅斯勒索軟體團隊的文章,了解了不少 2020 年以來勒索軟體的發展曆程,以及這些團隊中的風雲變幻。

此外,WIRED 也有不少生活類内容值得關注。我從這裡每周收取的 newsletter 分為正刊系列和 Gadget Lab 系列,後者就主要介紹了一些數字生活中可能需要的許多東西。比如最近的一期就是有關如何自助維修 iPhone 的系列文章,包括可能需要的準備、工具,以及一旦翻車如何自救的 tips,十分受用。

此外,WIRED 由于是傳統紙媒,是以它的遣詞造句以及行文結構通常十分專業。在幾乎每一篇故事性的新聞報道中,我們都既可以看到事件清晰的來龍去脈,也不會覺得過于無聊。相比接下來介紹的其他更為「硬核」的電子消費科技媒體,WIRED 探讨的更多是科技與人類社會生活之間的互動。

年度征文|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

每年 Apple 新品釋出,我都會特别注意 The Verge 第一時間的上手評測。我還記得去年 Apple 新品釋出季的時候,The Verge 的從業人員仿佛沒有睡覺一般,不停地在 YouTube 上發視訊、在網站上發文。The Verge 這些測評給人的感覺,就是單刀直入、不加掩飾。每一篇評測,它都能抓住我最想了解的點去深挖。

比如,最近的評測是講 Intel 12 代 CPU 的。相比其他媒體對于它性能改進的「大加贊賞」,以及對其相比 11 代 Intel 處理器的改進,The Verge 另辟蹊徑,犀利地指出了 form factor 這一重要因素。目前送測媒體的 12 代 CPU 是封裝在 MSI GE76 Raider 17 英寸遊戲本中。先不提這 3999 美元的價格,隻是這個大小、重量和續航,就已經讓它幾乎配不上「laptop」這個定位了(The Verge 原話是:這是最接近桌面計算裝置的筆記本了)。盡管 Core i9 12900HK 能夠在許多方面戰勝 M1 Max,但是目前來看,我們還不知道新一代架構在輕薄本 —— 也就是大衆最能夠體驗到的筆記本産品 —— 中的具體表現。

此外,The Verge 的文字評測也值得一讀,可以學到不少有關評測結構的知識。一篇硬體評測的基本方面、如何排序、如何組織語言,都可以從中略知一二。The Verge 還會在評測中給出評分和最終的結論,友善購買選擇時參考的同時,也為我寫文章提供了一些新的想法和角度。例如,我在寫 Surface Laptop Go 的測評時,就參考了 The Verge 的這篇測評,這也讓我對自己手裡這台筆記本有了更多的了解。

年度征文|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

如果說 WIRED 和 The Verge 還都比較偏數字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說,更「少數派」),那麼 Notebook Check 則是實打實的「用資料說話」。一般來說,如果我在寫作的過程中需要了解一款産品(尤其是筆記本)内部使用的是哪些型号的零部件,以及它們的具體性能,甚至它們在同類硬體中的相對位置,那麼 Notebook Check 是我最信賴的消息來源。這家網站不僅僅有針對整台筆記本、電腦或者平闆的精細評測,也可以從具體的 CPU 和 GPU 型号來對不同廠家的電腦硬體進行比較。如果是對數字比較敏感,或者是感覺「沒看到具體數字就不夠客觀」,這家網站的确能夠提供十分全面精準的硬體性能資訊,并且通過大量對比的方式呈現資料(比如 CPU 和 GPU 的天梯圖),可以說是「資料黨」的福音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