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宵薦讀|古典名著中的元宵節

元宵薦讀

古典名著中的元宵節

元宵薦讀|古典名著中的元宵節

正唱《西樓·樓會》這出将終,于叔夜因賭氣去了,那文豹便發科诨道:“你賭氣去了,恰好今日正月十五,榮國府中老祖宗家宴,待我騎了這馬,趕進去讨些果子吃是要緊的。”說畢,引的賈母等都笑了。薛姨媽等都說:“好個鬼頭孩子,可憐見的。”鳳姐便說:“這孩子才九歲了。”賈母笑說:“難為他說的巧。”便說了一個“賞”字。早有三個媳婦已經手下預備下簸籮,聽見一個“賞”字,走上去向桌上的散錢堆内,每人便撮了一簸籮,走出來向戲台說:“老祖宗、姨太太、親家太太賞文豹買果子吃的!”說着,向台上便一撒,隻聽豁啷啷滿台的錢響。賈珍賈琏已命小厮們擡了大簸籮的錢來,暗暗的預備在那裡。

——《紅樓夢》

當晚,宋江和花榮家親随梯己人兩三個,跟随着宋江緩步徐行。到這清風鎮上看燈時,隻見家家門前搭起燈棚,懸挂花燈,不計其數。燈上畫着許多故事,也有剪采飛白牧丹花燈,并荷花芙蓉異樣燈火。四五個人手厮挽着,來到土地大王廟前,在鳌山前看了一回,迤逦投南看燈。走不過五七百步,隻見前面燈燭熒煌,一夥人圍住在一個大牆院門首熱鬧,鑼聲響處,衆人喝采。宋江看時,卻是一夥舞鮑老的。宋江矮矬,人背後看不見。那相陪的梯己人卻認得社火隊裡,便教分開衆人,讓宋江看。那跳鮑老的,身軀扭得村村勢勢的。宋江看了,呵呵大笑。

——《水浒傳》

此時正是金吾不禁,亂烘烘的無數人煙,有那跳舞的,髦跷的,裝鬼的,騎象的,東一攢,西一簇,看之不盡。卻才到金燈橋上,唐僧與衆僧近前看處,原來是三盞金燈。那燈有缸來大,上照着玲珑剔透的兩層樓閣,都是細金絲兒編成。内托着瑠璃薄片,其光幌月,其油噴香。唐僧回問衆僧道:“此燈是甚油?怎麼這等異香撲鼻?”衆僧道:“老師不知,我這府後有一縣,名喚旻天縣,縣有二百四十裡。每年審造差徭,共有二百四十家燈油大戸。府縣的各項差徭猶可,惟有此大戸甚是喫纍,每家當一年,要使二百多兩銀子。此油不是尋常之油,迺是酥合香油。這油每一兩値價銀二兩,每一斤値三十二兩銀子。三盞燈,每缸有五百斤,三缸共一千五百斤,共該銀四萬八千兩。還有雜項繳纏使用,将有五萬餘兩,隻點得三夜。”

——《西遊記》

且說耿紀、韋晃二人,各有家僮三四百,預備器械。吉邈兄弟,亦聚三百人口,隻推圍獵,安排已定。金祎先期來見王必,言:“方今海宇稍安,魏王威震天下;今值元宵令節,不可不放燈火以示太平氣象。”王必然其言,告谕城内居民,盡張燈結彩,慶賞佳節。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霁,星月交輝,六街三市,競放花燈。真個金吾不禁,玉漏無催!王必與禦林諸将在營中飲宴。二更以後,忽聞營中呐喊,人報營後火起。王必慌忙出帳看時,隻見火光亂滾;又聞喊殺連天,知是營中有變,急上馬出南門,正遇耿紀,一箭射中肩膊,幾乎墜馬,遂望西門而走。背後有軍趕來。王必着忙,棄馬步行。至金祎門首,慌叩其門。原來金祎一面使人于營中放火,一面親領家僮随後助戰,隻留婦女在家。時家中聞王必叩門之聲,隻道金祎歸來。祎妻從隔門便問曰:“王必那厮殺了麼?”王必大驚,方悟金祎同謀,徑投曹休家,報知金祎、耿紀等同謀反。休急披挂上馬,引千餘人在城中拒敵。城内四下火起,燒着五鳳樓,帝避于深宮。曹氏心腹爪牙,死據宮門。城中但聞人叫:“殺盡曹賊,以扶漢室!”

——《三國演義》

李瓶兒知月娘衆人來看燈,臨街樓上設放圍屏桌席,懸挂許多花燈。先迎接到客位内見畢禮數,次讓人後邊明間内待茶。房裡換衣裳擺茶,俱不必細說。到午間,李瓶兒客位内設四張桌席,叫了兩個唱的董嬌兒、韓金钏兒彈唱飲酒。凡酒過五巡,食割三道,前邊樓上酒席,又請月娘衆人登樓看燈頑耍。樓檐前挂着湘簾,懸着彩燈。吳月娘穿着大紅妝花通袖襖兒、嬌綠段裙、貂鼠皮襖;李嬌兒、孟玉樓、潘金蓮都是白绫襖兒、藍段裙;李嬌兒是沉香色遍地金比甲;孟玉樓是綠遍地金比甲,頭上珠翠堆盈,鳳钗半卸,鬓後挑着許多各色燈籠兒,搭伏定樓窗往下觀看,見那燈巿中,人煙湊集,十分熱鬧。當街搭數十座燈架,四下圍列些諸門買賣。玩燈男女,花紅柳綠,車馬轟雷,鳌山聳漢。

——《金瓶梅》

這日到了智佳國,正是中秋佳節,衆水手都要飲酒過節,把船早早停泊。唐敖是以處風景語言與君子國相仿,約了多、林二人要看此地過節是何光景。又因向聞此地素精籌算,要去訪訪來曆,不多時,進了城,貝聽炮竹聲喧,市中擺列許多花燈,作買作賣,人聲喧嘩,極真熱鬧。林之洋道:“看這花燈,倒象俺們元宵節了。”多九公道:“卻也奇怪!”于是找人通路。原來此處風俗,因正月甚冷,過年無趣,不如八月天高氣爽,不冷不熱,正好過年,是以把八月初一日改為元旦,中秋改為上元。此時正是元宵佳節,是以熱鬧。

——《鏡花緣》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