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地一直以來就紛争不斷,從1937年7月7日開始,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争開始,揭開了全國抗日戰争的序幕,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沒有通知中國駐軍的情況下,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謊稱有一名日軍士兵悄然消失,并通知駐守在宛平縣城的軍官要求搜查整個城,結果不出意外被中國駐軍果斷拒絕,于是日軍就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然而國民政府卻未開一槍,把東北三省白白送給日本帝國主義,日軍輕輕松松就入侵了大陸東北部地區,不斷地擴大戰果,所有經過的地方百姓苦不堪言。發動“三光”政策,即殺光、搶光、燒光。大陸大部分地區都受到其的傷害。當然有壓迫就有反抗,此時,紅軍放下對國民政府的仇恨,提出“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思想。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而經過了八年的浴血奮戰,中國軍隊終于把有着狼之野心的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了中國,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在東京灣的密蘇裡号主甲闆上舉行投降簽字儀式,随後在南京遞交投降書。而在日本投降沒多少時間,蔣介石就發動内戰,開啟了十年内戰的序幕。在這十年中雙方不僅在正面作戰,還互相在對方部隊安插卧底,可以說中國我黨能夠赢得勝利,離不開将士們的英勇作戰,更離不開那些在敵後為我軍提供情報的人們。郭汝瑰就是個這樣的功臣,而且還是其中的佼佼者。
喜歡曆史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視訊,也不會錯過以後的精彩内容,點贊和關注就是我們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大家。
人物簡介
1907年,郭汝瑰出生在四川省銅梁縣,生于一個書香門第,而後因為戰争也家道中落了。郭汝瑰原名汝桂,因為是在農曆9月9日出生的,剛好是清朝考舉人入場應試的日子,仍然醉心于“蟾宮折桂”的父親,就給兒子取名“汝桂”。父親郭朗溪好議論時政,經常抨擊北洋軍閥政治A錢受賄,郭汝瑰自小耳濡目染,深受影響。

郭汝瑰
在他小時候,他父親就讓他好好讀書,将來保家衛國,由于家道中落,家裡請不起私塾先生,就把他送去外面的學堂上,就這樣,郭汝瑰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童年。在1919年,郭汝瑰即随父親前往成都,進入成都高等師範中學讀書。正是五四運動爆發時期,各種社會思潮洶湧澎湃,郭汝瑰受到教師胡子霖的影響,對愛好和平産生了朦胧的好感。
在臨近畢業的時候,郭汝瑰在自己的努力下,當上了當時的學生代表,參與并反對校長張铮推行的封建教育的浪潮,也是以結交了很多同學,在與這些同學的交流中了解了馬克思主義。年底,郭汝瑰從成都聯合中學高中結業。
在這段時間中,他看到了因為戰争而無家可歸的平民百姓,看到百姓眼中的麻木,如同一支箭插入了他的心中,徹底觸動了他。正是因為有着這樣的信念,郭汝瑰毅然決然地選擇棄筆從戎,他終于明白隻有手中的槍才能幫助老百姓,幫助中國。
郭汝瑰和蔣介石
然後郭汝瑰進入了黃埔軍校進行學習。從此,他就開始了職業軍人的生涯。在軍校,因為他多次請教老師,而在他老師就是一名黨員,在他老師的影響下,他再一次接觸馬克思主義,後來,郭汝瑰在軍校同學和老師的幫助下,成功加入了我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黨員。在軍校畢業後,因為要去日本留學和檔案調動等關系,與相關人員都失去了聯系。郭汝瑰對于這件事後悔了一生,以至于讓他走了幾十年的彎路。
1930年的冬天,郭汝瑰坐上了去往東京的船,是以也就是以失去了和黨組織之間的聯系,而從日本回來,也過了一年的光景了。
在這一年中,生活在日本士官學校裡語言不通而且還飽受種族歧視,仇恨産生的動力讓郭汝瑰更加努力學習知識,也讓他有了保家衛國的決心。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發動了“9.18”事變,在日本士官學校的郭汝瑰因作為一個中國人而感到憤恨,毅然退學回歸祖國,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操,回國以後,進入中國陸軍大學再次鑽研學習,畢業以後就留在了學校任教。
年邁的郭汝瑰
加入軍隊
而在郭汝瑰進入陸軍大學後沒多長時間,就因為成績突出而得到了楊傑的看重。他在陸軍大學生活學習了三年,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順利畢業,然後不想去傷害中國我黨,就接受了楊傑的推薦,進入陸大研究院繼續鑽研學習,在這期間還擔任學院的戰史學教官。
在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改變中國近代史的大事,那就是西安事變,因為張學良與楊虎城多次提出國共合作,但是蔣介石卻予以反對,二人不想看到在外邦還在入侵中國的時候,中國人還在内鬥,于是把蔣介石扣押了。最後達成了共識,國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郭汝瑰感覺到現在時機成熟了,通過陳誠進入國民政府軍隊擔任參謀長。
1937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侵略者擴大了入侵的地區。于是,郭汝瑰所在的第14師奉上級指令在華北地區阻止其南下。行軍路途中,又因為日軍進攻上海,後又讓其轉戰淞滬進行會戰。
郭汝瑰等人展開了愛國運動
在打淞滬會戰的時候,他麾下的一個旅與日軍反複争奪七天七夜而陣地不失,共消滅敵人3000多人,一戰成名。後來的郭汝瑰更是身先士卒,又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戰績。而後又主動請纓,帶領部隊前往武漢戰場打赢了戰鬥,還和被稱為“國民我黨戰神”的薛嶽,一起守護了長沙城,雖然最後發生了“火燒長沙”的事件,但那是蔣介石的判斷錯誤。參與了如此多的戰鬥,而且還給國民我黨立下了汗馬功勞,郭汝瑰終于讓國民政府高官另眼相看了起來,加入了蔣介石麾下的核心當中。
進入蔣介石核心的郭汝瑰,經過這段時間與國民政府上層的接觸,讓他感覺到國民政府的A錢,僅一個月的時間,就受到了包括蔣介石在内的國民政府上層的多次邀請,但是他看到街道上百姓的落魄,感同身受,于是越來越對國民政府的A錢不滿,在那之後就一直對蔣介石的指令陽奉陰違。
這讓他想起了父親的話:“前方戰士在艱難地打仗,而後方卻還在大魚大肉的吃着”讓他更加覺得隻有我黨才能救這千千萬萬的百姓與水火之中。
卧底國軍之後的郭汝瑰
1945年,他受到陳誠的推薦,成為了國防研究院院長。憑借這一身份,他多次接觸蔣介石,并得知蔣介石一直對我黨虎視眈眈,一直想要徹底清除後患。 他本來在1928年五月就加入了我黨,但是在他出國以後就失去了與黨的聯系,他回國以後一直在尋找黨的痕迹,終于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遇到了曾經在軍校的同學任逖猷,他趕緊拉着同學的手臂去到一個沒人的地方,通過交流知道他有個堂弟或許知道,于是他們一起去找了他的堂弟任廉儒。他們見了任廉儒以後,任廉儒上報給了當時在南方的總負責人董将軍,把郭汝瑰曾經是黨員的事告訴了他,但是經過了解,組織了沒有他的記錄,隻能重新入黨,而他想要入黨得經過考察期,由于他現在是國民我黨的進階官員,是以考察期會很長,在考察期間,就由任廉儒和他聯系,經過一段時間的聯系,任廉儒開始漸漸的相信他,得到了很多有關于我黨的情報,避免了我軍的傷亡。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淮海戰役中,郭汝瑰作出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1948年十月,在淮海戰役發生之前,國民政府照例展開作戰會議,拟定作戰部署。在會上何應欽提出要同郭汝瑰一起拟定作戰部署,而在拟定作戰部署之時,為了不暴露身份,郭汝瑰提出很多聽起來很實用的作戰方案,而後再把作戰部署傳遞給我黨,給國民政府造成重大損失。當蔣介石下達作戰部署時,卻讓司令杜聿明産生了懷疑,可郭汝瑰那時是蔣介石的心腹,杜聿明也不好說什麼,隻能執行這個作戰方案。
國軍士兵
而當郭汝瑰在傳達消息的時候差點出了大事,當他把消息給了任廉儒以後,卻傳不出去了,因為前幾天,任廉儒的上級陳家康去了香港,回來還得一段時間,兩人在暗自焦急的時候,突然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總負責人王葆真,因為他們本來是單線聯系的,多一人知道就多一分危險,當時情況緊急,就顧不了那麼多了,兩人找到王葆真對他展開身份,然後告知了他情況,讓他幫忙把情報弄出去,王葆真知道這份情報的重大,可就在他送的過程中出事了,原來是他的一個同志暴露了,把王葆真也連累了,一起被國民政府抓住了,王葆真被抓住以後,被關在監獄裡受到國民政府的欺淩,但是他什麼都沒說,保護了郭汝瑰的身份安全。
王葆真第一天就被鞭打得隻剩下半條命了,而後國民政府反對派每天都要來嚴刑拷打王葆真,在嚴刑拷打一段時間以後,一度不能直立行走,看到他被打成這樣,國民政府也知道他不會開口了,把情況上報給李宗仁,李宗仁不是蔣介石的嫡系,對于老将是一直看不上眼的,這次也是,當蔣介石知道了之後,就下令把王葆真殺了,但是由于我黨一直給李宗仁施加壓力,最後決定把他先關在監獄裡。
國軍部隊
直到紅軍把上海解放後,王葆真才被營救出獄。先是被嚴刑拷打,然後不管不顧,王葆真能熬下來也是意志力高強得了,救出來後卻得了胃病,于是大陸上司人馬上派人将他接到北京治療,才讓他康複。
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年邁的郭汝瑰才從其他人的交流裡,知道了王葆真為了保護他被國民政府抓住,進行了嚴刑拷打,他很愧疚,于是想去看望王葆真老人時也沒找到地點,隻能在心中記住他的恩情。
1948年九月秋季,濟南戰役赢得勝利後,華東野戰軍粟裕向上級上司提議,希望可以乘勝追擊攻打淮陰、海州一帶,稱之為淮海戰役,主要目标是為了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下一步作戰方案做好準備。經過大陸上司人的思考決定這一仗得打,不僅要打,還要打好,華東野戰軍随即出兵作戰。大陸本來準備進行一場小範圍的淮海戰役,但到了最後戰局越來越大,這場大戰足足打了六十六天。國民政府副司令杜聿明被俘,才結束了這場淮海戰役,這場規模最大的戰役。
在這次的戰鬥中國民黨投入了80萬人,而紅軍才有六十萬人。毫無疑問,紅軍是打得多麼艱難。
淮海戰役中,共消滅國民政府正規軍連同其他部隊共五十萬餘人,其中俘虜三十二萬人,斃傷十七萬餘人,投誠三萬五千人,其中起義兩萬八千人,可見我黨的思想是多麼正确的。
郭汝瑰夫婦
自從三大戰役以後,蔣家集團的幾百萬的部隊已經沒多少了,其中被消滅的還是少數,大多數都起義或者投降了。在大戰過後,郭汝瑰害怕他将淮海戰役的失敗推脫到其他人身上,就主動承擔了失敗的責任。而後告訴了任廉儒想親自去解放區看看。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當時和他接頭的我黨黨員,最後經過他們研究商量,去解放區的作用近乎于無,在紅軍過了長江以後,蔣介石肯定會派兵守城牆,阻攔紅軍的步伐,不如帶着部隊去守一座城池,到時候就可以讓百姓免于戰火。這不比去解放區的意義大麼!
最後郭汝瑰下定決心要去四川,他找到蔣介石經過一段時間的勸說,才拿下了這一部分兵來,雖然是被打散的部隊,但是可以重建,去了四川人數就已經和原來的部隊差不多了。
等他出來就聯系任廉儒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他,把具體情況告訴了他,而後任廉儒表示可以幫他,在任廉儒的幫助下終于到了四川。因為不确定有沒有卧底,是以他像模像樣的下令,白天黑夜交替守城,紅軍出現就大喊等部署。
而杜聿明被俘後,在牢房裡寫下了《淮海戰役始末》,他現在越來越懷疑就是郭汝瑰在出賣他們,一直耿耿于懷。
在我黨的努力下,終于解放了全中國,而蔣介石也被迫去往台灣。
年邁不忘學習強國
戰争結束
1949年十月一日,新中國成立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成為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在國際上壯大了愛好和平的力量,極大地傳播了被剝削被壓迫的人們奮起反抗的思想。
在兩個月以後,郭汝瑰也公布了起義的公告并告知全國,帶着手下一起起義,郭汝瑰在蔣介石手下當了這麼多年的國民政府軍官,也有着自己的班底,于是和我黨經過商量以後,他率領的72軍也改編成為紅軍,郭汝瑰被任命為川南行署交通廳長。
戰友會面
1950年,大陸上司人和軍委會經過商讨決定成立南京軍事學院,南京軍事學院在成立的時候人員短缺,想到了他,然後就給他打電話進行商議。于是他毅然決然的辭去川南行署交通廳長的職務,在三月初去往南京軍事學院開始執教,十八年中,郭汝瑰一直兢兢業業的工作,教導學生為振興中國而奮鬥。他在那樣條件艱苦的時代,依舊在為人民、為國家奮鬥,不忘初心,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在解放戰争中,因為他做的都是敵後工作,是以在1955年我黨授銜時也就沒有授予他任何軍銜。
在他任教期間,杜聿明去世了,而杜聿明去世前郭汝瑰就去看望過他,他躺在病床上,他心中還是放不下,非常激動的對他說:“告訴我,你到底是不是我黨?”郭汝瑰看到他的樣子,也很無奈,就模模糊糊地說了一句:“我們政見不同,各為其主。”
解放戰争
杜聿明聽見以後也終于明白國民我黨裡的叛徒就是他,得到了答案,杜聿明随即就沒了呼吸。一晃二十年過去了,南京軍事學院也宣布撤銷,已經年過花甲的郭汝瑰隻能再次回到老家四川居住。雖然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郭汝瑰受到很多的委屈,但是他一直都是默默地忍受了,他的初心從未改變,一直想成為一名黨員,讓百姓過的好,讓國家更加強大。他也在口頭上說過要加入我黨,剛好被和他一起居住的吳滿堂等人聽到,而後通過他們的勸說,再次鼓起勇氣送出申請。當時的黨支部負責人并不知道他曾經加入過我黨,因為曾經是國民政府高層就沒通過,最後郭汝瑰的希望又破滅了。
又過了十年,郭汝瑰現在也已經73歲了,經過了十年的調查,對于戰争的情況也大緻清晰了,直到1980年四月,郭汝瑰直接給大陸中央組織部寫信,在信中再次提出了要加入黨的請求,然後他所在地區的黨支部就收到了我黨可以讓郭汝瑰加入黨的通知。郭汝瑰在宣誓的時候都留下了激動的淚水。
意氣風發
郭汝瑰退休回四川定居以後,也發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他看到任何不平的事就要管一管,他人老心不老,親自帶着人爬山,進行訓練,組織上給他分了一棟别墅,讓他住,結果他依舊住在他那個破破爛爛的平房裡。
因為他見過吃不飽的百姓是多麼的慘烈,是以他對A錢的景象深惡痛絕,在上課時告訴人們不要A錢,要記住曆史的教訓。國民我黨就是因為A錢才被我黨打敗的。不僅這樣,他還做了很多有利于國家發展的事,在他年事已高的時候,做了如此多的事情,令人敬佩。
年底,四川成都軍區黨委看到了他這一年的行動表現,把他評為全軍區的優秀黨員。
郭汝瑰一生中有一子一女。女兒郭相慰,兒子郭相操。
1997年十月二十三日,郭汝瑰已經90歲了,他女兒郭相慰還專門從南京回到家中給父親祝大壽,和弟弟郭相操在家中度過了一段全家團園的時光。在他女兒要出發去南京的時候,郭汝瑰放心不下,親自去機場送别,結果路上不幸發生車禍,最終郭老搶救無效逝世,走完了他曲折而瑰麗的人生。
在郭老去世以後,他在大洋彼岸的國民政府老同僚還專門寄來了一封信,雖然裡面沒有一個字,但是大家都明白他的心意,這也在被後世稱為著名的“無字書”。
新華日報
郭汝瑰一直忠與黨和人民,他的前半生在為中國的未來而行動,後半生為國家為人民然燒最後的一點光亮,隻為照亮我們前行的路,由于他對我黨做出了突出貢獻,在他去世以後,我黨在他的追悼會上訴說着他的事迹。曾經的戰友也都來紀念過他,都默默的注視着。
這就是郭汝瑰,心懷大義的傳奇将軍,一生雖曲折,但卻濃墨重彩寫下人生篇章的大人物。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會忘記他們的英勇事迹,我們應該記住他們做出的貢獻,他們都是英雄!
視訊連結:郭汝瑰是蔣介石的心腹,潛伏國民我黨20多年,為何從未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