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一直都不了解,憑什麼老疙瘩周秉昆就要伺候老人孩子?
而他的大哥和姐姐,則可以心安理得地做他們想做的事兒。
但沉澱下來仔細想想,卻不得不承認。
社會也好,官場也罷,乃至一個小小的家庭。
必然存在着,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差異。
聰明能幹的人,定會在大的領域裡展現才華。
而普通平凡的小角色,也會在獨屬于自己的位置上發光發熱。
正如《人世間》中,周家的3個兒女一樣。

聰明機警,善于表達的周蓉,學識豐厚,文化底蘊深沉。
且純粹得如同活在理想主義當中的人。
這些優點,讓她極其适合做一位傳道受業的教書人。
而打小便不愛讀書,心無城府,善良正直的周秉昆。
則更适合圍繞着家庭,守着簡單平凡的一隅之地,過一份歲月靜好的小資生活。
想到這些,才恍然,周家的這三個孩子,哪有什麼誰對誰錯,隻不過是社會大環境下的分工不同而已。
隻是,一直以來,對于周秉義的諸多做法,頗有些微詞,不敢苟同。
總覺得,他做起事兒瞻前顧後,唯唯諾諾,有點郝省長身上草木皆兵的味道了。
這樣的人,在職場上怎堪大用呢?
但用炸藥自殺的杜德海,卻陡然間揭開了周秉義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01表象
因為蔡曉光之事,郝省長夫婦不僅僅對周秉義冷淡異常,連帶着對周家也生不出半分熱情。
不但讓郝冬梅在中間左右為難,也讓父親周志剛的一片赤誠和自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這件事,如同一根卡在喉嚨深處的刺,時時地提醒着周秉義,他必須小心翼翼,再也不能行差踏錯一步。
不但提醒弟弟,不要找郝家幫忙。
更在郝省長接待客人的時候,極為有眼色的幫助嶽父送走想送走的人,留下嶽父想留下的客。
說實話,這份察言觀色的能力可見一斑。
難怪郝省長從這時候開始便對周秉義另眼相看了。
但這樣的周秉義,多多少少給人一種完全沒有自我,對嶽父投其所好的既視感。
另外,因為周秉昆轉正的事,一個小小的秘書,都會給周秉義穿小鞋,讓其難易随着自己的心意升遷。
足以可見,周秉義在人前就是一個老實巴交,不會權謀算計,亦不會報複的,本本分分的懦弱之人。
不然,一個秘書而已,怎麼敢在郝省長女婿的頭上動土呢?
但真正的周秉義真的是表面看起來的這種老好人嗎?
答案是否定的。
02突發
原本,周秉義也可以求一份安穩的事業,一步一步的穩固升遷。
但見識過南方城市的飛速發展,回到自己的家鄉,他禁不住感慨萬千。
兩座城市的貧富差異,令周秉義潛意識裡的,想幹實事的細胞開始躁動,活躍起來。
故而,回到家,在吃飯的間隙,他将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
看着周秉義的這一番陳詞,好似是一樁輕描淡寫,情不自禁的感慨。
但一向謹言慎行,心思深沉的他,怎麼會想不到,金月姬現在的态度已經跟之前截然不同,他的話必然會給金月姬一些啟迪。
或許,周秉義在說這番話之前便想過,若是,嶽母自己領悟到自己的意思,幫忙反應一下,那最好不過。
若是嶽母,視若罔聞也沒有關系,至少,他向金月姬表達了自己想幹實事的心意,算是表了決心。
但奈何組織不安排,他也無可奈何。
這樣,自己在任何人面前,甚至是嶽母面前,都是無功無過的。
不久,金月姬真的就把周秉義的意願,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反映給了上級上司。
并且,直接給周秉義調到軍工廠當一把手。
然而,軍工廠的情況比較特殊。
正如老書記說的一樣,軍工廠的勞工大多數都是部隊出來的人,比一般的勞工更識大體,顧大局。
但同樣也對上邊派下來的幹部看不起,特别是像周秉義這種沒有當過兵的人。
正在周秉義有些抓瞎,不知道該如何展開工作,取得勞工信任的時候。
杜德海出現了,身上綁着自制的炸藥,要自殺。
隻是,在死之前,要求見周秉義一面。
或許,絕大多數的勞工,都沒有想到,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周秉義,會淡然地走到杜德海的跟前,說要陪着他吧!
那麼,剛剛如願以償調了工作的周秉義,真的就不怕死嗎?
當然不是,而是整個事件都在他的把控當中。
03應變
在周秉義去找杜德海的路上,常宇懷便已經清清楚楚地跟周秉義介紹了杜德海的情況。
從常宇懷給出的資訊中,可以得出4個判斷。
第一、杜德海參加過抗美援朝,當過狙擊手,立功無數,算是個實打實的革命英雄。
是以,就像老書記說的,這樣的人更識大體,顧大局,他應該不會輕易做出對軍工廠和勞工不利的事情。
第二、杜德海前年得過胃癌,然後把胃切除了一大塊。
後來癌細胞轉移到了肝上,他就又切除了一塊肝。
再後來,癌細胞又轉移到了肺上,他又切除了一塊肺。
從這一資訊當中,好似,看到了一個生死都無所謂,什麼都豁得出去的一個人。
但仔細一想又不是那麼回事兒了。
很多人,光是得了一種癌症,都會被折磨得一命嗚呼。
但杜德海卻胃癌,肝癌,肺癌的得了個遍,而他現在還好好地活着。
這能證明什麼,證明杜德海的求生欲特别強,怎麼可能會輕易的想要去死呢?
第三,杜德海對槍械改造很有研究,算是勞工出身的槍械專家了。
一個求生欲特别強的槍械專家,真的會自制一個足以可以将自己炸死的炸彈嗎?
後來發現,炸藥有幾個啞炮足以證明這一點。
第四,常宇懷告訴周秉義,杜德海僅僅隻有58歲。
在很多老年人看來,這種年紀今後還有很多的好日子。
像杜德海這樣經曆過無數磨難的人,怎麼可能一天好日子還沒過,就甘願死掉了呢?
這種種資訊整合在一起,得出一個結論,杜德海從未真正地想要去死,他隻想用這樣的方式,達到某種目的。
這一點,作為一個北大哲學系高才生,還在實踐中把人心看得透透的周秉義又怎麼會看不出來呢?
而當周秉義來到杜德海跟前,他提出的兩個問題,就更加印證了這一點。
首先,杜德海堅決抵制賣廠,這說明,他足夠熱愛這個軍工廠。
其次,他要自證自己并非反對黨的人,不希望自己的死對家屬不利。
從這一點上看,杜德海牽挂的不僅僅隻有他賴以生存的廠子,還有親人。
一個求生欲如此之強,内心滿是牽挂的人,怎麼可能會輕易的死掉呢?
另外,周秉義還給自己下了一個雙保險,那就是他曾經在軍工廠工作過,是以,覺得這個炸彈的引線能燃燒15秒,他打算在10秒的時候,将炸彈扔出去。
若是,周秉義對杜德海的判斷有誤,自己也有能力挽救兩個人的性命。
隻是,凡事都有失敗的可能性,何況是炸彈爆炸呢。
但周秉義還是憑借着自己的判斷,鎮定的一直坐着,紋絲未動。
說實話,這種膽量和氣魄,可真是一般人無法企及的。
04立威
結果,杜德海還是沒有周秉義有定力,自己親手扔了炸彈,還舍身将周秉義護在身下。
以周秉義的心思,絕對能想到,自己冒了一次風險,卻能讓他在所有勞工面前樹立威信。
他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大家,雖然,他沒有扛過槍,打過仗。
但他在槍炮面前,無懼生死。
這種膽識和氣魄,定會讓瞧不起他的那些勞工刮目相看的。
若是說,周秉義不懼生死的坐在杜德海面前,算是對全廠勞工的一種精神統領。
那麼,拿着嶽母的錢,給工廠困難的勞工買煤過冬,便是在情感上的入侵。
當勞工在精神上佩服他,情感上擁護他的時候,周秉義的工作還會難做嗎?
若是沒有自制炸藥自殺的杜德海,大家一定看不到周秉義不為人知的這一面。
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讨論哈!
(注:理性讨論,出口成髒者請繞行,給網絡世界留一片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