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曹磊:飾演魯迅,“像”是不夠的

作者:澎湃新聞

記者 楊偉

演員曹磊與導演張永新在《軍師同盟》中合作,飾演曹操的陰謀家郭佳,相當出色地完成了這個角色。後來,有一天,張永新打電話給曹磊,說有一部以新文化運動為背景的劇,講的是當時愛國人民如何重振和拯救中國的故事,想邀請曹磊來玩。

"我問我在和誰玩?"然後他說讓我扮演魯迅,我腦子有點空白,因為我實在沒想到我能和魯迅先生有這麼親密的機會。曹磊再次向張永新尋求确定:"我可以嗎?我真的能演魯迅先生嗎?張永新對他說了四個字:"你相信我。曹磊正是因為這種決心和鼓勵,接過了"魯迅"一角的"覺醒時代"。

專訪|曹磊:飾演魯迅,“像”是不夠的

《覺醒時代》話劇,曹磊 飾演魯迅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作家之一,魯迅先生的文章是國民教育從國小到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形象、氣質、出身、經曆,也為很多人所熟知。是以,扮演"魯迅"絕對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好在曹磊飾演的魯迅,得到了很多觀衆的認可,一些觀衆在社交媒體上給曹磊留言評論:你演的魯迅在我心目中。

"導演的靈感和幫助,現場演員和老師的回報,在我的創作中幫助了我很多,我不能說我從丈夫那裡捕捉到了什麼品質,真的沒有。曹磊說,"我被'摧毀','滾帶攀爬'一路走來。但他也認為,演員事業的美,源于這種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專訪|曹磊:飾演魯迅,“像”是不夠的

《覺醒時代》

曹磊回憶說,整組《覺醒時代》的拍攝氛圍相當不錯,他深記不已,被觀衆認為是《廣告狂人日記》那場戲的"著名場面",整整一夜。大家紅着眼睛,卻沒有人抱怨,而是互相擁抱,沉浸在一種"拍好戲"的興奮中,滿足。那種默契和信任,讓曹磊回味無窮。

"我們在演員之間,導演之間建立的信任,是我們可以非常自豪的事情。你不看生活,大家聊天喝酒什麼的,似乎很容易近在咫尺,但當你真的站在鏡頭前,那種完全把自己交給對方的信任,很難見面。曹磊認為,在日常生活中,随着成長,一般越來越傾向于隐藏自己的感受,因為可能覺得在别人面前失控的真實感受是一種恥辱、不成熟的東西。

"我自己是個膽小的人,在生活中,我不敢釋放很多真實的情緒,我沒有合适的場合,我沒有合适的機會。而對于演員來說,日常生活中大家朋友聊天,不像在劇中那樣,那時候就需要把自己全部掏出來,完全真誠地把自己交出來。是以這個職業給了我表達自己感受的機會,幸運的是,我的真實感受引起了觀衆的共鳴,這對我來說非常珍貴。"

曹磊一直記得,讀到老師的話,"演員想把自己藏在生活中。"你必須讓人們找到你,你必須觀察生活,看到各種各樣的人在想什麼。如果你暴露得太多,每個人都會看到你來,你看到了什麼?"

說起"覺醒時代"那個沸騰的"時代",記者問曹磊,如果出生在那個時候,想做嗎?"我想,如果我生活在那個時代,我就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我可能不會像魯迅先生那樣做出那麼多的貢獻,但我本可以成為一個在街上散發傳單和舉旗的年輕人。想成為海浪中的一員,否則對不起那種青春。"

專訪|曹磊:飾演魯迅,“像”是不夠的

對話

新聞:您認為扮演魯迅先生的具體挑戰是什麼?

曹磊:因為魯迅先生是中國人非常熟悉的文學人物,當我接到這個角色時,我需要考慮如何接近他,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魯迅先生。我說,如果這部劇出來了,我們隻說很像(魯迅先生),那麼我覺得它已經失敗了。如果有人說曹磊的魯迅和我老公很吻合,我覺得這件事沒有白費。

該劇沒有播出的時候,朋友問我,你覺得你的魯迅先生能打什麼分?我說我不敢為一分錢而戰,那隻是為了觀衆。我心裡真的沒有底。播出後,我看到了一些來自觀衆的回報,我覺得心裡慢了還是有點底了,有人會說,我和魯迅先生的心很一緻,對我來說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專訪|曹磊:飾演魯迅,“像”是不夠的

新聞:你說,如果你隻聽到觀衆說很喜歡,你認為它可能不會達到理想的水準,但"相當喜歡"不是恭維嗎?

曹磊:但是我覺得單從"喜歡"層面來看,如果前三集一個角色有人說喜歡,我覺得很自然,但如果接下來幾十集,觀衆隻是從"喜歡"這個次元來看,我覺得演員的演繹不成功,是時候改變一下了。

一個真正成功的演繹,就是看到演員充分意識到角色,通過自己的化學反應,結合自己的魅力,以及他平時的儲備,再結合釋放能量。再加上導演和我們所有現場創作者的共同努力,将這些硬寫的世界概念結合在一起,打破它,粉碎它,将其恢複到生活場景,保持角色的活力,給他們溫度。觀衆不想看到同樣那種感覺,他們想看到一個活生生的人,在那個年代,活着,我覺得這個東西是我想追求的,是以我會說:如果挺像,這個東西不夠我的能力,我沒有做一點。

新聞:在創作魯迅先生這樣的形象之前,你有沒有總結過,必須把握哪些要素或特征,才能向魯迅先生展示這個形象?

曹磊:我說的是實話,不,不是我搶了一個标簽,然後我戴上了它,然後我開始在鏡頭前播放标簽,我沒有。為什麼在我播出之前整個劇都這麼糟糕,因為我一直在滾動和爬行,狼哨聲一路吹來。

例如,我明天要拍一出戲,我今晚做的所有功課都是為了幫助角色在我手中變得更強壯,更飽滿,讓我覺得我找到了焦點。但一旦到了現場,我漸漸積累了這種腳踏實地的感覺正在萎縮,這種探索的狀态在我心中往往是起起伏伏。整個拍攝過程我如履薄冰,怕自己做得不好,沒做。這是一種狀态,但創造的快樂也來自這些地方。

專訪|曹磊:飾演魯迅,“像”是不夠的

新聞:塑造這個角色最大的心理和表現挑戰是什麼?

曹磊:你說的難話,其實每一次通過都是特别大的難度,每一個鏡頭對我來說其實都是消耗了很多精力,我才能完成。因為我覺得魯迅先生似乎,直到今天,仿佛和我們當代的中國人還在"生活"在一起。我們生活中到處都可以看到一句話,一篇文章,他似乎一直站在我們身邊,看着每個人,他似乎從未離開過我們。

現在我要回到整個創作過程,我試圖以"鏡像冥想"的方式進入角色。鏡子就是鏡子鏡子,我和角色就像鏡子一樣,我試圖與它建立某種聯系。我認為這對我個人來說真的很有趣。我會把我丈夫的照片,所有時期的文字,列印在我面前,在我生活的每個角落。如果有空,我會抽出時間,面對先生的話,先生的照片,我可能什麼都不想要,不讀他話後面的什麼資訊,我不讀書,我靜靜地看着先生,看到那張照片,我不知道它會給我什麼。這就像我們有時長時間看一個詞,卻不喜歡它。先生也是,我找了很久,覺得那位紳士的照片不像先生,然後過了一段時間慢慢看,他就是先生,當它形成這樣一個閉環時,我感覺好像我有什麼東西通過。

新聞:劇中也有一些"名場面"還原,讓我們感受一些我們熟悉的經典,它的創作和誕生的那一刻,這些段落當時該如何設計和考慮?

曹磊:我覺得這話就說到我們的導演了,首先,他對魯迅先生的深刻解讀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我需要做的就是完全相信導演,跟着導演的總體計劃來找我,我把自己投入進去就足夠了。

專訪|曹磊:飾演魯迅,“像”是不夠的

《覺醒時代》電影中的曹磊、張永新(右)

新聞:談談你和張的合作,他平時會如何與你溝通,包括他如何設計一些比較抽象的段落,你一般如何與導演溝通?

曹磊:我有時候覺得導演帶領我們做的一件事就是用盡我們所有的努力,打開一條裂縫,看到世界的"真相"。我們并不是說這部劇應該把它提升到什麼高度,相反,我們應該思考抽象概念在有溫度之前願意去什麼樣的生活場景。

比如劇《廣告狂人日記》,劇本是幾句短線,但那些台詞,我們拍了一整夜。從下午四五點開始亮起,大家晚飯後就開始拍攝,一直持續到天亮。讓我們一幀一幀地将單詞的概念恢複到mr.

專訪|曹磊:飾演魯迅,“像”是不夠的

新聞:魯迅先生是衆所周知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魯迅先生的樣子。在演繹這個角色時,你有什麼來自導演、來自你周圍對手演員的建議嗎?

曹磊:這是互補的。我也經常去和導演溝通,比如導演會告訴我,比如現在先生的冷靜感,但先生也有幽默的地方。我隻想盡一切可能,在劇中加入盡可能多的魯迅幽默細節。我覺得魯迅的幽默太難了,他的幽默其實是充滿了悲傷和憤怒的一種自嘲,一種解脫,這種幽默太難了,我隻能盡可能地接近那種幽默。

新聞:你能不能覺得群拍的氣氛也特别好,想聽聽你談談,在這部劇的創作過程中,你有哪些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時刻?

曹磊:我對《廣告狂人日記》那部戲印象深刻,我們一直拍到早上,其實眼睛一直紅着,導演說下班後,我們曾經擁抱過導演,我覺得每個人眼裡都有一點淚水的感覺,對這種情緒。我真的感受到了這個職業的核心價值。每個人都認為這是一場好戲,那種付出是值得的,沒有人說- 我的上帝,現在是黎明,我今晚沒有睡覺 - 沒有人記得這一點。每個人都像個孩子一樣,如此興奮和滿足。

責任編輯:張偉

校對:劉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