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說年度盤點:長篇的“趨同”和中短篇的“趨異”

歲末年初,各類機構和文學人紛紛以排行榜、選本、年度綜述等形式對一年來的文學創作實績進行盤點,為讀者更加便捷地享受作家們所創造的精神食糧提供了路徑。作為讀者,我們應該對這些盤點活動背後的辛苦付出者緻以敬意,同時也要根據自己的閱讀經驗對這些盤點成果進行分析和把握。

每年的年度排行榜中,長篇小說榜單的種類最多,關注度也最高。因為組織評選的主體不同,各個榜單有着自己的評選傾向,入選作品肯定存在差異。以2021年度為例,在“中國小說學會年度好小說”“第六屆長篇小說年度金榜”“第十八屆《當代》長篇小說年度論壇年度五佳”“《收獲》文學榜”“《揚子江文學評論》排行榜”等榜單中,榜首作品各不相同,而且大部分榜單都有自己的“特色作品”。但由于長篇小說候選作品相對其他文體而言數量較少、評委名單有交叉、長篇小說評價标準的相對統一等原因,各類榜單的重合度也相當高。餘華的《文城》、劉震雲的《一日三秋》、東西的《回響》、羅偉章的《誰在敲門》四部作品,頻繁入選上述多個榜單。往年以風格與衆不同著稱的豆瓣讀書榜單、《亞洲周刊》榜單中,也都出現這些小說的身影。

這樣“異”中有“同”的景觀,是符合文學現場實際的。因為無論是什麼樣的榜單,它所對應的都是2021年的長篇小說創作現場,都是就這一年中作家們所創作出來的長篇小說進行評選,評論家們的目光自然大都聚焦于那些名家新作和新人的驚豔之作上。當然,我們也要意識到,在長篇小說領域的這種“共識”,也隻是所謂“純文學圈”中的“有限共識”,或者說隻是專業評論家們的共識,普通讀者們的閱讀榜單和專家們所推選出來的排行榜不一定一緻。很多港澳台作家和海外華文作家的作品,頻繁出現于讀者的閱讀清單中,卻鮮為專業的評論家們所關注。在網絡文學領域更是如此,龐大的寫作隊伍和閱讀群體,再加上各種網絡平台和資本的介入,他們構成了運作暢通的嶄新文學場。對此,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釋出年度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中國小說學會在年度好小說評選中增加“網絡小說”專項,都是非常及時且有必要的舉措。文學創造的場域如此廣闊,文學評論的力量和眼光需要及時跟進,覆寫多種文學樣态、多種文學風格。

“共識”的缺乏,在中短篇小說領域則展現得尤為明顯:各個文學組織、文學雜志組織評選的榜單中,中短篇小說入選篇目差異已經很大,有些作家同時入選三個榜單,但卻是三部完全不同的作品入選。如果與豆瓣讀書等注重讀者趣味的網站榜單進行比較,更是發現面目迥然不同。長篇小說的“趨同”和中短篇小說的“趨異”,構成了排行榜評選中相反相成的景觀。這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名家長篇小說的發表出版是“事件性”的,大家都很重視,在充分的評述、讨論中形成了巨大的能量場,對作品的思想藝術價值形成了一定的共識。而現在中短篇小說的發表出版往往是“悄無聲息”的,除非及時改編為影視劇,否則很難像上世紀80年代的《傷痕》《喬廠長上任記》等作品一樣,形成整體性的社會影響,共識自然不易産生。更重要的是,面對這些海量的中短篇小說作品,每個讀者、評委都隻是接觸到了其中很小的部分。如何彙聚各家刊物編輯的力量,推選出當年度真正優秀的中短篇小說,就成為一個需要思索的命題。不過,我們也要認識到,榜單也隻是榜單,多次入榜、隻入榜一次、從未入榜,都不是評價作品的根本标準。那唯一的标準是時間,是時間長河中一個個認真閱讀的讀者。

内容來源:《文藝報》2022年2月14日1版

微信編輯:呂漪萌

二審:任晶晶

三審:徐健

為你推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