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说年度盘点:长篇的“趋同”和中短篇的“趋异”

岁末年初,各类机构和文学人纷纷以排行榜、选本、年度综述等形式对一年来的文学创作实绩进行盘点,为读者更加便捷地享受作家们所创造的精神食粮提供了路径。作为读者,我们应该对这些盘点活动背后的辛苦付出者致以敬意,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对这些盘点成果进行分析和把握。

每年的年度排行榜中,长篇小说榜单的种类最多,关注度也最高。因为组织评选的主体不同,各个榜单有着自己的评选倾向,入选作品肯定存在差异。以2021年度为例,在“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好小说”“第六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第十八届《当代》长篇小说年度论坛年度五佳”“《收获》文学榜”“《扬子江文学评论》排行榜”等榜单中,榜首作品各不相同,而且大部分榜单都有自己的“特色作品”。但由于长篇小说候选作品相对其他文体而言数量较少、评委名单有交叉、长篇小说评价标准的相对统一等原因,各类榜单的重合度也相当高。余华的《文城》、刘震云的《一日三秋》、东西的《回响》、罗伟章的《谁在敲门》四部作品,频繁入选上述多个榜单。往年以风格与众不同著称的豆瓣读书榜单、《亚洲周刊》榜单中,也都出现这些小说的身影。

这样“异”中有“同”的景观,是符合文学现场实际的。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榜单,它所对应的都是2021年的长篇小说创作现场,都是就这一年中作家们所创作出来的长篇小说进行评选,评论家们的目光自然大都聚焦于那些名家新作和新人的惊艳之作上。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在长篇小说领域的这种“共识”,也只是所谓“纯文学圈”中的“有限共识”,或者说只是专业评论家们的共识,普通读者们的阅读榜单和专家们所推选出来的排行榜不一定一致。很多港澳台作家和海外华文作家的作品,频繁出现于读者的阅读列表中,却鲜为专业的评论家们所关注。在网络文学领域更是如此,庞大的写作队伍和阅读群体,再加上各种网络平台和资本的介入,他们构成了运行畅通的崭新文学场。对此,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发布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中国小说学会在年度好小说评选中增加“网络小说”专项,都是非常及时且有必要的举措。文学创造的场域如此广阔,文学评论的力量和眼光需要及时跟进,覆盖多种文学样态、多种文学风格。

“共识”的缺乏,在中短篇小说领域则体现得尤为明显:各个文学组织、文学杂志组织评选的榜单中,中短篇小说入选篇目差异已经很大,有些作家同时入选三个榜单,但却是三部完全不同的作品入选。如果与豆瓣读书等注重读者趣味的网站榜单进行比较,更是发现面目迥然不同。长篇小说的“趋同”和中短篇小说的“趋异”,构成了排行榜评选中相反相成的景观。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名家长篇小说的发表出版是“事件性”的,大家都很重视,在充分的评述、讨论中形成了巨大的能量场,对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形成了一定的共识。而现在中短篇小说的发表出版往往是“悄无声息”的,除非及时改编为影视剧,否则很难像上世纪80年代的《伤痕》《乔厂长上任记》等作品一样,形成整体性的社会影响,共识自然不易产生。更重要的是,面对这些海量的中短篇小说作品,每个读者、评委都只是接触到了其中很小的部分。如何汇聚各家刊物编辑的力量,推选出当年度真正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就成为一个需要思索的命题。不过,我们也要认识到,榜单也只是榜单,多次入榜、只入榜一次、从未入榜,都不是评价作品的根本标准。那唯一的标准是时间,是时间长河中一个个认真阅读的读者。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2年2月14日1版

微信编辑:吕漪萌

二审:任晶晶

三审:徐健

为你推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