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到谷愛淩家的教育方式,想到了以前寫過的幾本育兒書

看到谷愛淩家的教育方式,想到了以前寫過的幾本育兒書

文丨毛媽Carol

冬奧會那麼多的資訊采訪,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說:

“對不起了别的媽,但是我的媽比你好。”

看到谷愛淩家的教育方式,想到了以前寫過的幾本育兒書

聽多了誇别人家孩子的,第一次聽誇自家媽媽的,我想哪個媽媽聽到這句話都會非常開心吧。

把網上所有谷燕(谷愛淩媽媽)的采訪看完,首先到了去年寫的一本書《高成就孩子的教養法則》。

看到谷愛淩家的教育方式,想到了以前寫過的幾本育兒書

谷愛淩不僅符合【高成就孩子】的定義:(神童不等于高成就孩子)

看到谷愛淩家的教育方式,想到了以前寫過的幾本育兒書

她的媽媽也是書中說到的【大師級父母】,把所有育兒方式中的優點結合着來。

不會去逼孩子學什麼,而是給她創造一種氛圍。

但是會因為“來中國上十天課,能頂美國一年”,帶孩子到海澱上課。

能夠每個周末開8小時的車送女兒去滑雪。

支援女兒去做不同的嘗試,“因為嘗試之後發現不喜歡沒關系,萬一喜歡的話,就是賺到了。”

無獨有偶,我之前寫過的“超級學霸”史恺昇爸爸的育兒經,在聊到自己的教育理念時,他也是相似的想法:

美國教育能培養出拔尖的人才,中國教育能培養出素質過硬的學生。

一旦明白了中美教育的差别,就能明白慢熱型的教育之路,是一條快樂和學習兼備的路。

既不會因為過度學習造成補償心理,也不會丢掉學習的能力,這才是對孩子好的教育。

是以,正如《高成就孩子的教養法則》說的:

“好像并不存在哪一種有明顯優越的亞洲或美國的養育方式。

相反,超越種族、社會經濟地位、教育水準、信仰和國籍,存在着一種強烈相似的養育方式,養育出了這些高成就的孩子。”

她們不會做孩子的老師,而是做孩子的學生

谷燕采訪時說,自己小時候好像拿不到100分就覺得很糟糕,但是現在她不會把這樣的想法灌輸給谷愛淩。

知識隻要掌握了就好,不需要做完人。

看到谷愛淩家的教育方式,想到了以前寫過的幾本育兒書

大師級父母的目标從來不是讓孩子成為父母想象中的樣子,或者成為父母的翻版。

她們更多的是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就像是園丁與木匠的差別。

看到谷愛淩家的教育方式,想到了以前寫過的幾本育兒書

我們打理一株植物,一個花園的時候,我們為植物創造了一個受保護的培育空間。

這需要我們大汗淋漓地努力付出,疲于耕地、辛苦施肥。

但即便不做園丁的我們都知道,沒有那一株植物能保證會成為最高、最美或開最久的那一株。

優秀的園丁會緻力于打造肥沃的土壤,以涵養整個生态系統,其中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優勢和美麗,同時也具有不同的弱點和生長困難。

可是從長遠來看,這種多變、靈活、複雜、動态的系統中成長的植物将比最精心照料的溫室花朵更加強健,适應性更強。

了解到這個原理後,我們也就不難明白為什麼谷愛淩可以有學霸/運動員/時尚icon那麼多個身份。

看到谷愛淩家的教育方式,想到了以前寫過的幾本育兒書

“超級學霸”史恺昇也是遊泳/鋼琴/天文/程式設計多方面發展。

因為這是大師級父母的共同特點:善于釋放孩子全部潛質。

把自己變成孩子的榜樣

比起來,谷燕一點都不比她女兒差。

北大高材生,22歲赴美留學,從生物學轉攻工商行政管理。

1993年,她供職華爾街雷曼兄弟公司,曾為中國成功運作一筆2億美元貸款,開創了中國金融界在美國華爾街成功進行商業貸款的先例。

1997年回國創業,成立中國最早風投公司之一。

谷燕用自己的行動,完美地诠釋了什麼叫大女主人生。

看到谷愛淩家的教育方式,想到了以前寫過的幾本育兒書

連谷愛淩自己也說,外婆和媽媽是自己最崇拜的女性,“非常自信、非常勇敢、非常有力量”。

“當扮演榜樣角色時,大師級父母向孩子示範了她們可以追求的品質,并通過影響而非強迫把自己的品質傳遞給下一代。”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孩子學習主要來自觀察,比如觀看他人行動、聽取他人言語,然後再模仿,這是孩子們追随父母的第一次實踐機會。

看到谷愛淩家的教育方式,想到了以前寫過的幾本育兒書

社會學習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基礎,他們可以從中形成有關自身潛力和決定的假設。

如果你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先自己往這個方向努力,慢慢地孩子就會接收到影響。

再好的說教也不能替代良好的示範。

視失敗為有趣的功課

在紀錄片裡,谷愛淩因為滑雪時摔到了頭,出現了腦震蕩,腦子一片空白。

谷燕冷靜地幫她摘下頭盔和帽子,叫人帶她下去,給她找醫生。

不管發燒、受傷,狀況頻出的時候,谷燕也能保持一貫的冷靜沉着。

這種穩定的情緒,會孩子消除了對失敗的恐懼,讓孩子明白風險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不會讓孩子一生都活在對失敗的恐懼中,每次生活發生轉變,都變得惶恐不安。

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提出的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改變了許多人。

德韋克和她斯坦福大學的同僚凱拉·海莫威茨(Kyla Haimovitz)發現,父母對孩子失敗的反應可以培養孩子僵化或者固化的心态。

如果孩子變現不佳,使父母感到震驚,孩子可能會感到害怕并擔心自己沒有能力做得更好。這就會導緻孩子形成一種固化的心态,而不是成長的心态。

相反,德韋克和海莫威茨建議父母把失敗視為有趣的功課,給孩子一些學習成熟的機會。

看到谷愛淩家的教育方式,想到了以前寫過的幾本育兒書

如果單純地把眼光放在學習成績上,孩子會因為(天生的)聰明而受到關注和表揚進而變得傲慢或者自覺高人一等,結果浪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

父母可以選擇贊揚孩子的性格,以此鼓勵孩子的性格成長:孩子們會利用自己的使命感和自驅力,再加上他們本來就具備相當出色的才智,這樣,孩子會變得更好。

最 後

不過這一切的一切都基于最底層的邏輯之上——無條件的愛和支援滋養了孩子的成長。

看到谷愛淩家的教育方式,想到了以前寫過的幾本育兒書

覺得文章有啟發,記得點贊鼓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