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過印度現狀,懂了特斯拉為什麼不敢建廠

看過印度現狀,懂了特斯拉為什麼不敢建廠

兜兜轉轉三年了,特斯拉進入印度市場這事兒,又歇了。

馬斯克最早在2017年就在推特上直接表白想進入印度市場售賣特斯拉産品,但沒有得到印度市場的回應。曆經三年的多次溝通,印度開出的條件是,要麼在印度建廠直接本土生産特斯拉、要麼以進口形式銷售。之後就是特斯拉想讓印度降稅,印度拒絕特斯拉降稅要求。

特斯拉為何非入印度市場不可,印度市場又為什麼堅持高關稅?兩者陷入了一個循環。

賣得好再建廠,印度政府:不行

看過印度現狀,懂了特斯拉為什麼不敢建廠

新年伊始,印度政府再次拒絕了馬斯克對于進口車型減稅的要求。馬斯克之是以想讓印度政府降稅,如果把中國制造的特斯拉車型出口到印度市場,售價在4萬美元以上的産品關稅是100%,也就是說落到印度終端市場的産品售價是原有價格的兩倍。

以此關稅,就算特斯拉在印度市場銷售了,多半也是賠本賺吆喝。

4萬美元以下的産品,稅率調到了60%,但特斯拉沒這個價位的産品;為印度市場單獨打造一款低價車?顯然馬斯克在這件事兒上沒那麼武斷。

馬斯克想去印度市場,不是空穴來風。在2017年,印度提出了到2030年實作全面電動化的構想;去年,印度政府又拿出2570億盧比(約為35億美元)用于支援清潔能源汽車的生産。

對電動車發展的利好條件,隻是特斯拉想在印度試水的前提之一。

看過印度現狀,懂了特斯拉為什麼不敢建廠

除此之外,還有印度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電動車超低的市場占有率。人口基數大、電動汽車市場的空缺,是馬斯克看好的第二大前提。但可以肯定的是,以特斯拉的價格、印度市場的基礎建設覆寫率,特斯拉在印度市場取得成績至少需要幾年時間。

在馬斯克看來先嘗試在印度銷售特斯拉産品,根據需求再考慮是否在印度建廠(就像在中國市場一樣)是目前最穩的一條發展路線。但印度政府一直以高關稅施壓,實則是想讓特斯拉直接在印度建廠并出口。從去年到現在,印度當地的卡納塔克邦、古吉拉特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安得拉邦、特倫甘納邦、旁遮普邦和泰米爾納德邦等幾個邦都在邀請特斯拉去當地建設工廠。

特斯拉赴印,能起“鲶魚”效應?

看過印度現狀,懂了特斯拉為什麼不敢建廠

印度市場對特斯拉一直堅持的原則是:除非在印度建立生産工廠,否則就要以高關稅售賣。為什麼不降關稅,那咱們需要從印度汽車市場開始說起。印度的汽車市場,實行汽車産業國産保護政策,這也跟印度政府力推的轉型工業化有關。

聊電動汽車之前,先聊智能手機。2005年印度本土誕生了不少的智能手機品牌,但實力遠不如進口的三星、Oppo、小米等品牌的産品,外國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約為90%以上。也就有了後來的智能手機品牌在印度建廠,否則就是高關稅。透過智能手機市場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印度想趕上新能源的末班車不想成為外國新能源汽車産品的傾銷地。

看過印度現狀,懂了特斯拉為什麼不敢建廠

目前在印度國内,最受歡迎的是小型車或微型車,代表品牌是本土的塔塔、馬恒達,合資品牌最暢銷的是瑪魯蒂鈴木。印度所擔心的第一個問題,是如果低價進口特斯拉,可能會沖擊本土品牌制造業。塔塔汽車在印度市場擁有絕對的占有率,籌集了10億美元的資金,用于轉型新能源,這也是印度政府堅持高關稅的理由之一,得扶持本土品牌産業。特斯拉在印度建廠能給印度帶來最直接的好處,是能夠促進印度對于新能源汽車産業整個供應鍊的發展,進而帶動其他的本土品牌制造業;如果進口銷售,就無法促進整個産業鍊的發展。

看過印度現狀,懂了特斯拉為什麼不敢建廠

雖然印度是全球第五大消費市場,每年銷量300萬輛以上,但多數為廉價汽車而且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足1%。在2020年,印度售出的240萬輛汽車産品中,電動汽車的占比約為5000台,印度新能源産品和整個産業鍊的發展确實較為落後。

放特斯拉進入印度市場,真的就會是一件好事兒?未必,可能會有幾種結局。

第一種,如果特斯拉先在印度建廠,免除關稅銷售産品,27萬以上的高價位,很可能不會受到市場的認可。拿印度市場銷量前20名中,價格最高的豐田Innova Crysta(14.54萬-22.21萬)産品舉例,全年售出6.17萬台。為了6萬甚至不足的銷量,特斯拉建個生産工廠?最後,像之前的福特、通用一樣撤資離開印度市場。

第二種,由于印度是聯邦制國家,各個幫之間的都有自己的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是以收費和稅率都可以不一樣。這一點和美國有點兒像,特斯拉可能也會遇到和美國市場一樣部分州不允許特斯拉在州内采用直銷模式售賣。

第三種,即便特斯拉開始在印度售賣,印度當地的基礎設施能否跟上特斯拉的配套使用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據統計,印度全國的充電站約為100座左右,給新能源汽車長途出行帶來了很大的局限性。印度政府計劃在未來兩年内投入13.9億元,建設1萬座充電站,促進新能源車型的普及力度。

當基礎建設配套設施建設好之後,還需要應對另一個問題,從最根本的能源基礎供應來說,印度是一個缺電,且偷電頻發的國家。從各個幫最根本的電力裝置上來看,各個幫之間存在經濟差異,電力裝置相對都比較落後而且也不急于完善供電裝置;因為電力裝置的老化,印度目前也很少用上較為現代化的電力系統,現在印度的電費仍然是人工抄表、計費、收費的階段。

根據當地媒體的報道,30分鐘以内的停電很常見、每個月都會預計停電的情況;一位印度的特斯拉擁趸,在網上評論“如果特斯拉來印度,請先把電線杆上的電線梳理幹淨,并保證特斯拉每晚都能良好的充電”。

如果特斯拉真的赴印建廠,會不會起到鲶魚效益很難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勢必也會對當地的本土本就孱弱制造業産生沖擊。印度政府肯定不會毫無顧忌的讓特斯拉在印度市場輕松的擊垮他們的本土品牌。短期之内,我們應該很難看到特斯拉進入印度市場銷售。

總結

印度一再堅持特斯拉在國内建廠,其實容易讓人想到中國市場。但特斯拉在中國建立生産工廠的前提我們都有目共睹,彼時已經有諸多國産新能源具備一定的量産實力和市場保有量,此時進入中國市場的特斯拉起到的“鲶魚效應”,最終形成了中國市場和特斯拉的雙赢。

退一步講,如果特斯拉生産工廠、當地基礎設施、偷電,這些因素如果都緩解了。高價位的特斯拉應該依舊是少數印度精英階層的“玩具”,但印度的交通環境會給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好好上一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