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機器狗啟示錄|成本技術壁壘在前,機器狗進入家庭還有多遠

機器狗又火了,從網絡走到街頭。

當它被遛上街,科技感撲面而來。往來人們紛紛拍照,真狗也駐足停留,辨析這個“機裡機氣”的新夥伴。“機器狗能幹什麼”的話題,也被讨論開來。

取快遞、成為導盲犬、照護老人和小孩、乃至生物陪伴……人們在機器狗身上賦予了很多想象。澎湃新聞記者采訪發現,其中不少功能确在研發或設想之中。

然而,擺在商業落地面前的,是居高不下的成本及一道道技術壁壘,目前來看,機器狗要真正走進普通人生活,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走出實驗室的它,已經是一個信号。

懶人福音——機器狗取快遞?

機器狗啟示錄|成本技術壁壘在前,機器狗進入家庭還有多遠

小米機器狗鐵蛋 本文圖檔均為受訪者供圖

鐵蛋Cyberdog是小米的當紅機器狗,可以奔跑,做左右轉體、作揖、握手等動作,能和主人對話,也能控制家中智能裝置,并在空曠環境下自動跟随目标。

目前鐵蛋仍處于工程機階段,相當于一個探索性開發平台,目标人群是極客、高校研究者和狂熱的米粉。小米機器人實驗室軟體工程師黃長江說,希望利用開源社群,和使用者一起開發,共同克服難題。

杭州宇樹科技(Unitree)是率先開啟機器狗研發的企業之一,專注于消費級和行業級的四足機器人。目前它發行的機器狗定位于科技酷玩、教育程式設計及伴随,可陪伴使用者遛彎和跑步。

相比傳統輪式機器人,多足機器人能夠克服複雜的路面環境,包括草叢、坑坑窪窪的路面,甚至上下樓梯,可運用在多重場景。

不少網友見狀直呼,希望機器狗可以幫忙取快遞,這對機器狗而言,也許隻要“一臂之力”就能做到。

波士頓動力作為機器狗的行業翹楚,業内人士感歎其将加裝機械臂“展現得淋漓盡緻”。雖然加了臂的機器狗Spot乍一眼宛如鴕鳥,但開門、遞水、拖拽、倒垃圾、撿東西樣樣在行。

機器狗啟示錄|成本技術壁壘在前,機器狗進入家庭還有多遠

宇樹科技機器狗加裝機械臂

宇樹科技也已推出機械臂方案。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介紹,“我們的機械臂可以搭載在行業級機器狗上,完成抓取、開門等行為。和傳統有負載能力的機械臂相比,更加靈巧,比人的手臂大一些。”

除了加裝機械臂,六足機器人同樣能解決抓取問題。

“大自然還是很厲害的,像昆蟲般的六足生物行動更穩,但四足的往往智商更高。”上海交通大學電子資訊與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高嶽和她的團隊專注研發六足機器人。高嶽形容他們的機器人宛如“肌肉猛男”,承載力強。四足機器人倘若一條腿壞了就無法使用,但六足仍能保持穩定。而且,腿自動翻轉後可以當手用,保證平衡的同時也能拿東西。

未來的導盲犬?

機器狗還能做什麼?有網友說:“繩子一牽,機器狗做成導盲犬不錯。”

宇樹科技就曾和百度合作過一款機器狗導盲犬,但在王興興看來,這方面技術還不夠成熟,安全性是需要着重考慮的大事,現在機器狗的AI設定不夠可靠,還不能将盲人的出行安全全權交給AI。

保證安全同樣是高嶽在研發機器人過程中的首要任務。

在她看來,目前機器狗研發的重點應放在解決危險、應對惡劣環境、解決人的重複性動作上,例如核電站巡檢、消防救災等。解決這些相對棘手的問題之後,再逐漸開發更多場景。

高嶽說:“我覺得現在機器狗還是替代一些髒活累活比較符合原則,人在有危險時,機器人能夠保護人,或替代人去做危險的工作。”

小米黃長江的想法和高嶽不謀而合。

在他研發團隊的計劃中,未來機器狗可以變成更實用的“助手”。他們希望接下來可以解決鐵蛋的能效比,或讓它自動回窩充電。此外,鐵蛋目前隻能在特定路面避障、越障,如何讓它在全地形路面更加自然流暢地行走,團隊還要做很多工作。

黃長江說,如果将來鐵蛋變得“能幹”了,用它就可以解決配送問題。他們還打算賦予鐵蛋拖拽能力,這樣就有了基礎的運動能力跟作業能力。“再做得大一點,去電廠、水壩巡邏都可以。”

機器狗的功能開發正循序漸進。王興興對自家機器狗有着清晰規劃,每年對應問題推出一些新技術,而不是突然增加可能在兩三年後技術和産品定義依然模糊的功能。他說:“有時候,産品功能加多了反而顯得激進,并非好事,不如删去一些,通過降低成本促進銷量。”

取代狗子的情感陪伴?

在福建甯德,數位愛好者雲姐把鐵蛋作為孩子的生日禮物。如今鐵蛋接小主人放學回家、陪小主人玩耍、和家中貓咪和諧共處,成了家庭一份子。

鐵蛋的出現讓雲姐看到了科技的具象陪伴。盡管鐵蛋還不夠聰明、不粘人,處于“工具人”狀态,但雲姐說,如果未來機器寵物能夠普及,她會選擇可以永生的它們,不想再經曆一次與愛寵的生離死别。

對此,黃長江認為,鐵蛋整機有14千克,真正進入家庭為時尚早。“如果着急走進家庭,我擔心會有安全問題。”他說,至于情感陪伴,不是當務之急,先把機器狗的能力建構起來,再豐富應用。

團隊給鐵蛋的定義是“像狗的機器人,一個人工智能載體,而非取代真狗”,黃長江設想,未來進入家庭,它可以作為管家,能照護老人和小孩,比如在老人摔倒時發出警報,就像是鋼鐵俠的AI好幫手賈維斯。情感陪伴或許是它的一個分支。

機器狗啟示錄|成本技術壁壘在前,機器狗進入家庭還有多遠

宇樹科技機器狗可開啟伴随功能。

對宇樹科技來說,在産品中加入更多AI、情感互動元素可能是未來的方向。在王興興看來,未來一兩年,情感互動并不會成為機器狗行業的賣點。“畢竟情感很難被定義和設計,這就導緻産品的功能屬性難以被界定。”

機器人的智能化,包括人機互動和自律協同,是高嶽的研究方向。她說,人機互動的核心在于機器人是否知道人的表情、想法和行為。在算法設計上,她再次強調了安全問題,比如機器人如何評估人的狀态,然後做一些預測。其中,情感互動更是充滿難度。

團隊也會研究真狗和人的互動。主人對真狗大吼一聲,它能知道自己犯了錯,灰溜溜地躲到桌底。高嶽感慨:“狗的智商還是蠻高的,機器人能達到狗的程度其實不太容易。”

她把目前人工智能技術比作一個死記硬背的孩子,它還無法準确把握人類的情感、因果關系等常識性事物。“人工智能要達到人類的水準,這條路還很長。”高嶽笑說,“我覺得我這輩子都不會失業。”

技術成本與零售價格的拉鋸戰

行業級機器狗居高臨下的價格,讓它隻能活躍在視訊裡。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入局消費級機器狗,售價開始下降,萬元級的狗子讓人“怦然心動”。

價格和性能決定着機器狗的普及程度。

王興興預測,零售價格下降是整體趨勢,過一兩年,大家在街上看到有人遛機器狗,将是大機率事件。“我們大概是唯一賣一萬多元一台,還能賺錢的公司。”他說,從2013年開始,宇樹就着手降成本方案,從幾萬塊降到1.6萬元。

小米則利用自身的生态鍊,讓工程機價格跌破萬元大關。

黃長江介紹,小米有着供應鍊和智能工廠的優勢,也具備技術基礎和生産經驗。“我們要保證鐵蛋可以普及,如果價格一直高高在上,市場就永遠無法打開。”

同時,黃長江也坦言,現在鐵蛋确實在燒錢,後續會把控需求,把錢花在刀刃上,從技術、生産、産品定義等多元度收斂成本。如果可以量産,整體成本還能繼續下降。

然而,在高嶽看來,目前機器狗的技術成本和市場普及之間,着實有着難以逾越的鴻溝。

她直言,便宜就代表機器狗像玩具,如果想要一個穩定的系統,價格就下不來。“我希望我研發的機器人能夠真正解決一些痛點,能幹髒活累活、扛得起家。”

高嶽告訴記者,多足機器人的核心在于它不隻有視覺,想要實作人機互動,就一定要有力控。力控的作用在于,好比把人的眼睛蒙上,告訴他前面有個台階,即使看不見也能踏上去,同時還控制着走路的柔順度等等。然而,力的傳感器十分昂貴,一旦裝有性能良好的力的傳感器,多足機器人的整體價格很難做出讓步。

“這可能是商業上會面臨的困境。要考慮的是,面向C端(個人消費者)的時候,如何平衡好技術和使用者體驗的關系,做到真正有寵物狗的感覺。”高嶽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