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日,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提出一項類似于“曼哈頓計劃” 的AI研發計劃,要與中國AI競速。結果11月26日,特朗普就宣布計劃任命一名“人工智能部長”,加強美國AI上司地位。特朗普做出的這個決定,将會直接影響中國。
要知道,人工智能可是近兩年來在中國從國家戰略層面到企業個體層面都全力攻堅、重點發展的前沿技術領域。看完這篇文章,大家就可以更好了解,為什麼我們是在為國做AI。
特朗普尚未正式就職,便急着成立專門部門來統籌人工智能事務,其對這一領域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毫無疑問,這一舉動也将中美在 AI 領域的競争對抗态勢瞬間拉至新的高度,使其愈發白熱化。
特朗普的上一個任期,便能發現他早對人工智能産業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與關注。
2019 年,他簽署了《保持美國 AI 上司地位行政指令》;次年,《2020 年國家關鍵技術戰略》重磅釋出,該戰略明确提出去監管化,大力鼓勵技術創新,其核心意圖便是與中國在人工智能發展模式上一較高下、分庭抗禮。
從這些政策檔案的字裡行間,都能深切感受到特朗普對 AI 的高度重視;從他的一系列施政舉措中,也能清晰洞察到他對中國的明顯敵視态度。
事實上,不僅僅是美國,全球範圍内諸多具備一定實力的國家都對 AI 産業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并紛紛成立相關的專業部門來主導推進。那為何世界各國都競相在 AI 領域發力布局呢?
麥肯錫曾做出預測,人工智能每年有望為全球經濟注入高達 4.4 萬億美元的強勁增長動力。
在當今時代,誰能夠牢牢掌握 AI 技術的核心力量,誰就擁有了重塑世界格局的關鍵鑰匙。而在當下全球競争格局中,最為引人矚目的當屬中美兩國在這一領域的激烈角逐。
是以,對于中國而言,AI 産業的發展已然來到了決定命運的關鍵十字路口。AI 實力在當今國際競争格局中的重要性,絲毫不遜色于國防力量。那麼在中美 AI 這場決定勝負、關乎未來的激烈對抗中,究竟哪個細分領域的競争最為慘烈呢?
我覺得是無人駕駛和機器人兩個大的領域最為慘烈,也是我們必須要拿下的AI競賽領域。

全球各國為何重視 AI 産業:巨大的經濟增長動力
當今世界,人工智能的發展備受矚目,全球各國紛紛将其作為重點發展領域,這背後的原因之一便是其巨大的經濟增長動力。麥肯錫曾做出預測,人工智能每年有望為全球經濟注入高達 4.4 萬億美元的強勁增長動力。這一數字無疑令人震驚,也充分說明了人工智能在經濟發展中的巨大潛力。
在當今時代,誰能夠牢牢掌握 AI 技術的核心力量,誰就擁有了重塑世界格局的關鍵鑰匙。人工智能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種能夠改變全球經濟格局的力量。它可以提高公司的運作效率,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建議,适應各種新型問題。同時,人工智能行業過去 5 年的平均年複合增速超過 20%,未來五年複合增長率依然會超過 20%,市場前景一片光明。
人工智能的發展還能為全球經濟帶來多方面的好處。它可以在面對重複性工作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錯率;在分析大量資料時,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内提取最有用的資訊,并自動歸納方式方法。其自主學習與探索能力更是備受看重。此外,人工智能生産的機器人可以替代很多人工勞動,降低企業營業支出,提高生産效率,而且幾乎很少犯錯。同時,人工智能提出的方案和辦法具有很強的創新性,能夠颠覆傳統認知,為企業和社會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中美無人駕駛領域現狀對比
(一)全球自動駕駛 “三大家” 格局初現
1.美國玩家:谷歌、Cruise 領先,特斯拉 Robotaxi 即将入局。技術路線重軟體輕硬體或重硬體輕軟體,都要沖擊無人駕駛計程車。
美國在自動駕駛領域起步較早,谷歌旗下的 Waymo 在 Robotaxi 領域布局深入。Waymo 重硬體輕軟體,緻力于通過高性能的硬體裝置和先進的算法來實作自動駕駛。特斯拉則重軟體輕硬體,采用無高精地圖 + 純視覺方案,通過神經網絡進行車輛控制,其 FSD 是一個 “端到端” 系統。二者都将目标瞄準無人駕駛計程車市場,特斯拉的 Robotaxi 服務雖然尚未正式推出,但已經備受關注。
Cruise 作為美國無人駕駛頭部企業,也在積極推進無人駕駛服務。盡管曾經因事故遭到監管調查,但目前已重建與監管機構的信任,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恢複全無人駕駛服務,并在 2025 年初開始收費。
2.中國玩家:蘿蔔快跑領先,車企 / 出行平台 / 智駕方案商積極布局。依托強大的 AI 技術和自動駕駛研發能力,技術發展迅速。
國内 Robotaxi 企業主要分為自動駕駛科技公司及傳統廠商兩類,目前科技公司進展較為領先。以蘿蔔快跑、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為代表的科技公司,從落地城市及測試裡程來看處于領先地位。
蘿蔔快跑依托強大的 AI 技術和自動駕駛研發能力,在今年 5 月,百度就在 Apollo Day 上釋出了全球首個支援 L4 級無人駕駛應用的自動駕駛大模型 Apollo ADFM,可以兼顧技術的安全性和泛化性,做到安全性高于人類駕駛員 10 倍以上,實作城市級全域複雜場景覆寫。目前蘿蔔快跑第六代無人車已經全面應用了 “ADFM 大模型 + 硬體産品 + 安全架構”,通過 10 重安全備援、6 重 MRC 安全政策確定車輛穩定可靠,且量産價格低于 3 萬美元,極具競争力。
(二)中美無人駕駛技術路線對比
1.美國:基于單車智能和車聯網技術的結合,重視自動駕駛系統的感覺、決策和執行能力提升,以及車聯網技術的應用。
在單車智能方面,美國企業高度重視自動駕駛系統的感覺、決策和執行能力的提升。利用高精度傳感器(如雷射雷達、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來精确捕捉車輛周圍環境的資訊,以及通過先進的算法和計算平台來實時處理和分析這些資料,進而做出正确的駕駛決策。
在車聯網方面,緻力于實作車輛與道路、其他車輛和交通系統的無縫連接配接。通過車聯網技術,車輛可以實時擷取交通資訊、道路狀況和其他車輛的動态,進而優化行駛路線、避免交通擁堵和潛在危險。這種技術路線強調了技術的自主性和創新性,為無人駕駛汽車提供了更廣闊的應用場景和更高的靈活性。但也對基礎設施和法律法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2.中國:注重車路協同和單車智能的結合,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和通信技術方面的優勢,提升道路智能化水準和單車智能能力。
在車路協同方面,中國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和通信技術方面的優勢,緻力于提升道路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水準。通過建設智能交通系統、安裝智能傳感器和攝像頭等裝置,車輛可以實時擷取道路資訊、交通信号和其他車輛的動态,實作與道路和交通系統的協同。
在單車智能方面,中國企業也在不斷提升自動駕駛系統的感覺、決策和執行能力。通過不斷改進算法和計算平台,中國企業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并在市場上推出了多款具有競争力的無人駕駛汽車産品。這種技術路線的優勢在于充分利用了中國在基礎設施和通信技術方面的優勢,降低了單車智能的難度和成本。同時,通過車路協同技術的應用,提高了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中美在無人駕駛領域各有優勢,未來的競争将更加激烈。中國需要繼續加大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國際合作,才能在中美無人駕駛競賽中取得勝利。
中美機器人領域優勢對比
(一)美國智庫觀點
美國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釋出的《中國在機器人産業的創新能力如何?》報告指出,中國在機器人創新方面尚未處于領先地位,但國内生産和采用正在迅速增長,中國政府已将該行業列為優先事項。
報告認為,美國在機器人的創新上雖然表現良好,但是在機器人生産方面卻非常糟糕。美國進行創新,其他國家生産,最終可能會大大降低美國的創新能力。報告建議美國商務部召集一個機器人産業咨詢小組,就重建美國機器人産業的行業需求向政府提供建議;擴大對機器人研究的資助,特别是在 ARM 方面;培養能夠擴大機器人技術規模的美國公司;制定機器人工廠稅收抵免政策;禁止中國對其國内機器人公司的所有投資或購買。
報告還指出,中國至少在兩個方面與西方還有差距:首先是軟體。當今機器人技術價值的 80% 左右是軟體,而中國在工業軟體能力方面仍然落後。其次是內建系統開發和機器人即服務即商業模式,中國在這方面比西方公司弱。
(二)中美人工智能發展在機器人領域的優勢
1.美國
在機器人創新方面表現良好,擁有先進的軟體技術和內建系統開發能力。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科研實力和技術創新是全球公認的,其大學和研究機構在人工智能領域擁有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積累,為機器人創新提供了強大的支援。
美國最早研發工業機器人,擁有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 ——Unimate。許多美國企業,如 ABB、KUKA、FANUC 等,成為了全球領先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這些企業在全球範圍内建立了廣泛的銷售網絡,推動了工業機器人在各個行業的廣泛應用。
美國在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中,出現了 Finger 公司負責機器人本體的研發制造,OpenAI 公司負責機器人的智慧大腦的研制,亞馬遜公司提供物流場景的協同合作組合,具備了人形機器人從研制到落地應用的全鍊條。
特斯拉的擎天柱機器人(Optimus)2022 年 10 月 1 日的特斯拉 AI Day 上首次亮相,會上展示了人形機器人在汽車工廠進行搬運、澆水植物、移動金屬棒的視訊。
Optimus2023 年進展:5 月 16 日,馬斯克表示 “擎天柱” 未來将能夠在特斯拉的進階輔助駕駛系統軟體和計算機上運作,用于執行重複性勞動 。7 月 20 日,展示了 5 台 Optimus 機器人,并表示未來會持續增加生産數量。9 月 24 日,其官方賬号釋出視訊稱,擎天柱能夠僅依賴視覺對物體進行分類,并完成簡單的瑜伽動作。12 月,第二代擎天柱釋出,步行速度提升 30%,平衡感和身體控制能力有所改善。
Optimus2024 年動态:5 月,釋出了一段人形機器人擎天柱 Optimus 最新進展視訊,展現其分揀電池、行走、執行工廠任務的能力,并表示擎天柱的手部會在同年晚些時候擁有 22 個自由度,高于現有的 11 個自由度。6 月,馬斯克宣布特斯拉計劃于 2025 年開始銷售擎天柱機器人,并提供租賃服務,預計 2025 年特斯拉工廠會使用超過 1000 台擎天柱機器人。7 月 4 日至 7 日,二代人形機器人 Optimus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亮相 。10 月 11 日,在特斯拉 “我們,機器人” 釋出會上,展示了其擔任酒保等新的應用場景,馬斯克還表示規模生産的 Optimus 機器人成本會在 2 萬美元至 3 萬美元之間。
2.中國
在電池、傳感器、伺服電機領域占據供應鍊統治性地位。大陸在制造業上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手機制造、汽車制造等領域的進步,為機器人産業的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大陸分别占據了供應鍊的 56%、26% 和 30%,而美國在這幾個關鍵部件的供應鍊中隻占據了接近 3%,幾乎可以忽視。
擁有龐大的市場和人才儲備,人口基數和健全的軟硬體基礎設施為資料的收集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中國擁有龐大的制造基地和完善的産業鍊條,為工業機器人産業提供了堅實的發展土壤。人力資源方面,中國工程師隊伍龐大且持續壯大,為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援。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機器人産業的發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援機器人産業的創新和應用。政府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機器人産業的發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規劃,為工業機器人行業提供了明确的發展導向和政策支援,推動了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中國工業機器人企業普遍采取了多元化、差異化和國際化的發展戰略。企業通過并購重組、技術合作和自主研發等手段,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和産品競争力;積極開拓國内外市場,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中國在全球人形機器人供應鍊中占據重要地位。全球約 38% 的人形機器人供應鍊企業位于中國,以深圳為核心的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在具身智能供應鍊中占據了 55% 以上的份額。中國在機器人領域的科技創新實力強大,截至 2024 年 7 月,大陸持有的機器人相關有效專利已超過 19 萬項,占全球比重約三分之二。
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在支援與相關産業方面具有優勢。中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供應鍊網絡,為工業機器人的研發、生産、應用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援。在精密機械、電子、自動化控制等領域擁有雄厚的産業基礎,為工業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和系統內建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在人工智能、物聯網、5G 等前沿技術領域的快速發展,為工業機器人的智能化更新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援。
國産企業聚焦資源趕超國外。國内産品的優勢明顯,更貼近市場,貼近客戶,工程化、工程師紅利帶來的快速響應、快速産業化疊代能力強。國内廠商聚焦國内發展的行業,快速突破,系統化能力強,客戶與國産企業合作更有信心。目前全球機器人工業的主戰場就在中國,基于在國内形成的能力,趕超的機會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