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創業找投資,你要警惕的三種人---情商培養

創業找投資,你要警惕的三種人---情商培養

Jackzhai

在美國的矽谷,隻要你有好的idea,不用你懂财務,不用你懂市場,有專業的公司幫助你,有風險投資支援你…你是創業者,你隻需要做好你的技術,你有真材實料,就經得住市場的磨練。是以,美國矽谷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創新者搖籃,是個令我們羨慕的地方。

目前的中國,這還是比較遙遠的夢。想要白手起家,需要你懂技術、懂财務、懂管理、懂經營…關鍵的是你要懂得與千奇百怪的投資人、各式各樣的管理機構打交道,你的智商要高,你的情商更要高。當然,相信你這樣的“全能”,應該沒有時間再在技術上有什麼作為了。

中國改革開放超過35年多了,有錢的人确實很多。會有很多人跟你說:錢不是問題,就是沒有好的case;有關系的人也很多,會有很多人跟你說:某某是我爸,某某是我哥們,隻要你有賺錢的法子,批文、政策都不是問題……

但是,有過房地産行業的瘋狂之夜,有過炒黃金的過山車,有過網際網路企業的燒錢遊戲……人人都學會了什麼是淡定。面對天天的騷擾電話,你不再是無奈,而是一種超脫……賣保險的找你,生命最重要,送給你的是健康;賣傳銷的找你,加入吧,你就要成為成功人士啦;賣理财的找你,投資吧,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都市生活的現代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變得越來越浮躁。做事喜歡立竿見影;投資希望立刻盈利;吃飯都不再是為了肚子不餓,而是吃完這頓,就想下頓吃啥,吃飯是一種活動、一種工作、一種負擔。人們越來越變得更加實際,關注的隻是結果,而不再去享受過程。

國内的投資環境應該說是很不好!

在具備了好的Idea之後,睜大眼睛,多花些時間,選擇一個滿意的,起碼是職業一些的投資合夥人。這對于先研發、再市場的創業者來說,尤為重要。有道是:蛋糕做出來了,怎麼分,是誰多誰少的問題;蛋糕沒做出來,大家肯定是什麼也分不到的。

有三類“殺手式”的投資合夥人,是創業者要仔細篩選的,選擇失誤,最後往往是公司“死”在内耗上,而不是所謂的技術風險、市場風險上。

1、找投資的人,不要找投機的人:

投資是看好你的項目,願意投錢給你,讓你有機會做成這件事。當然,絕大多數的人,最後都是說,看中你的項目隻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看中你的人,你的能力,你的人品…

投機與投資隻差一字,但其目的是完全不同的。投資是希望從你的成功中一起獲益。投機是為了快速獲利,多半是因為他認為這件事,或你這個人,可以炒作。說得直接一些,他可以把你賣個好價錢,能快速高價出手是關鍵,他掙錢的方式就是對你的包裝。

一般開始就說能幫你上市如何的,多半是這類人;他們熟悉上市“騙”股民的錢是如何容易,你做什麼,對他們來說都隻是個噱頭,隻要能吸引公衆的引眼球就行了,至于你的idea是否有價值,他才不管呢。其實做傳銷的人,這種心理是最為明顯的。

投機的人多半處于幾種目的:

  • 快速掙錢:現代金融業的“高度”發達,玩資金的遠遠好于玩實業的,他們掙錢過于容易,利用大資金做杠杆,壟斷市場,哄擡物件。這幾年的“豆你玩”、“蒜你很”、“姜你軍”…大多是這些人幹的;
  • 上市套現:利用大家對高科技的偏好,進行商業炒作。由于監管不嚴,公司上市就如同股市圈錢,他們缺的就是一個高科技的名字,技術是什麼,他們也很少關注。公司上市,投資者與所謂創業者都套現走人,剩下股市一堆“垃圾”,讓股民去消化;

    其實,網際網路行業是燒錢的行業,使用投機者資金的也大有人在。但一個鐵的規律是:你必需在資金斷鍊之前,找到下一個投資人。吸引這類投資人的最好方法不是你的技術多高,你的創意多好,而是你的故事講得多好。

2、找職業的人,不要找跟着感覺走的人

創業是一件比耐心、比毅力的事情,需要對可能遇到的問題,有充分的準備,需要有足夠的耐心、毅力,與你一起去迎接每一個挑戰。跟蹤感覺走,容易感情用事的人,都容易在困難面前驚慌失措,撤退逃跑。

生意場上有這樣一種人常令人頭痛:談生意時,什麼都說好,談合約時,主要是談兄弟感情。他們常說的口頭禅是:一起做事,不是為了賺錢,就是為了哥們之間的感情。

他們在談合同時,什麼條款都無所謂,甚至嚴重的還直接宣稱,合同是沒有用的,他不相信合同,簽了約也可以随時撕毀,他隻相信兄弟感情,感情在,生意就在;兄弟不做了,生意自然就沒了;什麼責任要承擔、契約需遵守...他們根本就沒有概念。

值得注意到是:他們在簽約之後,執行合同的時候會比較麻煩。因為對業務合同細節不關注,執行時,根本不按約定條款執行,而是他認為怎麼樣就要怎麼樣。

是以,容易談的生意不好做,好做的生意不容易談。

還有一種人是在管理上跟蹤感覺走的人,與他們合作也是很棘手的。

公司不是沒有規矩,但所有的規矩對他都不生效。他不是說不建立流程制度,但所有的流程随時根據他的需要去調整。當他是你的上司時,你甚至不知道該如何跟他彙報工作,你必須猜測他的真實想法,占用很大的精力去“了解”他,否則,你和他如同兩個車轍裡跑的車,總是較勁,而不是一起向前使勁。

他的情緒變化很重要,高興時你的請示很容易通過,生氣時請示無異于直接撞牆。這是不是有些“伺候”皇上的意思啊,想與這樣的人處得很融洽,和紳是你最好的老師。

不幸的是,國内“儒家”思想影響多年,論資排輩的管理很流行,跟着感覺走的管理者也确實很多。很多人并非天生如此(畢竟沒有天生做太子的條件),“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很多人是自己創業成功了,或者成長到一定的級别就變成這樣啦。

3、找相信你的人,不要找喜歡看着你的人

投資給你,當然要相信你,否則那麼大一筆錢就讓你花嗎?投資人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想要掙錢的急迫心情肯定比你還要強。

除非投資者是你爸爸,否則對你的相信程度一定是有折扣的。這時,職業的投資人很會處理,合理的監督與控制,彌補你管理、市場等方面的不足,讓你充分綻放創業者的激情,形成強有力的核心團隊,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投資人的風險就越小。

但很多投資人并非這麼職業,對他們來講,最安全的監管就是幹脆自己管,實際上,你成了有“創業股份”的打工者。如果投資人對你做行業再不是很熟悉,憑着他的想象制定市場戰略,處理開發計劃,進行市場銷售…如果效果很好的話,你認為不是老天過于照顧你嗎?

有一些企業管理者喜歡這樣一種管理模式:愛廠如家。

我曾經見過一個企業的老闆,每天早上7:30在機關吃早餐,基本上是高層地碰頭會,晚上8:00晚餐就是當天的工作總結會,交流生活,讨論工作,氣氛溫馨而充滿了家的味道;這種方式對于吃住在工廠的人來說,也算不錯,但對于在都市居住的人來講,上班路上的平均時間是一個小時,這樣的做法的确讓人有些痛苦。現在通訊手段非常發達,不見面也可以實時線上,郵件、手機、微信… 其實24小時工作已經成為這類管理者的典型工作方式。

上司非常敬業,作為高層、中層的管理者,你理所應當地敬業。但他所了解的敬業往往就是“看見”你在工作。當你出差或者外出時,他會很“失落”,你最好主動及時彙報與請示。重要的是:你最好不要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有自己的想法,最好也設法變成他的想法說出來,否則這個想法變成現實就将命運坎坷。

換個說法:這樣的人喜歡管理得非常仔細,不善于授權,他們需要的是工作助手,不是中層管理者。其實說得直接一些:他們還是骨子裡對你不夠信任。

不信任的原因可能不同:一種是對你的能力缺乏信任,你能否做得滿意他是有疑慮的。實時“看着”你,對你做的事情充分了解,是掌控事情結局的最好方法;另一種是對你本身就是不信任,認識時間短,沒有共患難的經曆…讓你自由地花錢,做事,他當然不放心。

缺乏信任是創業者與投資人之間最為常見的,建立信任機制是非常必要的。運用合理的管理監控機制,而不是天天看着你,使得你縮手縮腳,難以施展。

目前管理流行的“預算制”,在計劃預算内的事情,充分放手,讓你去做,超出計劃預算的,大家協商解決。大家一起制定的計劃預算,制定了,就要相信它。

其實,作為投資人,不相信你,幹嘛還要投資給你呢?不是拿着自己的錢玩姿态嗎?

作為創業者,風險是極大的。作為投資者,風險同樣是極大的。

上面幾類投資人合夥人,之是以有這樣的表現,最後讓創業者難以施展,主要還是對投資創業的風險很恐懼,又不具備職業的風險管理與承受能力,說得直接一些,他們是有錢(無論錢是怎麼來的,也無論錢多得如何),但作為創業投資人,都還有些“業餘”。找上這樣“業餘”的投資人,你創業的風險是增大了,而不是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