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筆下老虎組“樂隊”,93歲丁立人和大家一起“衆樂樂”

正在上海米奧藝術中心進行的“福虎上行——丁立人藝術作品展”展出的近百幅畫虎之作,都出自93歲的知名藝術家丁立人之手,老虎們組成了一支支樂隊,有的端坐着彈琵琶,有的歡快地打鼓,有拉二胡和吹笛子的,還有邊舞邊拉小提琴的,細看之下,這些虎妞四隻爪子上的指甲顔色左邊粉紅右邊嫩綠,時尚美甲,令人忍俊不禁。

筆下老虎組“樂隊”,93歲丁立人和大家一起“衆樂樂”

圖說:丁立人與老虎 官方圖

老虎自己跳出來

“畫老虎的畫家那麼多,我再泥古有什麼意思呢?我一下子畫了百餘幅虎畫,畫時邊畫邊看,看到稱心之處,心裡自然快樂,這個快樂隻是我一人的快樂,獨個兒自己快樂,充其量不過是‘獨樂樂’。現在這些虎全都‘站’起來,奔出籠子,攀上展廳的牆上,亮起相來,與廣大觀衆見面,讓大衆欣賞,樂大衆一樂,這叫‘衆樂樂’。”丁立人說。一開始,“虎”在丁立人的頭腦中是一隻一隻出現的,畫到後來,它們成群結隊地在畫家的頭腦中騰躍,“來不及畫了,夜裡不困覺都來不及”。老人一本正經的語言,讓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起來。

筆下老虎組“樂隊”,93歲丁立人和大家一起“衆樂樂”

圖說:丁立人筆下的老虎 官方圖(下同)

丁立人是浙江台州人,上世紀五十年代考取華東美院(現中國美院),後退學,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上海工作後,與劉海粟、關良先生交往較多。這位九旬老人身形高大,精力旺盛,直到現在,隻要沒什麼特殊情況,他的休息時間都是淩晨一兩點。丁立人喜歡看小說,尤愛遙遠之地小語種國家的小說,阿根廷、秘魯、阿富汗的小說他一本本愛不釋手,捧讀得津津有味。于是,丁立人的藝術中依稀可見漢畫的結構、魏畫的造型,以及民間版畫、年畫的色彩,從中國民間藝術中走來,又帶着非洲木雕乃至西方現代藝術的痕迹。丁立人的繪畫作品以戲曲人物畫影響頗大,作品包括繪畫、雕刻、剪紙拼貼、版畫等。

筆下老虎組“樂隊”,93歲丁立人和大家一起“衆樂樂”

竈畫裡頭尋靈感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丁立人在上海昆蟲研究所從事昆蟲科普圖繪制工作時,他經常下鄉進行昆蟲科普調查和寫生工作,這個知識結構和經曆反映到畫面中,别具一格。

在下鄉的過程中,丁立人還無意中發現了浙江農舍竈台上的竈畫。這些色彩豐富、形象生動的小小壁畫,加深了他對民間藝術的熱愛。“我覺得人生好多事情不可捉摸,我根本沒想過竈頭畫,不可能去找竈頭畫,都是偶然碰到的,而人生的經曆妙就妙在此。”那時,丁立人三天兩頭要到農村去“捉蟲”,天氣炎熱,丁立人一路去農民家裡讨口水喝,他一把把竈頭間的門推開,“竈頭間很小,光線昏暗,竈上的一面白得有些耀目,竈牆上畫的就是竈畫”。丁立人從此難以自拔,竈畫無論從題材、表現方法、構圖、筆法,都正是他想畫的。

筆下老虎組“樂隊”,93歲丁立人和大家一起“衆樂樂”

“竈畫畫的都是農村最常見的魚、荷花、藕,一看就是沒有學過畫的人的手筆,三筆兩筆,也許就是砌竈頭的泥水匠一時興起,泥水匠自然沒有學過畫,他砌好竈頭完成了工作,随手牆面上畫一畫,熱鬧熱鬧。”随興而作就是讓丁立人怦然動心的理由,于是,這些無意中偶遇的竈畫對他影響深遠,丁立人的畫中有層次豐富的色彩疊加、灑脫的線條和誇張的人物造型,這使他與同時代的畫家相比,尤為特别。各人所走的路不同,若按自己的方式表達,就會畫得不一樣。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孫永康是丁立人的學生,他說: “都說畫如其人,眼前的老師活脫脫就是一個童心老翁。”而牆上的老虎們也展現了丁立人一直以來的藝術向性:藝術往往是随性而為,不會胸有成竹,也沒有老氣橫秋,更不作苦思冥想,似乎是一種漫不經心的玩,隻有玩,才有趣。(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