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抗美援朝的轉折之戰,居然要靠一部電影才能進入國人的視野。在長津湖電影拍攝之前,為什麼對這場戰役了解的人少之又少,這到

作者:掌上社評

一場抗美援朝的轉折之戰,居然要靠一部電影才能進入國人的視野。在長津湖電影拍攝之前,為什麼對這場戰役了解的人少之又少,這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

這裡我們總結分析了4點原因,或許會為各位解答這個謎團。

第一,助攻方向關注焦點比主攻少了些

何楚舞等三人著作的《血戰長津湖》記載得非常清楚。第二次戰役打響前,根據我們的總體戰役籌劃安排,主要目标是放在西線的。這一點,書中記錄了大量毛主席和彭德懷之間的往來電報便可見一斑。

但後來的戰場形勢發生變化,美軍陸戰一師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這就意味着東線戰場不能簡單地變成一個助攻或配合戰場,就算是我們打算東線打助攻,敵人是否同意?

一個毫無争議的事實是:從第二次戰役的總體定位來看,西線的重要性确實要比東線還要高一些,這是不容辯駁的。兩個相對獨立的戰場,由于出現了助攻和主攻之分,當然是主要方向的關注點更容易引起他人注意,也更容易被人們牢記。

第二,戰役打得實在太過慘烈

這是一場中美雙方都不願意回顧的戰役。美國一個主力團被我們全殲,整個戰線撤到三八線附近,我們的傷亡又太大。可怕的不是戰鬥減員,而是因為凍傷減員。這種大量的傷亡給這場戰役蒙上了一層悲劇色彩。

用孟良崮戰役的勝利和長津湖戰役的勝利來做一下比較。孟良崮我軍傷亡1.2萬人,消滅國民黨軍三萬餘人。但在長津湖戰役中,我軍卻以四萬多人的傷亡消滅敵人1.2萬人,這樣的傷亡比例,明顯導緻我們不願意提及。

第三,影視和文學作品也很少提及血戰長津湖

盡管同屬于第二次戰役,西線方面在影視文學作品中展現得更多一些。比如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電影《奇襲》之類的都展現了西線戰役的精彩之處,尤其是38軍激戰三所裡血戰松骨峰,得到了38軍萬歲的稱号,更是把西線戰場推向頂點。

再來翻看一下38軍戰史,40軍戰史等各軍戰史,以及國内比較知名的抗美援朝史料,會發現不少人對東線長津湖戰役的描述确實不多。從東西兩線我軍進階将領回憶錄上來看,也是大量描述了西線戰鬥,但很少或者不願意提及東線。

第四,長津湖戰役的結局實在令人非常沉重

西線戰役結束之後有了38軍萬歲這個稱号。中央軍委還将38軍的作戰經驗向全軍轉發。這說明中央是非常認可西線戰役的作戰結果的。把西線當成一個非常完整的勝仗,甚至當成典型教材。

但在東線的長津湖卻并不是如此,隻是提前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司令員宋時輪後來總結的時候說自己打得并不好,還對此進行了檢讨,并講出了五種原因。

第九兵團的26軍軍長,20軍軍長,27軍軍長這三名幹将都認為仗打得并不理想。要知道這些人可都是百戰之将,打成這樣的仗,死傷了那麼多人,對他們來說心中都在滴血,心中也充滿了沖突和複雜。

這就出來了鮮明的對比。西線是大張旗鼓的要求全軍學習,東線則是兵團内部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東西兩線到底誰打得怎麼樣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以至于我們現在很少參加長津湖戰役。

現在回過頭來再看長津湖電影,它讓我們開始正視這段曆史,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另外,何楚舞等人著作的《血戰長津湖》,也是目前國内唯一一部以非常客觀公正的态度評價長津湖這場戰役的紀實類書籍。

希望大家看看何楚舞等人著作的《血戰長津湖》,這确實是一場得來不易的勝利。為了寫好這本書。何楚舞采訪了28名抗美援朝老兵,他們都是這場戰役的親曆者,他們知道這場戰役打得到底如何。

《血戰長津湖》也是國内唯一一本以北韓戰争某個戰役為出發點的紀實文學。它從抗美援朝起源講起,一直講到長津湖戰役結束,講述了有名有姓的英雄故事四百多個,全景式反映了這場北韓戰場的轉折之戰,點選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血戰長津湖 北韓戰争系列

一場抗美援朝的轉折之戰,居然要靠一部電影才能進入國人的視野。在長津湖電影拍攝之前,為什麼對這場戰役了解的人少之又少,這到
一場抗美援朝的轉折之戰,居然要靠一部電影才能進入國人的視野。在長津湖電影拍攝之前,為什麼對這場戰役了解的人少之又少,這到
一場抗美援朝的轉折之戰,居然要靠一部電影才能進入國人的視野。在長津湖電影拍攝之前,為什麼對這場戰役了解的人少之又少,這到
一場抗美援朝的轉折之戰,居然要靠一部電影才能進入國人的視野。在長津湖電影拍攝之前,為什麼對這場戰役了解的人少之又少,這到
一場抗美援朝的轉折之戰,居然要靠一部電影才能進入國人的視野。在長津湖電影拍攝之前,為什麼對這場戰役了解的人少之又少,這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