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邊餃子與海城餡餅

作者:遜輝

老邊餃子與海城餡餅

愛回憶之十四

遜晖

要問小孩子喜歡什麼?曾經做過小孩子的我一言以譬之:一吃,二玩。可能有人會說,有的小孩愛學習。不論真假與否,這裡有個邏輯問題須明确,吃和玩是人之本能,學習則更傾向于後天開發,屬于更高層次。

困難時期已過,生活逐漸好轉,有些必需品還得要票,但大多已經放開。父母似乎是吸取了困難時期有錢買不到東西吃的教訓,開始潇灑起來,比如全家一起去吃有名的小吃。

老邊餃子館在北市場,這是沈陽名吃,據說已有一百多年曆史,主要風格特色是煸餡,肉先煸炒,我家吃三鮮餡餃子就用此做法。

北市場解放前是沈陽有名的五行八作的雜八地,有點類似老北京城的天橋,劇場、電影院、茶館、旅館、飯館,包括舞廳和妓院相當密集,十分熱鬧。那時舞廳和妓院是消失了,但繁華依舊。好像是母親弄到了一張餐票,一家四口坐車去的北市場,在飯館外邊排隊等候。父親悄悄帶了一個飯盒,想給奶奶帶回去一些,其實根本就沒夠吃。那是我吃過的最美妙的餃子,我恰又愛吃餃子。以後在幾家老邊餃子館分店吃過餃子,甚至買過超市裡的速凍老邊餃子,隻覺味道大不如前。直到兩年前,我和老伴到中街的老邊餃子總店,又吃了一回。今非昔比,老邊餃子館相當宏大,裝修輝煌,食者衆多,餃子花樣繁多,不勝枚舉,事前不預邀,還要排隊等候,可記憶裡的味道似乎随時光消逝,再也尋找不回。

太原街一帶,名小吃,名餐館重多。父母帶我們哥倆,吃過海城餡餅,吃過南軒、勺園酒家的名菜。這些飯店我後來也都去過。海城餡餅已經恢複原名叫海城老山記,在沈陽開了衆多分店,總店我是找不到了,最近碰到一個分店,吃了一次,味道一般。我也知道人到老了味覺下降,再加童年的感覺本就是誇大式,還有第一印象的固态化,不能求全責備,能在吃美味時伴美好回憶佐料,已經足夠。

母親就有一種烙餡餅的絕活,她行面有特色,面不是活出來的,而是用筷子攪出來的,餡餅皮非常薄,裡邊的餡非常大,吃起來滿口噴香。母親去世,如此美味便再也吃不到了。

我愛吃帶餡的,包括餃子、餡餅與包子,曾發生過一個笑話。我特别喜歡韭菜餡的或者芹菜餡的,别出心裁,既然這兩種餡都好吃,包在一起會不會更好吃呢?于是多次央求母親包一回韭菜加芹菜餡餃子。母親起先不同意,認為不可能好吃,也沒見過别人家包這種餡的餃子,可架不住我死纏硬磨,咬咬牙嘗試了一把,結果可想而知。這件事說明一個道理, 兩種好東西相加,未必更好。再引申,很多人生加法未必更佳。

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去中華路一家商店買元宵,用票供應。隔壁飯店賣油炸元宵,且不用票。元宵被油炸成金黃色,光是色澤就令人垂涎欲滴。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過炸元宵,包括奶奶也如此。但她買不起,也沒有買的意思。面對美味,不能食之,對我來說隻是一個小遺憾,畢竟後來我吃到了,味道也不過如此而已。可對我的祖母來說則是永恒的遺憾,老人家生前最喜歡吃香蕉、吃花生米和吃肉,大多都沒有得到滿足。香蕉貴,豬肉發票供應,花生是香,老人家牙口不好,隻能吃上一粒兩粒,用山東膠東話說香香嘴。

我說不上是個吃貨,但愛吃美食也不是個例外。大餐大宴,參加不多,多少也有品嘗。比如魚翅燕窩,那魚翅跟細粉條差不太多。吃烤全羊,眼前晃動着活羊的影子,味道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所謂正宗狗肉大餐,不過是全狗身上的部件分門别類而已。廣東早茶是有排場,幾十個大大小小的碗碟放一桌子,簡直無從下筷。

本是平頭百姓,我比較喜歡家常菜,或者說是小菜。肉類喜歡肘子肉、排骨肉、豬肝、豬肚、豬腸子,以及溜三樣。魚類喜歡吃油焖鲫魚。涼盤喜歡吃拌豬耳朵、北韓式伴密鬥魚及苟寶鹹菜。至于野味也不能說從沒吃過,下鄉當知青時,吃過野鴨子野兔子。那時眼睛餓的瓦藍,肚子裡沒有一丁點油水,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隻要能抓到的,恨不得都咬上一口。比我更可憐的要數當地農民。生産隊的馬得了傳染病,公社防疫部門強令掩埋。見不到一點肉腥的農民會偷偷把屍首挖出來,解解饞嘴。

在我下鄉的公社所在地,有一家唯一公立小飯店,小飯店唯一有一個胖廚師,據說手藝一流。也可能是唯一太多的緣故,此人滿臉是包,又添一個唯一,與麻子臉坑相反,都屬另類風景。傳說他就是因為經常吃豆豬肉,臉上才長滿了包,每個包劃破,裡面都是豬痘。吃他親手炒的菜,沒被傳染算萬幸,這也是衣兜裡錢可羅雀幫忙有關。還有一個時代背影不得不說,連油水最多的大廚師,都是這副奶奶樣,舍命也要吃痘豬肉,可見當時的生存環境多麼不堪回首。

據說,全世界最講究吃的是中國人。無論是食材或者做法,均可奇思妙想,花樣翻新,堪稱天下無雙。這恐怕源于中國之大,文化差異,民族衆多。北方人,尤其是東北人,吃就相對簡單。一般以炖和烤為主:炖,展現地域寒冷緣故;烤,則有遊牧民族沿習。而名揚海内外的滿漢全席,屬于當年滿清權貴的奢華創造,和男人不蓄辮子要被砍頭的老百姓沒半毛錢關系。

孟夫子語錄:食也,性也。把人生概括為兩件大事:一為生存必須,二為人類永久生存必須。如果單純從食角度出發,中國人的美食指數理應冠絕天下。(非指全民,至少是指吃得起的有閑階級、美食愛好者階層)曆代追求不遺餘力,過度泛濫,造成某些國人喜食野生動物,甯可違法, 也要滿足口腹之欲。而個别虐吃,諸如油澆活鯉,油澆猴腦則野蠻殘忍緻極。

如今國内,吃已不是問題,除了重體力勞動者之外。吃飽,尤其是吃的太飽,反而有害無益。吃的多,就容易長胖,肥胖乃萬病之源。對愛美女人,仇恨可不共戴天。改革開放前,大多國人果腹艱難,胖子較少,大肚子男人被戲稱為将軍肚。現在已很少這麼稱呼了。雖說中國的将軍很多,唱歌跳舞演獨幕喜劇都能混上,可一旦大胖子濫竽充數,豈不全民戲化? !吃得好,吃得太好,雞鴨魚肉,生猛海鮮之類,反而不益于健康。是以媒體經常提醒少吃葷腥,多吃點兒蔬菜水果粗糧。據說奢侈無度的慈禧太後就曾對雜和面小窩頭情有獨鐘。

随着光陰一點點老去,我對美食的追求早已刹車停擺,年輕時喜歡吃的東西,巳提不起一點情緒,有時甚至不知道該吃什麼是好,也可能是老來更喜精神會餐,擠壓了正在幹癟的胃部。如果我對美食聚餐還有感興趣的是地方,那便是自助歺方式,喜歡吃什麼,吃多少自選,文明又衛生。而中歺聚會的緊密靠攏,筷子橫飛則相形見绌, 面對疫情,理應盡快改變。

什麼是人生好味道?我的回答是:美味加美好回憶,至少是其一。

2022、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