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号,連着發了3篇,有人表揚我勤奮,有人批評我為了寫而寫,我很郁悶,不是因為被批評了(我一直期待在留言裡看到不同的聲音),而是因為批評的不在點子上,而且表揚的也不在點子上……
是以特别寫一篇說明一下,按照職業病的思路,我做事情都是有計劃的,我有自己嚴格但又彈性的寫作計劃、釋出計劃,這兩個計劃是互相關聯又明确區分的。寫作計劃類似軟體的開發計劃,而釋出計劃類似産品的上市計劃,是市場驅動的。
我
覺得一篇文章寫出來馬上就釋出,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是以我願意把它“釀”幾個禮拜、甚至幾個月,好比軟體的測試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經常會從側面發現
文章裡的一些錯誤,可以有改正的機會,當然釋出後肯定還會有問題,我能力有限,隻能盡力。最後在每篇文章發表之前,我還會通讀一遍,很像軟體的預釋出,是
最後找bug的機會。而最終的釋出時間,大多數文章都是有理由的。
是以什麼時候釋出文章,并不意味着我是什麼時候寫的,甚至不意味着我是什麼時候發的(用定時釋出),比如說我現在就有将近10篇的儲備。這樣還有一個好處,如果我這段時間工作很忙,就可以釋出一些已經寫好的文章,盡量保持blog更新的頻率不變。
那位同學問:這兩個計劃有文檔麼?……我還沒那麼變态,在腦中而已。
說說這次的3篇:
Ø 1号發《從“2月推廣”到一季度KPI》,是因為這篇應該在剛到3月的時候發,介紹2月推廣計劃的那篇也是在2月1号發的;
Ø 2号發的《TTT教育訓練記錄》是因為我計劃在2号發的文章裡,有到這篇的連結,是以這是個前置任務,其實到底發不發這篇我也猶豫過,确實太密集了,有點“浪費”;
Ø 2号發的《産品經理值得聽的13個教育訓練》是早就計劃好的3月推廣“内容為王”的第一篇主打,每周推一篇,周一釋出并轉載到各大論壇、網站,周二啟動IM群推廣、周三逛一遍文章,頂+回複……都在計劃中。
好了,開始拔高,對于一個産品經理來說,在戰略目标的指引下,完成可行性分析之後,确定了做不做、做多少、怎麼做(用什麼政策)之後,就要訂計劃了,簡單的說就是确定:何時做、誰來做。我習慣了,甚至是有強迫症的這樣做事,是好是壞,我心裡也沒譜……
當然,這篇是臨時寫的,隻“釀”了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