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半山腰的“寶貝谷”山溝飛出“金粟粟”泉水人家的他真不一般…

作者:濟南—泉水人家

半山腰的“寶貝谷” 山溝飛出“金粟粟” 泉水人家的他真不一般…

半山腰的“寶貝谷”山溝飛出“金粟粟”泉水人家的他真不一般…

在濟南南部山區的柳埠街道,每到豐收季節,半山腰上總是會飄出燦燦金黃。擡眼望去,層層梯田、層層金谷,沉甸甸的谷穗散發着醉人的谷香。

半山腰的“寶貝谷”山溝飛出“金粟粟”泉水人家的他真不一般…

沿着蜿蜒的柏油公路走近,便能看到“藏”在山裡的泉水人家第三批授權企業——富友農業合作社。南臨子房洞景區,北望門牙風景區,三面環山,地勢雄偉高大……作為“風水寶地”的寶峪村,種植小米也已有百餘年的曆史了。

代代傳承 延續小米情

半山腰的“寶貝谷”山溝飛出“金粟粟”泉水人家的他真不一般…

“打我記事兒起,村裡邊就已經在種植谷子了,這山地就适合種谷子”,在富友農業合作社,記者見到了負責人王富友。寶峪村被大山環繞着,莊稼都種在山腰的梯田上,大多的地塊兒都處于背陰面,土地貧瘠,這些看似不利的條件恰好就成了富友合作社的“寶貝地塊”。·

半山腰的“寶貝谷”山溝飛出“金粟粟”泉水人家的他真不一般…

“王富友在家嗎?快,你來給想想辦法。”在2010年左右,村裡的谷子都遭了一次殃,成了“白毛谷”,谷子結穗卻不長粒,村裡人都急得不行,眼看着一年就要顆粒無收,王富友坐不住了,他開始想各種辦法。

走出大山,多地輾轉,從濟南市到農科院,後來找到省農科院知名專家,就此找到了問題所在。帶着答案,王富友回到了村裡,更換糧種、輪作倒茬,使用從省農科院帶回的優良品種和種植技術。這些年來,不僅解決了“白毛谷”病菌,獲得大豐收,更是讓寶峪村種出的小米走出了大山。

半山腰的“寶貝谷”山溝飛出“金粟粟”泉水人家的他真不一般…

看着村裡的谷子一天天地變好,留家種谷子這件事就紮根在了王富玉的心裡。“傳統的種谷方式不是辦法,必須要讓村裡小米走出去”,王富友說道。這一事情,讓王富友對村裡種谷有了深刻了解,他當機立斷注冊了“子房洞”小米商标。使用省農科院提供的品種,将村裡地塊納入規範管理,積極成立合作社,“拯救”金小米。

浴火寫重生 山溝溝變“金溝溝”

半山腰的“寶貝谷”山溝飛出“金粟粟”泉水人家的他真不一般…

從那時起,王富友更是對谷子上了心。他開始每年選三個品種進行試種,做對比試驗,每當挑選出表現力強、産量高、抗倒伏、抗病蟲害、口感好等一系列符合種植條件的種子,來年就會向村民推薦種植。

優質的品種,不僅極大提高了村裡種植小米的産量,也讓小米的品質更好。“我村小米産量比較低,風調雨順的時候才400-500斤,大肥大水種出來的小米雖然産量高,但口感不好,賣不上價。這兒環境好,真山真水,晝夜溫差大,小米才好吃。”王富友說道。

半山腰的“寶貝谷”山溝飛出“金粟粟”泉水人家的他真不一般…

後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他帶領富友生态農業觀光專業合作社種出的子房洞牌“濟谷14”小米,“初出茅廬”便在2016年濟南市優質小米品鑒會上在40多家企業中脫穎而出,斬獲金獎。

“金小米”無論是顔色還是口感都是精品中的精品,顔色純正、柔和,并不是那種刺眼的黃。另一點就是落實到口感上,小米熬粥金黃色,還有一層層柔滑的油皮,輕輕地嘬上一口,滿口生香,這是好山水滋潤來的。

半山腰的“寶貝谷”山溝飛出“金粟粟”泉水人家的他真不一般…

這一沉甸甸的榮譽,讓默默無聞的“子房洞”小米,開始受到了大家的關注,王富友也是以更有了幹勁。“好小米怎麼能藏着呢”?從此,他開始契合政府号召,再次帶動村民,将範圍擴大到周邊的幾個村,找尋适合小米生長的地塊。“朝陽麥子背陰谷,青石山、黑土地,種出的小米好喝,這種地塊在我們柳埠街道也不難找。”王富友向記者說道。

綠色“聚寶盆” 帶動山裡人

但種谷子若隻靠“天時”,王富友也擷取不了如此閃光的金牌。“農業哪能一成不變,必須要有先進、科學的種植觀念,沒有,那就去學!”王富友說。他多次請教省農科院的知名專家,學習先進的種植方式,契合目前循環式農業理念,将谷子稭稈作為主要原料,結合村裡養殖戶家的牛羊糞便,自制有機肥料,形成了現在的循環農業。

半山腰的“寶貝谷”山溝飛出“金粟粟”泉水人家的他真不一般…

另外,他延續種植小米的百年經驗“用芝麻做基肥”,用炒熟的芝麻做底肥,種谷子時将芝麻和谷種摻在一起下地。“芝麻油性大,每粒芝麻通過炒制之後在地裡發酵,油性能輻射一個銅錢大小的面積,油性作物,也耐旱,不僅改善了口感,油性也更黏更甜,填補了沒有的微量元素”。王富友說。

半山腰的“寶貝谷”山溝飛出“金粟粟”泉水人家的他真不一般…

如今,“金小米”種植規模已輻射到寶峪、石匣、裡石等多個村莊,種植戶一百餘戶,年産值達一百多萬,為種植戶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為了讓小米賣好價,更好地發揮小米産業帶動鄉村振興的作用,王富友不忘初心,下一步着重發展“金小米”的高品質、名招牌,結合農業專家給的規劃建議,把子房洞小米從柳埠帶出南山,更好地帶出濟南。

舜網報道

部分圖檔:海報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