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山四路,看似是過客,卻是永存|重慶森林

作者:車聞社

在春節這個創作空窗期,我們将一台大G開去重慶主城找一些靈感,歇斯底裡走馬觀花之後,最終我們在中山四路停了下來。

如果是重慶本土人,他一定會告訴你,中山四路是來重慶必去的一個地方,其實那裡不同于那些久負盛名的網紅地,而是一條十分安靜的街道,即使在車水馬龍的高峰時刻,一旦轉入林蔭之下,就能擷取一份安甯。

中山四路,看似是過客,卻是永存|重慶森林

後來因為《少年的你》,這條路變成了網紅大道,但市委門前從石縫裡生長出來的黃角樹,足以證明這條僅800米的街道卻記錄着不可複制的曆史。

中山四路,看似是過客,卻是永存|重慶森林

在一台大G上停留,透過長方形的前窗,去回味這些變化十分奇妙,仿佛時代可以還原到任何一個想要的階段,兩者之間的共同之處在于經典和永恒。

這跟你開着這輛車停留在上海的華山路或者巨鹿路一樣,隻有曆史才能和歲月實作重疊。

中山四路,看似是過客,卻是永存|重慶森林
中山四路,看似是過客,卻是永存|重慶森林

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段形容:

或許有無數到訪這裡的人,剛與這裡擦肩,就要揮手離别。可對另一群人而言,“中山四路”不止是旁人眼中所謂的老重慶,更是那個植根于内心深處的老地方;

他們看過盛夏的黃桷樹将枝幹在半空中溫柔地纏繞在一起,也知曉寒冬冷鋒過境之後,街道上光秃秃一片時的蕭頹與清寂。

是以對于這裡來說,每一個時代都能看到它的舉足輕重,從陪都時聚集的文化名流,包括大名鼎鼎的郭沫若、名震兩黨的柳亞子等等。

中山四路,看似是過客,卻是永存|重慶森林

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雖然這裡已褪去了戰時的光環,但街道上機關機關、醫院學校、商店餐館、酒肆茶坊、影院澡堂遍布。每天,人來人往,滿街的人間煙火味和生活氣息,讓人至今難以忘懷。

而對于我們這代人來說,中山四路上除了機關機關外,還有幾個記憶十分深刻的地标。

第一就是位于上清寺中山四路路口旁的向陽電影院,這裡稱得上重慶最老的電影院之一,最初叫“合作電影院”,當時屬于那種排隊買票,排隊進場那種,雖然沒有爆米花和快樂肥仔水,但有集體嗑瓜子的清脆背景音。

中山四路,看似是過客,卻是永存|重慶森林

第二個地方是九園包子,這家包子起源于1931年,老闆叫蘇澤九,早期的革命軍軍官,後挂劍隐退,由朋友資助在當年的較場口開包子鋪,店招取其名第三字“九”,意寓“長久不衰”。

但九園包子并非隻是為了賣個牌子,上乘的肉質、鮮美的味道,讓許多人慕名而來,即使價格略貴,也會供不應求。

而這家包子鋪至今還在,隻是已改為連鎖店,品種也要更加豐富,除了各種餡的包子,還有豆漿與油茶,十分美味。

中山四路,看似是過客,卻是永存|重慶森林

最後是上清寺浴室,也就是那個年代的澡堂,曾是市飲食服務公司下屬的四大浴室之一,絕對的國企,也屬于當時的地标性建築。

它臨街而設,進門有一木梯,順木梯而下,左為男賓室,右是女賓室。男賓室設大池,每位兩角錢,另供簡大池,價格一角二分,買票并贈一塊火柴盒大小的肥皂,然後持票推開厚重的棉門簾,一股熱氣撲面而來,霧氣彌漫整個浴室,頓有置于雲霧之中的感覺,可謂未洗人先爽。

中山四路,看似是過客,卻是永存|重慶森林

如今,這些曆史上的印記看似已經褪去,但實際背地裡卻都在進化,電影院已經普及為3D、包子鋪随時可以網絡下單、浴室則帶着奢華的SPA。

而即使如此,當人停留在中山四路的街頭,依然可以聞到到最初的那種味道,漫步采風自己想要的鏡頭。

中山四路,看似是過客,卻是永存|重慶森林

回想起剛開始做汽車媒體的時候,報社借來了一台G55,而為了拍好這輛方盒子,我蹲在地上創作了一整天,每一次快門之後,總會覺得還可以變得更完美。

再後來大G有了G500、G63以及這台G350,這三台車雖然動力上存在跨度,但形态上卻沒有改變。

中山四路,看似是過客,卻是永存|重慶森林

就好比媒體攝影的兩種流派,一種是器材類,徕卡、哈蘇,隻要有條件就想入手,為的就是尋找不同的光合影;另一種是手機派,講究便攜、輕巧,但更追求角度與後期。

每一輛G-Class都有自己的定位,就看自己适合誰罷了,而最本質的地方在于,它均經曆了近40年的沉澱,在與地面接觸的能力上,沒有被時代所左右。

中山四路,看似是過客,卻是永存|重慶森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