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大家的碰撞安全意識有了大幅提升,汽車高強度鋼使用率成為關注熱點。
它警示車企:“要認真嚴格做好車身用料宣傳工作哦。”
你看,年前爆出的領克01白車身材料争議,就還未給到消費者滿意答複。根據某第三方平台公示結果,近期依然有使用者提出異議。
領克01白車身材料争議事件
我們不妨先來快速回顧下事件始末。
在2020年12月1日,全新領克01舉行釋出會,官方宣傳領克01達到了73.2%綜合高強度鋼闆使用率,并且執行全球統一标準。在産品釋出會現場嘉賓演講時,領克01車身材料示意圖如下。
不過近期有車主在領克官網發現,車身材料分布被更換為下圖樣式。
根據官方解釋,是因全新領克01線上上線下不同場景分别或同時使用了“五色辨別白車身結構示意圖”、“六色辨別車身鋼結構示意圖”(該圖與首款領克01一緻)等多種示意方式。
但這依然無法解釋為何以下區域的顔色辨別不同。
筆者認可官方的說法,國标中沒有對不同鋼材的顔色進行規定。而且筆者作為汽車工程師,還可以補充下,确實鋼材顔色辨別是挺“随意”。
鋼材色标管理規定通常是用于企業内部約定,比如下圖是寶鋼針對鍍鋅TSt02、TSECC鋼闆的辨別要求。但經過了漫長的汽車産業鍊,各家企業的約定不一(甚至沒有約定),這兩個顔色顯然和領克01上的紅色和藍色所代表的強度意義完全不一樣。
但在一輛車上,不同材料的顔色混在一起,肯定是不應該的。在筆者看來,領克的側圍部分,最早的表征版本存在顔色誤導。
領克01和領克02兩兄弟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作為對比,下圖是領克02在2019年中國車身大會上拿出的車身強度分布。是以更新後的圖檔,筆者認為是最“接近”真實的情況。
需聲明,因為分析隻是通過對比和網絡資料得來,筆者隻能說是“接近”,具體情況如何待考。
别隻關注側圍,地闆其實也有更新
很有趣的是,筆者發現其實除了側圍材料辨別發生了更新,車身地闆材料也更新了。從右圖看,後地闆(後座椅地闆區域)是使用的超高強鋼,比左側的舊圖展示的材料強度好。
下圖是從網絡上搜尋到的領克01車身強度分布。如果此圖為真,我們還能從另一個視角看到,它的中通道也是超高強度鋼。同樣,左的舊圖也沒表達出來。
作為對比,我們有必要看看領克01關系密切的兄弟車型。可以看到,領克02的地闆強度分布也有此特征。
領克01和沃爾沃XC40的淵然甚深,後者在地闆上也有類似的特征。隻不過它是領克01新老圖的“1+1”綜合版本,既強化了側圍,也強化了地闆。
總之,這次烏龍做圖人員要負責任。新圖中,中通道和後地闆(後座椅地闆區域)是使用的超高強鋼,這比之前的圖是有強化的地方,并沒有表現出來。
至于新圖是不是降低了整車強度,我反倒更傾向于認為新版本的安全收益更大。這種類似于“蜻蜓結構”的安全強化設計在業内有經典案例。比如Polestar 1設計了一個蜻蜓形狀的加強結構,将整車彎曲剛度提高了60%,并且這種T型結構作為力的傳輸通道,還提高了正碰和側碰的防禦能力。
Polestar 1是加強後地闆,連接配接中通道和左右兩側的門檻梁。
當然,關于領克01的讨論都隻是折中方案,像XC40這種全方位的強化肯定是最佳選擇。再比如寶馬7系的CarbonCore碳纖維強化車身,也都是和XC40一樣,走裡外兼修的路線。更不用說Polestar 1的上車身部分幾乎為全碳纖維打造而成,包括車身側圍、車門、前翼闆、前機艙蓋和後行李箱蓋。
車身強度國内外使用差異
在以上讨論中,大家除了材料辨別的質疑外,另一個痛點是國内外到底有沒有一視同仁。很遺憾,無從可考。是以本文不再針對領克01進行進一步分析,如後續有更新的資料,會跟進補充。
接下來的讨論僅針對行業一般情況。
僅就筆者的行業工作經驗看,材料使用差異是存在的。
通常,會影響到材料使用差異的原因集中在以下三點:
該國的汽車碰撞測試難度;
企業在該國的盈利目标;
該國汽車防腐等級要求。
前兩點大家很好了解。碰撞測試難度高,自然需要更強大的車身材料。盈利目标決定了成本支出,按照行業一般共識,白車身材料成本約占整車材料成本的20%~30%,高強度鋼價格更貴,是以自然會影響車身材料使用。
關于第三點,想必大家平時不太了解。針對白車身而言,國内外差異點主要是鍍鋅鋼闆的使用。比如鍍鋅鋼闆分為單面鍍鋅鋼闆和雙面鍍鋅鋼闆,後者的腐蝕等級要求更高,但自然價格也要更貴。
為什麼還有防腐等級要求,是因為汽車常年裸露在外,腐蝕是最常見,也最容易出現的問題。
客觀說,歐洲國家,受腐蝕性地理環境因素影響比較大,英國、法國等國家就對車輛的耐腐蝕要求尤為嚴苛。但這也不是借口,像澳洲就同樣提出了很高要求,至少國内海濱城市也應該跟進這些要求。
下圖是某企業針對澳洲車型進行的防腐蝕改進,但國内遲遲未能如願。
從圖中可見,澳洲版本改進成本150元。一台車150元看似不多,但賣10萬台,可是1500萬呢。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筆者認為,第1、3點隻能依靠行業推動,比如第三方安全機構提出更高的安全标準,國家或者各省市政府出台相應的行業标準。同時,我們消費者不要寵着這些企業,維護自己的權利,這樣企業才能更重視使用者需求。
比如防腐蝕國内外市場暫時都沒有強制性的法規要求,像澳新地區政府出台的政策也是針對車輛年檢,并不是針對主機廠,但主機廠及時跟進了使用者的抱怨。
雅斯頓小結
回顧以上,筆者更傾向于領克01車身高強度鋼占比資料是可信的。隻是在統一辨別,表征車身材料水分布上,企業應該更細緻。我們都知道車規産品的标準更加嚴苛,企業如果内緊外松,不枉付汗水了嘛。
筆者也呼籲各行業夥伴,咱們再接再厲,把行業标準提高,不給别人鑽空子。再經消費者的督促,相信國内汽車市場終将和世界接軌,甚至成為引領者。
圖 | 來源于網絡
About Astoncar
愛車,更多一點
以消費者的目光探讨汽車,分享更多原創真實的汽車觀點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