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産e-POWER:當油改電成為常态,創新就成了一種罪

雖然1月份新能源市場迎來了一波小高峰,但在我看來,大多數銷量依然是由油改電産品而來的低端電動車市場推動,這對于急需灌輸高品質用車生活的新能源市場來說,無異于飲鸩止渴。

的确銷量更好了,但不代表新能源競争力整體增強了,換句話來說,如果不是為了便宜,誰會買一台不具備技術颠覆能力的低端、續航焦慮症明顯的油改電産品?

日産e-POWER:當油改電成為常态,創新就成了一種罪

如果讓我指名道姓,哪吒、零跑、榮威這些入門電動車,不就是活生生的油改電車型嗎?

當下有大量的企業造新能源車是為了雙積分無奈轉型,為了賺積分為了搶占市場,造電動車隻是權宜之計,事實上,如果沒有雙積分,沒有碳中和明顯的方向,這些企業依然沉浸在内燃機帶來的虛榮假象之中不能自拔。

原因很簡單,開拓一個新的市場和研發一套成熟、穩定的新技術,太難了。

日産e-POWER:當油改電成為常态,創新就成了一種罪

新能源市場其實分為幾大類,氫能源、電動能源是兩個方向比較清晰的,電動能源是最貼合也是有明确推動的方向。

其實國内新能源市場隻是規定了一部分,就是純電續航50km以上的産品才是新能源車,對另一部分有電池技術的“碳減排車”,事實上規劃到了“傳統能源車”的類别中。

但事實上,這些沒有被定義為新能源的車型,不乏技術上比新能源更出色的技術。

日産e-POWER:當油改電成為常态,創新就成了一種罪

比如說日産e-POWER技術,這是标準的極具開拓性的技術,更能帶來優秀駕駛體驗的“非新能源車”,它用内燃機發電,驅動方式上卻使用電機。

邏輯很簡單,一個非常高熱效率的内燃機發電,電可以直接存儲在電池中,也可以直接供給電機,最終都是電機驅動車輛。

油發電,電驅動。

日産e-POWER:當油改電成為常态,創新就成了一種罪

有人說,這套技術是脫褲子放x,多一道程式轉化綜合效率更低,拿掉發電機不是更好?理論上是沒錯,但核心問題是:給電動車充電的充電樁,電不也是燒煤而來?

日産的e-POWER讓我解釋,就是把發電機直接搬到車上,其實難度更大。

比如說,怎麼讓發動機發電效率更高,如何讓電池更好的處理複雜的充放電系統,電驅系統如何更好的應對頻繁的充放電作業,保證動能回收以及放電時的及時性。

理論挺好做,單獨的電池+電機配合也不難,如雨後春筍冒出來的新勢力能說明,做電動車這個門檻,幾乎等于零。

日産e-POWER:當油改電成為常态,創新就成了一種罪

但能夠做混合動力架構的企業卻很少,從目前的市場來看,做得好的少之又少,從全球架構分析,通用、豐田、本田、比亞迪、日産也就這幾家。

核心原因是:門檻太高,邏輯更複雜,需要應對的工作工況需要用大量的資金來解決,關鍵是:耗時耗力,無法在碳中和轉型下,獲得明确的認可。

别的不說,e-POWER就做了很多技術上的努力。

日産e-POWER:當油改電成為常态,創新就成了一種罪

1.2L小排量發動機既起到的是減負的任務,又擁有更好的熱效率,小缸體長行程發動機本身品質較輕,減輕了電池出現車身品質過重的負擔,同時本身發動機缸徑更小,工作行程更長,更有利于穩定做工下的高熱效率。

是以這台發動機的發電效率,是遠遠高于普通發動機的,準确來說這就是增程器。

而負責接收電量、放電的小電池也做了很多的細節優化,比如說具備閃充閃放特性的電池工作效率更快,同時不占用空間以及重量、成本,此外電機體積更小而且功率更強。

日産e-POWER:當油改電成為常态,創新就成了一種罪

這套系統的出現沒有改變原有車輛結構以及操控,反而因為電機的出現讓整車開起來感覺更好,電機不僅僅讓整車更安靜,同時起步更快,最為關鍵的是,因為熱效率更高的小排量發動機出現,無論怎麼開,油耗都在5L左右。

其實這種碳減排車帶來更多的設計思路,屬于創新路線中不可缺少的思維,要比傳統的油改電車型更值得分析、研究。

日産e-POWER:當油改電成為常态,創新就成了一種罪

大量的傳統汽油車在被廠家拿掉發動機、變速箱之後,妥協的塞進去電池包和電機,搖身一變成為了電動車,這種設計思路難以稱之為創新。

真正的創新不是你能挂新能源牌照,而是真正為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至少日産e-POWER這種新的方向出現,給行業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在我看來,拒絕油改電,都是新能源轉型下的勇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