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寶寶突然停下不動、滿臉憋紅,多半是如廁信号,父母們接收到了嗎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小寶寶不會通過說話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是以新手爸媽面對寶寶的“吃喝拉撒”,很難正确判斷寶寶到底想幹什麼。

可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當他們有需求時,也會通過各種行為給家長“暗示”,家長能否第一時間準确接收到來自寶寶的信号,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寶寶突然停下不動、滿臉憋紅咋回事?

一位寶爸帶娃逛商場,可逛着逛着寶寶突然伸開雙臂,雙腿彎曲不動了。

寶寶突然停下不動、滿臉憋紅,多半是如廁信号,父母們接收到了嗎

爸爸的直男思維将寶寶的行為解釋成,“世界是虛構的,一切都是代碼構成的”,而自己的寶寶保持這個姿勢不動則是“卡bug”了。

不得不說這位寶爸的想象力還是很豐富的,不過帶娃經驗還是太少了。

評論區有經驗的寶媽紛紛暗示寶爸,寶寶其實在拉“臭臭”。寶寶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确實在專心拉臭臭,并不是爸爸以為的程式卡bug了。

寶寶突然停下不動、滿臉憋紅,多半是如廁信号,父母們接收到了嗎

父母不能正确接收寶寶行為釋放出的信号,還真是件麻煩事,尤其是對表達能力尚不完善的寶寶,父母要多觀察,根據具體表現判斷寶寶是否需要如廁或更換紙尿褲。

寶寶的這些表現,其實是在釋放如廁信号!

五官揪在一起,發出“嗯嗯哼哼”的聲音:

在沒有生病和不開心的情況下,如果寶寶五官揪在一起,表現得很難受,同時嘴裡還哼哼唧唧個不停,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尿不濕已經到了極限。

寶寶突然停下不動、滿臉憋紅,多半是如廁信号,父母們接收到了嗎

濕乎乎的讓寶寶很不舒服,想排尿排便卻很難受,這時就該換紙尿褲或者帶寶寶如廁,經常憋着可不好。

突然站着不動,全身都在用力:

當寶寶突然站着不動,眼睛也不眨一下,兩隻小手乃至全身都在用力的時候,說明寶寶正在專心排便。

不過家長不用急着給寶寶換尿不濕,因為寶寶可能還沒排完,可以等10分鐘寶寶不再排便時,再更換紙尿褲就來得及。

寶寶突然停下不動、滿臉憋紅,多半是如廁信号,父母們接收到了嗎

突然哭鬧不停,表現很煩躁:

排除生病和受到驚吓,如果寶寶沒有理由的哭鬧不停,而且怎麼哄都不好,可能是拉尿在褲子裡,冰冰涼和黏糊糊讓寶寶難受。

一般在睡夢中發生的幾率比較大,一次你最好在睡前為寶寶更換一條幹淨的紙尿褲。

當然不排除有的寶寶即便紙尿褲到達了極限,也不會有特别明顯的表現,這時就需要父母自己判斷是否該更換了。

寶寶突然停下不動、滿臉憋紅,多半是如廁信号,父母們接收到了嗎

如何判斷是否需要更好紙尿褲?

比較籠統的方法是根據紙尿褲穿戴時間判斷,1個月左右的新生兒,排尿是比較頻繁的,大概1~2個小時後就需要換一次紙尿褲。因為新生兒喂奶也是比較頻繁的,是以每次喂奶時檢視紙尿褲就可以。

6個月以内的寶寶排尿量增加,需要每3個小時換一次,晚上保證至少更換2次,如果寶寶排便的次數多,更換就需要更頻繁。

寶寶突然停下不動、滿臉憋紅,多半是如廁信号,父母們接收到了嗎

6個月以上的寶寶随着添加輔食,排尿量會減少,一般4-5個小時更換一次,晚上更換一次即可,但如果寶寶排便量較大,也是要及時更換的。

每個寶寶的排洩量都不同,是以根據紙尿褲穿戴時間也隻能針對一部分飲食排便規律的寶寶,并不能對所有寶寶适用。

對這種情況,寶爸寶媽可以自己“動手”摸一摸,如果紙尿褲摸起來有橡皮泥或真空沙的感覺,大機率就是已經達到了極限,需要更換了。

寶寶突然停下不動、滿臉憋紅,多半是如廁信号,父母們接收到了嗎

寫在最後

對沒有經驗的新手父母來說,判斷寶寶的如廁信号很重要,隻有準确接收,才能為下一步訓練自主如廁做準備。

當寶寶能越來越明顯釋放如廁信号,并能聽得懂父母的指令,對馬桶表現出興趣時,父母不妨試試給寶寶設定專屬馬桶,讓寶寶嘗試使用馬桶,隻要寶寶不排斥,那後續的訓練就要及時跟上了。

對寶寶來說,學會自主如廁是成長中不能忽視的大事,父母可别小瞧了“穿紙尿褲”的,及時地訓練和引導必不可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