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體育遊戲該放棄“年貨”模式了?

| 本文基于篝火營地與 Game Informer 中華地區獨家授權協定,轉載請征得同意。

我已經從事了十多年的體育遊戲新聞工作,遊玩這類遊戲的時間更是超我從事工作的時間近乎三倍。每當我和别人談起《麥登橄榄球》或《NBA 2K》系列的最新作時,人們首先會問我的問題永遠是「已經買了去年的作品的話,還有買新款的必要嗎?」在過去幾年裡,體育遊戲系列正在不停推陳出新,我也不得不在是否該安利一位體育遊戲愛好者購買最新的「年貨」上進行更多思量。

到了如今,我對于人們這類問題已經有了确定的回答方式:「今年新作裡的新要素對你來說重要嗎?最新的運動員陣容對你而言是否有意義?」如果對方面對這兩個問題感覺有一個回答不上來,那麼我的建議就是「等打折」或「繼續玩以前的作品」。随着「年貨」作品數量持續增長,這樣的問答隻會越來越頻繁。

為什麼說體育遊戲該放棄“年貨”模式了?

我的同僚,Game Informer 的編輯 Kimberley Wallace 曾經寫過一篇關于體育遊戲陷入困境的文章,我完全同意他的觀點。《麥登橄榄球》的開發團隊正在提高對遊戲經營模式的重視(不過這是在粉絲大規模的抱怨後才開始的),《美國職業冰球聯盟》系列多個更新改動隻取得了反響平平的效果,而曾有着優秀口碑的《NBA 2K》系列則是越來越老調重彈,沒有誠意。

由于需要在每個賽季開始前發售,是以較短的開發周期導緻體育遊戲總是會比較保守。不過這個原因更多影響到的是遊戲的開發商,而開發商通常不太能參與到最終的決策中,做出這些決策的,往往都是版權方或遊戲發行方。

體育遊戲并不是市面上唯一的遊戲類型,EA 和 2K 也不是唯一因為「年貨」模式而飽受诟病的廠商,一些過去有這種問題的系列、廠商和遊戲類型已經找到了緩解或避免這種問題的方法。Capcom 就曾因為《街頭霸王》系列的新作發售方式而飽受诟病。

為什麼說體育遊戲該放棄“年貨”模式了?

那他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他們把《街頭霸王 5》作為一個平台,然後在幾年間不斷對這款遊戲進行疊代優化,該遊戲并非這個系列裡我最喜歡的作品,尤其是在剛發售時,我更是對其沒有好感,但開發團隊不斷地對遊戲進行更新和提升,這樣的做法證明了這種曆史悠久的遊戲 IP 也能從傳統模式轉向平台化的營運方式。

那其他因為年貨化遊戲而曾遭到批評的廠商呢?說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使命召喚》和《刺客信條》系列。《刺客信條》在近年已經摒棄了一年一作的模式,轉而先是由諸如《刺客信條:奧德賽》和《刺客信條:英靈殿》這樣的作品先打造一個宏大的遊戲世界,然後再通過後續時間裡釋出的大量 DLC(有付費的也有免費的)來在已有基礎上深化完善。

為什麼說體育遊戲該放棄“年貨”模式了?

《使命召喚》系列由于經常會給不同甚至多個工作室來進行開發,雖然仍在每年釋出新作品,但整個系列卻采用了與《刺客信條》類似的模式,在一年一作的方式下,動視讓 Infinity Ward、Treyarch 以及 Sledgehammer 幾個工作室輪流對這個系列進行開發。而且通過《使命召喚:戰區》,這個系列上一年的作品也依然能傳承到下一年裡去。

正如近年來各種類型的遊戲所展現出來的變化,「年貨」作品的模式已經過時了。開發商現在可以借由大量更新來給發售了一段時間後的遊戲進行大規模的疊代。《麥登橄榄球 22》就是利用這一方式,在發售了幾個月後對經營模式中的球探系統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進。

為什麼說體育遊戲該放棄“年貨”模式了?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用這種方式來改變每年一作的現狀呢?為什麼我不能隻買一份《麥登橄榄球》,然後到來年通過更加便宜的季票形式來購買新球隊陣容和更新等内容?這樣一來不僅能避免玩家社群被迫分流,還可以在系列幾年後真正推出一款系列新作時,讓玩家感覺新作确實有進步,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看來看去都覺得改變不大。

我之前與多家體育遊戲開發商交談時,發現這個領域面臨的一大問題在于,體育界本身每年并沒有太大的變化,這導緻基于這些體育項目開發的體育遊戲也很難去展現出其創新之處。而平台營運式的模式可以讓人們不再那麼期待每年的遊戲有多大變化。

EA 旗下的《UFC4》确實早就已經在以這種模式營運了,這個系列一般是兩年出一次新作,每次的新作都會在過去的基礎上對諸如生涯模式或線上内容等元素進行創新。雖然 UFC 比賽确實不像橄榄球、冰球、棒球或籃球那樣有明确的賽季區分,但至少從這款遊戲可以看出兩年發售一次新産品的模式确實是可以用在體育遊戲身上的,而且這樣還能讓一個系列的新作品更明顯地展現出創新性和進步之處。

為什麼說體育遊戲該放棄“年貨”模式了?

當然,開發商也有些無法控制的事情。例如,與體育賽事版權方簽訂的授權合同(特别是那種獨占類、限制類的合同)很有可能會要求發行商施行一年一作的模式。另外,雖然飽受批評,但許多體育「年貨」作品其實都賣得很好。例如《麥登橄榄球 22》在 2021 年 8 月份發售後很快就成為了當年銷量最好的遊戲之一,在釋出時更是成為了當月的遊戲銷量冠軍。

同樣的例子還有《FIFA 22》和《NBA 2K22》,這兩個遊戲在發售時都有着出色的銷量,在發售當月銷量上隻有《麥登橄榄球 22》稍微比他們高一些。另外,《麥登橄榄球 22》還在發售後的第二個月繼續蟬聯了當月銷量冠軍的寶座。不過這些遊戲在 Metacritic 上獲得評分都較系列往常表現要更低,《麥登橄榄球 22》PS5 版僅獲得了 68 的評分。

為什麼說體育遊戲該放棄“年貨”模式了?

若是想要改變體育遊戲的新作發售周期和營運方式,就必須要有足夠的例證來讓這些發行商或版權方看到改變迫在眉睫,或者改變确實能在某些方面帶來更好的效果。但遺憾的是,在目前體育遊戲界沒有主要 IP 改變的例子或旗艦産品銷量沒有明顯低于預期的情況下,我想他們并不會意識到這件事情。除非上述情況發生,不然我們很可能會繼續看到這種自體育遊戲成為吸金利器以來就出現的「年貨化」的情況。

要看到體育遊戲界的大發行商們改變當下做法,我們可能還需要等上很長時間,但很顯然,這個領域有些東西需要改變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有幾個非體育遊戲類型的系列已經證明放棄一年一作的模式是個收益頗豐的做法,而且按理來說,這種模式在體育遊戲界也能有不錯的效果。現在的問題在于,沒有哪個大型發行商或版權方願意冒險改變幾十年來大量吸金的「年貨」模式去嘗試其他方法。

翻譯 丨 柳生非情劍

編輯 丨 Zoe

關注、點贊、在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