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指尖,又一次,廣州TTG倒在了武漢estarpro的腳前,七連敗,這是廣州TTG面對到武漢estarpro的成績,而最近的四場比賽,bo7也好,bo5也好,廣州TTG也都隻能拿到一分,堪稱kpl一大魔咒,其實想想也能了解,武漢estarpro此前在秋季賽中就表現出超出一衆戰隊一個等級的實力,一個聯賽,一個杯賽,一共隻輸一場,是以廣州TTG落敗也不算丢人。

廣州TTG表現如何?
平心而論,四場比賽中,至少有三場是和武漢estarpro前中期勢均力敵的,但他們的老毛病就是在後期的終結比賽能力不行,或許可以反過來講,是因為武漢estarpro的後期抓機會太強導緻,新人亦南第一場發揮的可圈可點,且獲得了mvp,本該對其褒獎,但後來的幾次操作也給了他巨大的壓力,新人想要表現能了解,但團隊的并肩作戰才是獲勝的關鍵。
團隊協作,到底是什麼?
路人局的各自為戰,在職業選手的眼裡好似過家家,我們可能在拿到巨大優勢的時候還要拖好久才能上高地,但在賽場上可能前期被打殘一次就意味着一整場比賽都要被壓着打,這就是團隊協作能力,通過獲得一定的優勢來擴大己方的優勢,一個人做不到,要多人配合才行,這也是賽場下選手們在練習的東西。
手法的問題不需要在意,能當職業選手的基本都是操作怪,是以我們經常聽見的“磨合”才是隊伍最重要,也是最難的點。
不是一個人的王者,是五個人的榮耀?
在路人局中,的确如此,比的是兩邊陣容哪一邊的合作更默契,是以勝算就更高,而賽場上的真正大核不是刺客,也不是射手,而是教練。
一個好的教練能給隊伍帶來什麼?冠軍,拿SK舉例,初入kpl帶的是ba黑鳳梨,當年在賽場上創造了26buff開的盛舉,你能想象到同樣五個人,對面一個buff拿不到的情況有多憋屈嗎?這就是訓練的成果,而能有這種意識,除卻當年770清晰的頭腦,還有SK的賽前布局。
很多人覺得,教練 不就是上台選個英雄嗎?其實不然,五個人的配合固然重要,教練的臨場決策也很重要,但是平時的訓練,戰術的培養,選手的習慣都是看教練如何安排的,不然武漢estarpro五個毫不搭邊的選手組合到一起,直接就是一年雙冠,真的是天生的默契嗎?賽場上戰隊之間的博弈不光是選手,還有教練組的博弈,而武漢estarpro和廣州TTG之間,顯然SK這邊更占優。
2.9日的比賽中,廣州TTG再次1:3落敗,有換帥的問題,但相對來說影響沒那麼大,因為目前隊伍除了教練隻換了1個人(凱凱賽訓總監),是以之前培養出的默契基本都在,差的是教練的臨場部署,但我想,教練會按照選手們的特點去部署戰術,而不是讓選手強行執行自己的想法,是以教練隻能說有影響,但不是最緻命的影響。
真正影響勝負的是SK,花海在賽後采訪說,這個版本打野好像百花齊放,是以最後一局使用了暃,這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SK已經走在了版本的前端,就像當年小獸開發了馬可波羅自由人體系一樣,難道不是SK的功勞嗎?
結語:一場比賽的勝負,我們把目光都是聚焦在某個選手是否有高光操作,某個隊伍的配合是否默契,很少會注意教練們在背後的辛苦和付出的努力,不是一個人的王者,應該是六個人的榮耀,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