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第三次戰役我軍大勝,美軍逃竄,彭德懷卻停止追擊。氣得蘇聯顧問跟斯大林告狀,結果他被批:不知天高地厚。
長津湖一戰,聯合國軍被打得落荒而逃,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撤職,“五星上将” 黯然離場,另一個“四星将領”李奇微卻“粉墨登場”。
相比狂妄的麥克阿瑟,李奇微低調得多,但手段更為陰狠。他往自己肩膀上挂上一枚手榴彈,以鼓舞士氣,還常常乘專機親臨前線,近距離觀察志願軍的一舉一動。
這個對手就像一條可怕的“毒蛇”,不好對付。
我軍與李奇微的第一次較量,是在長津湖戰役不久後的第三次戰役。志願軍在1月4日拿下
了漢城,美軍倉皇出逃。中朝兩軍戰士舉臂歡呼,人們奔走相告,喜極而泣。
“乘勝追擊,把美國佬趕回老家去!”呼聲一浪更比一浪高,全城一片沸騰。可彭德懷的臉
色卻越來越凝重。
他連夜召開内部會議,緊鎖眉頭,用筆指了指地圖上的三七線,開門見山說:“先停止追擊,等補充休整好了再戰!”
“什麼?”部下們都吃了一驚,議論紛紛,“現在不追,怕是要錯失良機......”“一鼓作氣,美國佬一推就倒了。”
“我又何嘗不想,但我心裡不踏實啊”,彭德懷擺擺手示意大家靜下來,然後從兜裡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紙條,隻見上面赫然寫着:“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向中共軍指揮官緻敬。”
“看到了嗎?這是李奇微寫的!”彭老總指着落款大聲說:“這是赤裸裸的挑釁! 雖說我們大獲全勝,但總共才幹掉區區1.9萬人,這其中必定有詐!他美國人不是傻子!”
聽完分析,負責供給的洪學智副司令員,也說出了擔憂:“再追擊的話,後勤怕是跟不上了。”
“美國會再補四個師入朝,後方休整多日的其他美軍部隊,也在蠢蠢欲動”,參謀長解方将軍也帶來了最新偵查的消息。
彭德懷眼裡閃着淚光說:“戰士們把生命交給了我們,我們要對幾十萬士兵的生命負責啊!”
一席話打動了現場所有人,大家雖然心有不甘,但都被說服,了解了彭老總的用心良苦。
然而第二天卻有人怒氣沖沖跑來興師問罪,這人就是蘇聯顧問拉佐瓦耶夫。
在大陸入朝之初,關于中朝兩軍指揮權交給誰的問題,彭德懷和金日成就各持己見,後來長津湖開戰第7天,金日成竟主動交出指揮權,因為彭老總的表現讓他心服口服。
經蘇聯方面訓示,成立了由金日成、斯蒂科夫和彭德懷組成的中朝蘇三人組聯合司令部。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蘇聯和北韓也派要員入駐司令部。
蘇聯顧問一進總部,彭德懷趕緊笑着迎上前握手,對方卻紅着臉粗着脖子大聲嚷嚷:“世上哪有打了勝仗不追的總司令!”
彭老總也不惱火,他笑着說:“不要急,我們坐下來慢慢說。”
接着細說自己的分析,可拉佐瓦耶夫根本聽不進去,反而大聲質問:“請問蘇聯的衛國戰争,如果我們不反擊,不打到柏林,能消滅希特勒的軍隊嗎?”
“這場戰争的偉大,毫無疑問。但這并不意味着,換一個戰場,經驗就得照搬。蘇聯用的是飛機大炮,而我們志願軍隻有小米加步槍,子彈隔兩三天就得補充一次吧?再說,咱們的後勤也快跟不上了......”
“總之,我不同意!”沒等彭老總說完,對方就斷然拒絕。一氣之下,他竟洋洋灑灑寫了5千字的信,一紙狀告到斯大林處。
彭老總也跟毛主席彙報情況,主席立馬同意休整計劃。然而,又跑來另一個反對的聲音,是金日成。
金日成拉着彭老總的手,眼泛淚光,激動地說:“讓我們打吧! 我們人民軍等這一天等得太久了!”
彭德懷當然知道。一開始人民軍把南北韓打得落花流水,一舉奪下漢城,眼看就要統一北韓半島,但美國人一插手,10萬民軍被打得隻剩3萬殘兵敗将,這血海深仇,怎能不報呢?
彭老總完全了解金日成的感情,但現在不是感情用事的時候,他耐心地跟金日成讨論了近3個小時後,終于說服金日成。
而斯大林收到“告狀信”後氣壞了,但他生的是自家顧問的氣,他跟旁人抱怨:“彭德懷同志是少見的軍事家,但我們的同志卻在彭德懷面前指手劃腳,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他随即把拉佐瓦耶夫調回蘇聯國内。
在志願軍休整17天後,美軍果然展開了大規模反攻,這證明了彭德懷的判斷,之前所為正是李奇微的誘敵之計。
不得不說,彭老總的雄才大略、高瞻遠矚确實讓人佩服,若不是及時休整,創造了有利條件,不敢想象犧牲會有多大?難怪主席不吝筆墨:“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将軍。”
作為将領,他珍惜每個士兵的生命。1953年1月簽完停戰協定,在所有人慶祝時,他默默來到前線陣地,凝望着遠方久久沉默:青山處處埋忠骨,那裡有他的兵。
緻敬戎馬一生的彭老總,緻敬可愛的志願軍!
參考資料:《湘潮》 彭德懷與拉佐瓦耶夫在抗美援朝中的争執
#戰争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