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一群“虎頭虎腦”的孩子演唱了希臘語的《奧林匹克頌》,稚嫩清純的嗓音打動了所有人。這支用純淨童聲為全世界歌唱的“馬蘭花合唱團”,其實并非專業的合唱團,而是一群來自太行山深處的孩子們。
這些孩子都來自太行山北部東麓的阜平縣,這裡曾是老區、山區、貧困區“三區合一”。作為革命老區,阜平有着悠久的革命曆史。80多年前,在戰火硝煙的洗禮下,《晉察冀日報》于阜平縣馬蘭村誕生,時任報社主任鄧拓帶領報社全體同志,揮舞着“敵後千百萬人民抗戰鬥争的旗幟”,先後出版報紙2800餘期,為開展敵後鬥争凝聚人心、鼓舞鬥志,為黨的無産階級新聞事業寫下燦爛一筆。鄧拓把馬蘭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也把馬蘭村的鄉親們深深地挂在了心上。
2003年,鄧拓的女兒鄧小岚來到馬蘭村為烈士掃墓。活動結束後,她本想讓村裡的孩子們一起唱首歌,卻發現這裡的孩子幾乎什麼也不會唱。“當時我特别心酸,決定為孩子們做些什麼。”2004年,退休後的鄧小岚帶着從親戚朋友那兒搜羅來的樂器,隻身回到自己出生的馬蘭村,教孩子們唱歌。那時還沒有高鐵和高速公路,從北京西站乘火車到河北定州,再換乘班車,趕到馬蘭村經常是傍晚6點多。她就這樣來回奔波,一個月兩次,風雨無阻。“隻要他們覺得音樂給他們帶來快樂,我的心願就達成了。”她說。
音樂喚醒了這座沉睡的小山村。18年來,鄧小岚拿出終身俸為這裡修建了音樂教室,在孩子們唱功提高後組建了“馬蘭小樂隊”,帶領孩子們去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舞台上演出,還聯系高校音樂專業學生來此支教。2015年,她更是獨立設計、自籌資金,在國小校旁邊的黃土坡上打造出一座三層的“音樂城堡”。“去到大城市之後,孩子們遇到很多新東西,什麼少年宮啊、迪士尼公主城堡啊,孩子們都特别喜歡。夢幻的東西都是連在一起的,音樂不是更美妙嗎,我就給他們蓋了一個。”
鄧小岚用音樂為孩子們編織出了五彩斑斓的夢想王國,讓孩子們走出大山的夢想成了真。“山裡孩子們最渴望的是什麼?是大山外面的精彩世界。”就這樣,以音樂為翅膀,她領着孩子們飛出了大山。

鄧小岚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義務支教。
後來,一個不經意間的機會讓孩子們繼續飛向世界。2021年9月的一天,在河北阜平義務支教五年的退休音樂特級教師付寶環接到北京冬奧組委從業人員的電話。對方提出,他們在網絡上看過孩子們唱歌的視訊,希望能去實地看看這些孩子是否可以承擔四個多月後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演唱奧運會會歌的任務。
“當時我的第一感覺是為阜平的孩子高興,他們有機會被考察能否參與這麼重大的活動。但我同時也很擔心,我知道阜平的孩子和在冬奧會開幕式上演唱會歌的距離有多遠。”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阜平的孩子用一天時間就征服了北京冬奧組委,獲得了登上冬奧會開幕式舞台的機會。
今年2月4日晚,這群大山裡的孩子站在舉世矚目的舞台上,為世界放聲歌唱。每一個孩子都純淨無邪,每一份天真都值得被珍視。當聽到他們歌唱的《奧林匹克頌》,你會忍不住跟随他們一起吟唱,吟唱動人的春天,吟唱溫暖的希望。春風化雨的天籁裡,藏着的,是純真,是善良,是人們對世界最初的渴望。
河北大學研究所學生張華卿曾在阜平義務支教兩年,“積極、樂觀、有韌勁兒,這是這裡的孩子給我最深的感受。”濃縮兩年的支教生活,這是讓他最難忘的。
山裡孩子們的精氣神,恰是新時代中國的縮影。2012年12月29日,中國脫貧攻堅的進軍令從太行山深處發出。7年後,阜平164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我們都知道中國現在脫貧了,中國的孩子、山區的孩子和過去不一樣,是以最能展現他們的,是他們站在奧運舞台上,用希臘語大聲地唱會歌,那真的是說明了一切。”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這樣說道。
【來源: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