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敦煌懸泉置發現漢朝“黑闆報”,上面内容,對現代人都有教育意義

在甘肅省敦煌懸泉置遺址附近,考古專家們發現了一塊屬于西漢時期的“黑闆報”,而“黑闆報”上的内容,卻令人耳目一新,突出了極為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敦煌懸泉置發現漢朝“黑闆報”,上面内容,對現代人都有教育意義

1987年時,大陸一個專業的考古專家團隊,在甘肅省敦煌市甜水井東南吊吊泉溝口西側,發現了一座西漢時期的古遺址,被稱為“懸泉置遺址”。從1990年至1992年兩年間,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大面積的保護性發掘,發掘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共出土15000餘枚漢簡與17650件各類文物。正是由于該遺址文物出土量巨大,并且價值極高,是以被評為“199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敦煌懸泉置發現漢朝“黑闆報”,上面内容,對現代人都有教育意義

“懸泉置”的命名,源自于該遺址所出土漢簡上的“懸泉置”三字。據出土文獻記載,在西漢武帝時期,“懸泉置”被命名為“懸泉亭”,漢昭帝時才改成“懸泉置”。考古專家稱,此次在懸泉置遺址出土的文物,除了大量的竹簡文獻外,其他物品種類也極其豐富,包括銅器、鐵器、漆器、木器、骨器、革、絲、麻、紙、毛等16大類,極大反映了漢代時期的農業與科技水準。

敦煌懸泉置發現漢朝“黑闆報”,上面内容,對現代人都有教育意義

在考古專家們仔細發掘過程中,他們有了一個最新的發現。在懸泉置遺址倒塌的房屋之中,深埋着一塊巨大的“牆皮題記”,它呈倒扣狀的方式埋于土中,已經斷為了兩大截。經過考古專家們的仔細整理,最終将一塊長235cm、寬45.7cm的牆皮成功取出,并做了進一步的還原。考古專家們發現,這塊被發掘出來的“牆皮題記”,其制作方法十分簡單。首先需要在牆皮上塗抹一層白灰,接着再用黑色的墨汁畫出邊界框,并用朱砂筆描繪界欄,之後再用毛筆進行仔細書寫,其主旨标題是《使者和中所督察诏書四時月令五十條》。

敦煌懸泉置發現漢朝“黑闆報”,上面内容,對現代人都有教育意義

“牆皮題記”的本質,類似于我們現代人熟知的“公告欄”以及“黑闆報”,是一種特殊的宣傳方式,它頒行于西漢平帝元始五年(即公元5年),是由王莽奏請,以其姑母太皇太後王政君的名義頒布的诏書。诏書總共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該诏令頒行的原因,第二部分為诏令的内容,其中共有50條,每條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為诏令本條,而下部分則是相關的解釋。第三部分為诏令頒布後的人員記錄,還包括诏令向全國頒布的重要方式。

下面我們來看看關于《使者和中所督察诏書四時月令五十條》的具體内容,談談當時朝廷的政令舉措方向與意義。

敦煌懸泉置發現漢朝“黑闆報”,上面内容,對現代人都有教育意義

其大緻内容是:元始五年時,朝廷太皇太後突然感到天氣風雨不時,人體陰陽不調,認為是人間農事違逆了上天的安排,便下令要求百官的各種行為都要務順時令。由于篇幅有限,我們暫且舉出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毋擿剿(巢)謂剿空實皆不得擿也。空剿(巢)盡夏,實者四時常禁。毋殺蟲,謂幼少之蟲、不為人害者也。毋殺孡謂禽獸,六畜懷任(妊)有胎者也。

此處所談之條例,大緻概括為“不得獵獸捕魚,不得傷害鳥類及鳥卵”。因為春夏之交,正是萬物生長的最佳季節,凡是生物都要孕育繁衍,貿然打殺屬于憑添罪孽。

敦煌懸泉置發現漢朝“黑闆報”,上面内容,對現代人都有教育意義

毋築城郭,謂毋築起城郭也,三月得築,從四月盡七月不得築城。毋焚山林,謂燒山林田獵,傷害禽獸蟲草木。此處講述的條例,是到了冬天的時候,朝廷不準修建城池、房屋,即使是民間蓋房子,也不能将地基挖到三尺以下,否則很可能會觸發冬日所儲藏的地氣。冬日更不能放火燒林,防止冬眠的野獸無栖息之所。

據考古專家稱,《使者和中所督察诏書四時月令五十條》的内容,大多數都是摘自早期文獻《禮記》,甚至有一些都是原模原樣的引用,并未變動任何一個字。但是從現代角度來看,當時的朝廷之中,便已經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将樹木與動物列為重點保護對象。除此之外,該“黑闆報”也将四季的農事進行了分類,并有指導性的将每個月的農業行為進行記錄,力求令人類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

敦煌懸泉置發現漢朝“黑闆報”,上面内容,對現代人都有教育意義

懸泉置遺址所出土的“黑闆報”,在極大程度上展現了古人注重環保的意識,同時也令現代人得到了更深的啟發,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隻有更好地保護環境,才是對我們人類自己負責。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