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水木公
來源|搞車零距離
衆所周知,随着整個市場的電氣化智能化轉型,電動智能汽車的普及率開始逐漸提高。
而與傳統的燃油車相比,電動汽車不僅更加智能,同時也更加複雜,進而衍生出了各種全新的車禍現場。#汽車科技要聞#
失控現場回放 ▲
像什麼刹不住車,車輛自燃,在過去一段時間在全國各地搞車君都看到了不少案例。
往往是這種情況,相關部門複盤起來頗有難度,與此同時消費者也憂心忡忡,擔心身邊或者自己的車輛有一天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怎麼辦呢?
該出手時就出手,國家新國标GB7258–2017《機動車運作安全技術條件》國家标準第2号修改單釋出。
2022年1月1日之後,按照規定新生産的乘用車都要求必須配備EDR(即Event Data Recorder,汽車事件資料記錄系統),也就是說今年往後我們國家的新車都要安裝汽車版本的黑匣子了。
與飛機上的黑匣子類似,汽車EDR可用于記錄車輛碰撞前、碰撞時、碰撞後三個階段中汽車運作的關鍵資料,可以有效還原事故發生前後的真實狀态,從此以後車主維權再也不用大費周章了!
車頂維權現場 ▲
那麼有的朋友要說了,這什麼EDR,不就是個行車記錄儀嗎?别急,且聽搞車君和你細細道來。
汽車EDR很早就已經開始在國外市場普及,比如南韓自2015年12月開始就要求新車強制安裝;美國則要求2019 年上市的新車中 99% 都必須安裝 EDR;
另外,歐盟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将在未來幾年陸續通過法規來強制要求汽車制造商為新車安裝EDR。
在大陸其實汽車EDR也并不是一個新鮮事,早在2004年國務院釋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就已經提出:
營運商用車需安裝行駛記錄儀,之後公安部、交通部等主管部門相繼完善了管理規則,要求行駛記錄儀增加GPS定位功能及視訊監控功能,用以保障道路安全,為處理交通事故提供依據。
商用車大體分為客運和貨運兩種 ▲
是以商用車領域也是最先出台政策明确要求配備EDR的領域。
乘用車政策沒有出台之前,很多車主都會自發地選擇給自己的愛車裝上車載行車記錄儀,以備還原事故真相。
但是,市面上銷售的各種“行車記錄儀”記錄功能其實是十分有限的。粗淺的GPS和視訊資料,經常無法提供車輛發生事故時的關鍵資料,比如方向盤轉向角度、車輛制動狀态(ABS等)、氣囊狀态、駕駛輔助系統狀态等等。
成百上千條的投訴記錄 ▲
那麼問題又來了,消費者和廠家誰來給強制安裝的汽車黑匣子的費用買單呢?
事實證明EDR對整車價格影響并不大。
在此之前,有資料顯示,工信部于去年9月釋出的第348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産企業及産品公告》中顯示:智己L7、蔚來ET7、長安福特Mustang Mach-E、比亞迪宋PLUS EV、小鵬G3i、宏光MINIEV GameBoy版、廣汽埃安AION V Plus、華為賽力斯問界M5均已配備EDR。
華為賽力斯問界M5 ▲
在上述車型中,我們能看到在這其中不乏價格更加親民的低端車型,在其中挑出長期銷售的車型來進行新老款的價格對比,各車型的價格浮動并不大。
但是還是有一部分網友表示,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後還是會算到消費者頭上來的。
從以往的案例來看,事故發生後品牌方和消費者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都想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EDR的普及也徹底解決了,品牌方/使用者手中沒有關鍵性證據來維權的問題。
相關資料展示出的EDR的應用案例還是挺多的:
比如來自車輛/生物碰撞安全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的《汽車EDR資料在交通事故重建中的應用》中就舉了兩個案例,其中一起高速碰撞案例的還原就是通過調取事故車輛EDR來重建事故場景,分析轎車狀态。
與此同時論文中還指出EDR資料具有隻讀性和不可覆寫性,具有更高的社會公信力。簡單來說就是提取出來的資料是絕對客觀,任何手法都無法改變修改,且可以作為呈堂證供。
且EDR的資料隻儲存在你車裡的“小黑匣”裡,需要的時候就需要使用專用工具導出,再進行分析。
有人提供EDR提取服務 ▲
比如之前來自溫州的一起特斯拉高速沖撞停車場事件,車主表示自己是十幾年駕齡老司機,強調事故并非人為原因導緻。
而事後通過對EDR資料的提取和分析,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并公開開庭審理。
EDR鑒定書 ▲
法院判決書顯示,事故系車主踩錯踏闆,即把油門踏闆當成刹車踏闆。車主陳某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其他各方對事故發生均無責任。
由此看來而EDR系統應用的資料記錄功能,第一是避免了駕駛者自己操作失誤,事後卻不承認的可能;第二是如果車輛真的失靈,也能有足夠的證據,車企百口莫辯;第三是讓那些故意僞造事故騙保行為,成為不可能。
搞車君覺得EDR不僅是車主的維權利器,同是也是車企自證的不二法寶,不管怎樣,還是為了保障大家的出行安全。麼各位覺得EDR的用處大嗎?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讨論~
區一起讨論~
的用處大嗎?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