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123

關于二戰題材的電影多看,難免會感到極度壓抑,但是,發生了什麼,不可能總是因為繁榮而選擇忘記,是以,我們用意象的方式,間接地開始了最殘酷的過去,一點一點地展現出來,但是,現在,因為商業利益的混雜, 原本用來反思戰争,無形中成為擷取收入的工具,最後,以健忘的形式将戰争反思手牽手埋葬,原本可以選擇離開人性最近,偏見就變成了對立面的呈現。

國産二戰題材的電影,大多以戰争場面為主,如《金陵十三世》,并用鮮血帶來直接的感官刺激,比如《南京南京》,我承認這種殘酷,确實可以起到威懾作用,但是如果我們從不把戰争的人性和人性放在首位,很難産生進一步情感共鳴的深刻體驗, 但将殘酷與鮮血推向前方,用表皮代替核心,倒置的結局不會産生發人深省、不斷發酵的經典。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123

有一次,我介紹了波蘭電影《鋼琴家》,那種絕望到底的心理沖擊,來自個人在戰争背景下的不知所措,而脆弱的人性,總是徘徊在文明與野蠻之間,但我認為,最徹底的洗刷由内而外,大概,從給你希望到最終呈現絕望的整個過程, 和"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電影,就是這樣。

這部電影于2008年上映,在角色選擇上有點像辛德勒的名單,因為從這個角度來看,它都是戰争啟發的德國,但是,就個人而言,"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更好一點,因為它選擇了一個八歲男孩的角色,他沒有深入參與世界,其核心不是救贖, 但破壞。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123

<h1>1 個</h1>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這部電影,有很好的觀察視角,那就是戰争中的孩子,孩子的視角其實可以等同于上帝的視角,因為,沒有任何價值取向的限制,當下事物往往是最真實的一面,孩子看事物,從來不會帶有任何批判的色彩,是以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理想與美的整個過程, 并深深植根于現實中,土壤中模糊的人性。

為了能夠深入挖掘戰争的原罪,導演将故事角度放在了納粹德國一邊,為了去除成人主觀元素的幹擾,随着德國孩子布魯諾的成長,導緻了戰争最殘酷的真相,影片的焦點走在成人和兒童之間, 并利用兒童的純真和成人的虛僞作為對比,進而完成了從美好理想到殘酷現實回歸的建構。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123

八歲的布魯諾從來不知道戰争意味着什麼,從電影一開始,他就利用布魯諾和他的搭檔,張開雙臂了解飛機在街上奔跑的路線,從士兵被捕中引出緊張的氣氛,回到房間看動人的場景,這導緻了故事之後的故事。

豪華的房子色彩鮮豔,這是布魯諾和他的同伴冒險幻想的聖地,是以這所房子,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是布魯諾的好主意還沒有被侵蝕的最後一個地方。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123

然而,由于軍父的晉升,布魯諾不得不離開這裡,離開他的伴侶,搬到郊區生活,而這一舉動,其實也一點一點地吞噬了布魯諾無辜的夢想,因為,雖然郊區的房子也很大,但周圍的高牆,鐵門被堵住了,士兵守衛着, 顔色也呈現出深灰色,早已沒有房子的生命力了,房子在這裡變了,而劇情之後的潮流也是殘酷的現實。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123

作為一部以二戰為主題的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沒有任何戰争場面,它的全部焦點幾乎都集中在布魯諾在家和集中營之間的來回奔波上,穿插着父母之愛到隔閡、祖母與父親的碰撞、父親的性格變化和妹妹的性格變化。

這場戰争導緻整個家庭的淚水,并不是通過最激烈的戲劇沖突來表現的,而更像是一部生活紀錄片,用布魯諾無辜的眼睛作為鏡頭,觀看、觀察,卻沒有站在道德的巅峰,影片似乎也刻意回避了帶有強烈批判色彩的讨論。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123

因為布魯諾一直活在自己的夢境中,也被成年人的謊言所包圍,是以他并沒有對戰争表現出太多的反思,但是,作為觀衆,我們,因為從教科書上已經知道的曆史,以及殘酷的戰争,對于布魯諾的孩子氣一點一點地,在螢幕上,産生了巨大的心理沖擊和深刻的反思。

在這樣的電影中,對于白色的處理的反映,其實就是要能夠在觀衆中完全發洩出來。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123

<h1>阿拉伯數字</h1>

德國孩子布魯諾,猶太孩子沙特維,兩個在戰時的身份是相反的,但在電影中完成了和諧共處,利用殘酷現實的鐵絲網,與兩個孩子分離出理想的色彩,他們站在孩子的視角談論戰争,布魯諾把它想象成一場遊戲, 嫉妒集中營的沙子,但沙子是嫉妒布魯諾能吃到的家人,他們談論世界,有時沉默,當燦爛的太陽打在他們身上時,作為一個電影觀衆,我甚至忘記了這是一部戰争電影。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123

戰争并沒有被孩子氣侵蝕,在他們眼中,戰争從來都不是一個具體的概念,影片最成功的一點是,原作與戰争不相容的童情,通過鏡頭語言無限放大,削弱戰争并不是為了美化戰争,相反,通過這種令人心碎的對比,是最能産生深刻共鳴的反思, 因為,戰争的原罪是埋葬無數理想和幼稚,利用虛僞和欺騙來滿足原先的私人欲望,是以,導演讓我們盡可能地看到戰争中殘存的人類光輝的痕迹,通過它我們反過來知道戰争是多麼可恥。

"如果你願意,你可以趁着我們都在好的時候來柏林看我。這是布魯諾與沙暮光之城的協定,但事實上,當電影持續了四分之三的時間時,它從一開始就給人一種猶太孩子不會死的錯覺,因為,那些不想失去的好東西,但電影利用了這個包裝的奇妙陷阱, 在影片的最後,給觀衆帶來了極緻的失望,甚至絕望。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123

布魯諾在鐵絲網下挖了一個洞,在他眼裡,這是冒險的開始,但是,沒想到,卻成了他最後一次與沙黃相遇,緊閉的門,等待着他們的死亡。

影片結束時,鏡頭的焦點放在鐵門上,慢慢向後移動,畫面的顔色是深黑色的,意味着理想最終被殘酷的現實所掩埋,雖然導演沒有直接展示兩個孩子的屍體,而是用這種克制的鏡頭, 讓我們感受到全身的酷感。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123

縱觀影片,每個人都是受害者,知道真相卻一直慢着透露母親,隻能努力克制崩潰的情緒;對于納粹忠誠的德國軍官來說,雖然最終為了家庭的利益,做出了讓孩子們離開這個地方的妥協,但仍然未能阻止悲劇的發生;一直沉迷于入軍姐姐的夢想,雖然最後有點退卻,但在心裡并沒有一絲對戰争的厭惡,當布魯諾身邊的一切,一個承受着戰争的無形傷害,布魯諾成為最後的爆發點。

故事從頭到尾一直保持着平靜的基調,在布魯諾的死雨天徹底爆發,大家開始疑惑,影片到達這裡,其實是要充分表達之前已經擺放的情感,同時對故事的核心給予了積極的回應。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123

戰争沒有雙赢的局面,隻有累積的欺騙,布魯諾代表着一個美好的理想,但是,充滿謊言,就像被圈起來的布魯諾,當最終跳出隐藏的真相的圈子時,隻為他而死,因為,戰争的人性一直存在逐漸麻木的狀态,最終,人變成了野獸,卻不知道。

<h1>3 個</h1>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改編自愛爾蘭作家約翰·伯恩(John Byrne)的同名小說,但電影在拍攝中,省去了很多兒童的心理活動,卻用周圍人的表演作為伴侶,來突出布魯諾的純真,正是這種到死亡的孩子氣質,讓觀影者心中産生了一種厭惡戰争的感覺。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123

這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沒有盛大的戰爭場景,但它仍然獲得了超高口碑的回報,用美麗來嘲笑醜陋,用孩子般的真相來反對虛偽,而悲劇是一個真正的悲劇,當所有的希望都在最後一刻轉化為絕望時。

沒有刻意赢得你的眼淚,而是始終抱着你的心,讓你成為故事的追随者,甚至,無形中,成為電影中任何一個能夠接近并有機會告訴布魯諾真相的人,被壓抑的情緒永遠無法釋放,但是,不願意看到善良被撕裂,是以,更深刻地反思戰争的原本罪惡。

我居然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欺騙了,不過,也對得起9.0的分數!123

相反,國内以二戰為主題的電影,我們是否缺少了這一點,站在人類視角對戰争的深刻反思?其實,不管美貌和醜陋,對戰争最挑剔的就是對人類主體的刻畫,如果,能讓戰争的人性占統治地位,那麼,即使沒有那麼多戰争的特效,也可以分析戰争的罪惡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