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作為兩漢文化的發源地,出土大量漢代時期的遺迹;徐州在當時是漢代一個重要的封國——楚國的都城,在城外周圍的大山上,埋葬着曆代楚王;這些楚王墓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尤其是其中出土大量的漆器讓人歎為觀止;盡管這些漆器表面的漆已經腐朽脫落,但是各種各樣的造型可謂眼花缭亂;專家通過研究這些漆器殘品,不僅看到了徐漢楚王的生活情景,還看到了其身後的世界;不禁感歎:楚王貴族生前生後都這麼有"儀式感"!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現代不少人生活追求"儀式感";古時候的生活,尤其是貴族家庭,儀式感非常強烈;就比如說,普通的每天吃飯,怎麼坐、怎麼動筷子、該說什麼話,都有規則;用考古學裡的專業術語解釋,"儀式"指的是一種意義性的社會行為活動,以此形成互相情感關注,并形成特定的社會結構關系;比如說,徐州漢墓出土的漆陶、漆棺、漆樓、漆眉筆、漆冠、漆袋等漆藝形态,它們能"回響"起徐漢社會領域中的特定"儀式情境":
首先第一個儀式情境是"徐漢漆陶";彩陶漆器在全國出土很少;2004年3月至4月在陝北榆林地區靖邊縣西漢墓曾發掘一批精美的彩繪陶胎漆器,其中包括漆繪陶鼎;鼎是等級制度與權利的象征,先秦青銅鼎制興盛,但到了西漢時期,"器以藏禮"的青銅鼎文化逐漸衰退;2005年,徐州北郊簸箕山五号漢墓出土一件漆繪陶鼎,精美程度遠超榆林西漢墓,其裝飾手法模仿漆木器,它是陶器與漆器工藝的結合。
第二個儀式情景:"徐漢漆棺" 。
漆棺是縮小的建築,它是反映黃泉下的冥界空間,也能照進死者現世的宇宙世界及生活經驗;在徐州漢墓中,大多數為漆木棺,雖然木質漆棺難以儲存,不過發掘時能看到明顯漆痕。
根據《後漢書·禮儀 (下) 》記載:"諸侯王、公主、貴人皆
樟棺
, 洞朱, 雲氣畫。"樟棺指的是樟木制成的棺材,十分名貴;"洞朱"的意思是用朱砂在墓洞裡進行粉刷;"雲氣畫"就是在朱砂的上面刻上雲氣的創作,作用是升仙; 還有一個疑問,黑漆和坎侯漆均指漆的顔色嗎?坎侯漆指的是什麼漆色?
據《通典》載:"後漢制, 諸侯王、列侯, 樟棺黑漆。中二千石以下, 坎侯漆。"重點來看華麗的棺椁:"載飾以蓋, 龍首魚尾, 華布牆,
纁
上周, 交絡前後, 雲氣畫帷裳。"還有等級之分,都是非常嚴格的:"中二千石以上有辎……
公侯
以上……千石以下……黃绶以下……"每個等級的官員"其正妃、 夫人、妻皆如之。"
從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漢代的棺材不是僅僅有棺木那樣簡單,它有許多複雜的配飾,這就需要有一種粘合劑将所有飾品和棺木粘到一起,而坎侯漆有膠合之用,即以漆代膠;有個成語"如膠似漆",說的就是漆和膠一樣,具有較強的粘性;據《通典》記載,"坎侯"即"箜
篌
",古代的一種樂器;坎侯漆的意思是,用一種漆将飾品與棺木粘在一起的特殊工藝,就好像是漆
箜
篌;是以坎侯漆指的是一種漆藝,有一定等級的人才配享。
據考證,漢代的葬
喪
等級十分嚴格,用棺和漆根據墓主地位、等級的尊卑,财産的貧富,分為樟棺朱漆、樟棺黑漆、樟棺坎侯漆、梓棺、木棺、桐棺、小棺、絲布袋等;另外,華麗的"内部"結構、充滿"儀式感"的布置,實際上是生者對死者的情感補充,讓現世的榮華富貴及所展現的宗教思想,永遠不滅地藏于黃泉之下,并得以延續。
【參考資料:《徐漢漆器》《後漢書·禮儀 (下) 》《通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