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六十餘載堅守——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的“重生”

作者:家家有收藏
六十餘載堅守——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的“重生”
六十餘載堅守——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的“重生”

《家有收藏》繼續關注“我是非遺傳承人”周末特别節目。脫胎漆器始于漢代,明清以後享譽江南,它與景德鎮瓷器、北京景泰藍并列為“中華三寶”。丁國坤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生于當地漆藝世家的他今年八十二歲了,從事脫胎漆器的研究制作超過六十年多年時間。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項千年技藝是如何傳承的。

六十餘載堅守——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的“重生”
六十餘載堅守——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的“重生”
六十餘載堅守——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的“重生”

在上饒鄱陽縣老城區的家中,丁國坤老師正在上了大漆的瓦當上,手工描寫上朱紅色的印章。他說現在這個特别流行,很受藝術界的歡迎。說起他們家族的這門手藝,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家眼裡處處閃着自信的光滿,最起碼在一百多年前的繁榮的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那是遠近聞名。

六十餘載堅守——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的“重生”
六十餘載堅守——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的“重生”
六十餘載堅守——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的“重生”

脫胎漆器是以天然生漆、苎麻布和漆灰為原材料,經過制模、裹布、上灰、上漆、脫胎打磨、髹飾等工序制作而成,具有防潮、絕緣、耐酸.不腐蝕、無毒的特點。它以堅固的漆胎、高雅的裝飾、協調的巴彩馳名國内外,但就是工序太繁瑣,也太難了。

六十餘載堅守——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的“重生”

丁國坤老師介紹,制作脫胎漆器不僅工藝複雜且工時較長,而且材料非常金貴,而經營者普遍以制作家具為主,小産品為輔,在舊社會時很難維持生計,是以這門手藝也日漸式微,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重新恢複發展。

六十餘載堅守——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的“重生”
六十餘載堅守——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的“重生”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丁國坤的叔叔在國家的支援下,帶領了一批制作漆器器具的手藝人,開啟了恢複古代脫胎漆器之路。但是大家一碰頭發現,并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就比如你會的部分我不知道,他會的部分我不懂,怎麼能完整的複刻下來,大夥想出了這麼一招。

六十餘載堅守——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的“重生”
六十餘載堅守——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的“重生”

這一批手藝人各自仿制出自家曾經制作過的器具,有帽筒、茶葉筒等五六十件作品,讓這門手藝具象化,供整廠人共同學習研究,就這樣,一件件古代脫胎漆器才逐漸得以“重生”。

六十餘載堅守——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的“重生”
六十餘載堅守——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