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治愈三農“疑難雜症”,需拎清7大問題

“農業、農村、農民”在目前是大陸的重中之重,鄉村振興的目标已經提上日程。而鄉村振興與三農問題之間的關系是千絲萬縷的,是不是鄉村振興了,三農問題就迎刃而解?是不是三農問題解決了,鄉村就必然振興呢?

顯然,鄉村振興并不等同于解決三農問題,但是,他們兩者的目标主體是一緻的,兩者互為助力。想要治愈三農的“疑難雜症”,需要拎清7大問題。

治愈三農“疑難雜症”,需拎清7大問題

01人口問題

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到城鎮務工,畢竟城鎮的醫療、教育等生活條件都要比農村好。根據城鄉人口生活比例,80%的人生活在城裡,20%的人生活在農村。

而農村“空心化”“老齡化”的問題也日益嚴峻,可以說得上是大勢所趨,畢竟40歲以下的年輕人,大部分都選擇留在城鎮。即便開放二胎三孩政策,年輕一代在高房價、高教育成本、養老負擔沉重等多重壓力下,也望而卻步,人口老齡化問題短時間内也難以解決。

同時,近年受疫情影響,加上城市生活成本高,縣域經濟發展受到重視,農民工有大規模回流的趨勢。人口問題能否改善,隻能拭目以待。

振興鄉村,就在眼前,人口問題,直接關系到農村能否永續發展,血脈能否傳承下去。

02土地問題

土地問題大緻可以歸納成兩個方面,要不就是撂荒、要不就是違法更改土地用途。撂荒是因為沒人耕種,因為年輕一代選擇到城鎮務工,而年長的一代也逐漸失去了勞動力;更改土地用途,主要是因為從事土地行業的收益較低、回報周期較長。

大陸進行深化的土地改革,完善土地确權和健全農耕地流轉機制,有助于盤活土地資源。“三權分置"就是為了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配置設定權。

土地問題中,不能觸碰的便是18億畝耕地紅線,因為這是堅守國家糧食安全的根基。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合理性是關鍵,有效激活農村光伏發展的潛能,才能為鄉村振興的落地鋪路。

03産業問題

農村難以發展壯大,産業單一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在過去,農村産業隻有兩個選項,要不是種植業、要不就是養殖業。而這兩項産業模式單一、低收入,而且市場變化莫測,收入并不穩定。

農村産業要發展,除了要明确市場需求和自身資源外,還得積極拓展農村的第二(加工制作業)與第三産業(種養殖或加工業以外的其他産業,例如運輸),為其賦能,提升附加值,才能有效解決農民的收入問題,拓寬農民的增收管道。

治愈三農“疑難雜症”,需拎清7大問題

04婚姻問題

全國各地的農村,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天價”彩禮屢見不鮮。如果持續留在農村,相對沒有那麼容易發家緻富,自然付不起彩禮,那麼成為光棍的機率是非常大的。這就很容易滋生社會問題,而對于外出務工長期異地的夫妻,也容易造成婚姻家庭的不穩定,陷入支離破碎狀态,兒女的撫養問題又難以解決。

05養老問題

首先,大陸的養老體制不健全,老一輩農民養老必須靠自己和兒女,而病痛又是養老的第一大問題。現在推行合作醫療,報帳比例有所提高。近幾年,農民也開始交基本養老保險了,絕大部分是農村居民,基本上實作了應保盡保。

養老問題,每個農村人遲早會面臨,也是鄉村振興需要突破的難點。

06大病問題

想要實作鄉村振興,脫貧之後是更為艱難的“攻堅”,預防返貧更是重中之重,而大病緻貧則是最常見的。

07傳統習俗丢失

近年來的春節,大家都會不禁感歎,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了,是因為傳統習俗越來越少。現代文明制度的沖擊以及城鄉一體化的逐漸推進,導緻了原有鄉土體系的崩潰。

貼窗花、手寫對聯、三十晚上供奉土神爺和竈馬爺、大年初一早晨給長輩磕頭拜年等等,無論是值得傳承的、還是陳規陋習,都已經沒有了。文脈風骨的重塑、民風民俗的傳承,一個民族隻有擁有“魂”才能正常地繁衍生息下去。

治愈三農“疑難雜症”,需拎清7大問題

總結

綜上所述,“三農”問題的疑難雜症是7座大山,在吞噬着農村向上發展的空間,需要深入地拎清病源,對症下藥,尋求突破口子,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對于以上的農村問題,你有什麼樣的想法?歡迎留言到評論區,大家共同探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