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村教師的寒假日記|劉曉麗:開在懸崖上的野百合,總會迎來春天

編者按:“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是絕大多數小規模鄉村學校的真實寫照。過去的2021年裡,記者從沂南走到郓城,再從沾化奔赴沂源蹲點,見證了很多有情懷的教育者紮根農村,他們正努力用微光彌補差距,幫助農村孩子更好的成長。 家人閑坐,燈火可親,這是春節團聚的理想狀态。而在山東多地的小規模鄉村學校,數不盡的鄉村校長和老師正奔波在通往半山腰、偏遠農村的學生家裡,他們想利用寶貴的寒假時間,走到孩子家裡,走進孩子心裡。即日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青年說》欄目将陸續推出“鄉村校長/教師的寒假日記”,聚焦鄉村教師家訪的所見、所聞、所感,為農村孩子點亮夢想,為鄉村振興注入力量。
鄉村教師的寒假日記|劉曉麗:開在懸崖上的野百合,總會迎來春天
以下是淄博市沂源縣南麻街道東高莊國小教師劉曉麗的寒假日記:

毫無疑問,從2021年8月28日至今,在東高莊國小交流支教的日子是難忘的。對于我而言,這是段幸福和苦澀相交雜的日子。幸福的是,在這裡有一群可愛的孩子們天天圍着我叫老師,他們天真、善良、純潔。苦澀的是,當我看到他們的家境,他們的教育環境時,内心湧現出的一絲絲同情,他們就像開在懸崖上的野百合,美麗又期盼着綻放。

2021年的臘月二十四,我和王校長來到了我們東小“愛之家”的新成員—3.1班小琳的家。東小“愛之家”是由王校長牽頭組建的,在這個組織有幾十名愛心志願者和十幾名需要幫扶的特殊孩子。這是我第三次來這兒家訪了,小琳是個特别懂事的小女孩,家在幾十公裡外的農村,和奶奶相依為命。為了便于上學,奶奶就帶着小琳,在學校附近租賃了一間即将廢棄的某工廠的勞工宿舍。宿舍僅有一個房間,狹小且沒有窗戶。

家訪的時候是下午3:00左右,太陽還沒有落山,但她的房間卻很黑,因為沒有窗戶的關系,終日照不進陽光。房間裡隻有一張床,小琳和奶奶就擠在這張小床上面,旁邊是一張桌子,一個破舊的雙人沙發,淩亂地放着雜物,隻留有一角是小琳做功課用的。房外的過道裡面擺放着一個鏊子和幾個桶,是小琳的奶奶攤煎餅的用品,這是祖孫倆賴以生存的生計。

在與小琳奶奶的交談中得知,小琳的父母離異好幾年了,小琳的爸爸又因牽扯進經濟糾紛的案子而入獄。目前,小琳與奶奶相依為命。奶奶對孩子還是很有期望的,之是以租房子在這裡,也正是考慮到離學校較近,同時也為了讓孩子的學習有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

因為缺乏父母的陪伴,奶奶又期望很高,是以小琳非常懂事,在這個窄小的家裡,她主動幫助奶奶掃地、洗碗、陪奶奶送煎餅......小小的她已經開始承擔同齡的小姑娘還沒有承擔的責任。

雖然小琳出生在這種家庭,但她那端正、整潔的字型,她那彬彬有禮的态度,讓我們更加有必要去幫助她。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太多的經濟能力,但是我相信身邊的人也會在點點滴滴中幫助這些人群,讓她們感受到溫暖,感受到關愛。

在與小琳奶奶的交談中,王校長肯定了奶奶的良苦用心,也表揚了孩子本學期的進步,這令家長很開心。同時又指出,孩子比較内向,大人要随時關注。家長連連點頭贊同,家訪結束後熱情地送我出門。

這次的家訪讓我感慨萬千,那麼小的孩子就已經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了,生活的苦難讓她過早的成熟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那是真的存在的。被現代都市文明包圍的我們,以為别人都和我們一樣的生活,但又有幾個人會真實地感觸到那種生活,這種感覺真的讓人一生難忘。

如果我們更多的人關注他們,我想,像小琳那樣開在懸崖上期待綻放的野百合,總會迎來他們的春天的!

家訪給我最大體會是拉近了與學生家長的距離,拉近了與學生的“心靈”距離,加強了溝通,增加了互相間了解。我想以後要盡可能多地了解他們,讓他們在東小“愛之家”的溫暖中茁壯成長,美麗綻放!

鄉村教師的寒假日記|劉曉麗:開在懸崖上的野百合,總會迎來春天

繼續閱讀